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中医名为胞生痰核。是睑板腺的排出管道阻塞,腺体分泌物滞留在睑板内,形成的一种慢性炎症性肿物。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无大痛苦,不影响视力,有自愈倾向,预后良好。 [临床表现] 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或有重坠胀等不适感。本病病程进展缓慢,患者来诊时患病往往已数周或数月。多发生在上睑,可单个也可多个先后出现,常缓慢长大,桥梁少数有停止生长或自愈者。检查时,大者可在皮肤面见结节隆起,触摸皮肤面有黄豆大或绿豆大小的肿块,质地较硬,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边缘清楚。翻转眼睑,可见患处结膜呈红色、紫红色或灰色。 有时病变进展到一定大小,可自结膜变色处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肿块变小,但逐渐产生肉芽组织,形成息肉样物,此时患眼有摩擦感,并刺激结膜,产生分泌物(眼眵)。霰粒肿有时发生继发感染,症状、体征与麦粒肿相似。
1.睑板腺上小肿物,病程较长、无红肿、无痛,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即可作出诊断。
2.应注意与下列病鉴别(1)睑板腺癌:睑板上肿物发生在老年人,或手术刮除后在原处复发,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2)霰粒肿继发感染与内麦粒肿的鉴别:前者先有无痛不肿的结节或肿块,日后才有红肿痛的症状。而后者起病急,红肿痛结节同时出现。
1.中医多从痰湿内聚,痰热阻结论治处方,但疗程长、收效慢、效果差,病人也难以坚持,故目前较少以内服中药治疗者。
2.临床常作霰粒肿切开刮除术,有立竿见影之效。由于切口在结膜面,术后无瘢痕,安全、无碍美观,易于被人接受。
3.对于惧怕手术又不愿长期服中药者,可试行霰粒肿囊腔内注射强的松龙,有报告效果良好者。
4.霰粒肿继发感染时,应按麦粒肿处理,炎症消退后,最好做手术切除
我家宝宝一岁半了,下眼睑长了个霰粒肿,已经一个多月了,刚发现时,就只是鼓出一个包,不痛不痒,但无论摸什么药,就是好不了,反而越来越肿,到医院一检查,医生竟建议动手术,而且还是全麻......
“我听着害怕就没去做,现在长到外面来了,怎么办?”“不就长了个针眼,怎么还要住院?”这位宝妈补充道。
霰粒肿,在眼科门诊中很常见,多发于儿童,也是一种容易被家长忽视的眼疾。
霰粒肿
叫睑板腺囊肿,通俗来说就是眼皮上长了个囊肿。此病进展缓慢,短则几周,长则可达数月,甚至更久,而且容易反复发作。
是由于脂肪颗粒堵塞了睑板腺开口引起的炎症,分为无菌性和有菌性:无菌性一般没有疼痛感,但很多是因为感染细菌引起了急性炎症,这类的霰粒肿,是有疼痛感的。
霰粒肿是需要及时治疗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有以下危害:
容易反复感染,引起炎性霰粒肿;
晚期所形成的肉芽肿可在眼睑皮肤留下瘢痕,影响外观;
大的霰粒肿可能压迫眼球引起散光。
据武汉晚报讯(记者唐智峰 通讯员 裴霓裳)1岁5个月的童童(化名)因为霰粒肿没有及时医治,导致眼皮经久不愈破溃留疤。“早知道就早点手术了,”昨日,童童的妈妈懊恼不已。
家住广水的童童,两个月前,右眼上眼皮长了小红包,不痛不痒,妈妈没有太过在意。一周后,童童眼皮越来越肿,摸上去还有个疙瘩,家人这才着急,带她到当地医院检查。听说需要手术治疗,童童的父母想着孩子的情况可能会自己好转,不愿手术。
童童右眼皮上包块越长越大,破溃并有脓性物流出,家人这才着急地把她送到眼科专科医院。经过检查诊断为“右眼睑腺炎并机化”。通过右眼睑板腺囊肿切除术,童童眼部外观才得到一定恢复。&l
问题分析:
霰粒肿切除术后刚刚一天,局部仍能触摸到小包,有可能是具体组织的肿胀,也可能是霰粒肿周围的肉芽组织。
意见建议:
应按照医生要求继续短期使用抗生素类滴眼液抗炎治疗。同时可以坚持热敷,促进肿胀消退。注意眼部卫生,不用手揉眼。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