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二煎法,几乎都用桶装冷泉水先浸泡半小时~数小时不等,叶花时间可短,根块矿物质及附片,经过蒸煮过切片晒干后有胶质或淀粉的切片,要泡透就要很长时间,泡不透煎煮不到位,有效成份不易分解出来,影响药效。如板栗,银杏(白果)干透就煮不透,水浸不透就再无法煮熟透。
附片之类有乌头碱的切片,一定要用凉开水泡为稳妥(根据实践冷水浸泡也是可以,但煎煮中途不能加)。煎煮时间根据剂量中上剂量的,就需要约2~2.5小时以上,就必须浸泡透再煎,中途加水只能加开水,不能加冷水(未烧开过的生水)。就是一个特殊的规定。必须严格,才确保安全有效。另外得先将熬好的药放到口里尝一下,不麻口方可服用。有会麻的半夏南星制片剂也必须先煎,中途加水最好用开水。服用前也须先品尝试不麻口,方可服用,确保安全。
中药二煎是用冷水还是用热水?这个问题,执业药师在调配中药饮片时,就应告知购药者,以免影响疗效。
现我就把中药饮片的正确煎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告诉大家。
中药饮片煎煮最好用陶瓷器皿,有些中药成份与金属会产生反应,产生不利于身体的其它化学物质。如地黄饮片,无论在炮制加工,还是煎煮,多忌铁器。所以,不可用金属器皿煎煮中药。
在医生处方中,有先煎,后下,布包,冲服的标注。矿物类,贝壳类中药应先煎半小时,如自然铜,牡蛎等。含有毒性的药品应先煎一小时,如附子,草乌等。后下的中药,大多都含挥发油,不宜久煎,如薄荷,木香。应在煎好前十五钟放入。冲服的一般都是散剂,如三七粉,琥珀粉。布包的有旋覆花,车前子等。
中药饮片在煎煮前,应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煎30分钟,关火,泌出一煎药汁。然后立即加入热水煎2O分钟,泌出二煎药汁,兑入一煎药汁和合在一起,分二次温服。二煎不可用冷水,煮热的中药饮片遇冷收缩,可使二煎的有效成份难以析出。
解表类中药,冷水浸泡3O分钟后,大火煎煮20分钟,二煎加热水煎15分钟即可。
以上煎煮方法,如有遗漏,欢迎补充指正。
谢谢阅读!
众所周知,中药因药材质地不同,煎熬很有讲究。否则,会影响药效,甚至药效尽失。那么,中药二煎应该放凉水还是热水呢?下面咱们就谈谈,以作共享。
简单的说,中药煎熬,不管是一次还是二次,每次都得加凉水,不能加热水 。
一般方法都是把中药先用冷水浸没较长时间,然后用小火慢慢煎熬若干时刻。倒出头煎药汁后,再用冷水浸没4~5个小时,然后再用小火煎熬若干时刻后,倒出二煎药汁。
中药二煎放凉水有如下好处:
一是可解决“千滚水”的难题;二是可除掉残留农药和很多杂质;三是避免铅等重金属的危害,权威部门曾对铅超标的茶叶做过试验,发现冲泡的茶汁中没有铅,如浸泡超过1小时,铅被浸出,茶汁中会含有超过饮用水标准的铅,这对煎中药也有借鉴作用;四是不会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损失,可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具体熬药过程如下:
1、泡药——先将中药放入熬药的砂锅中,加入凉水浸泡一定的时间。
2、熬药——将已装药并浸泡好的砂锅置火上,火不宜太猛(感冒药多含挥发油,宜用大火,水开后不要超过15分钟,否则会因挥发油蒸发过多而降低药效),待水开后用中火慢熬,一般药熬煮时间为30分钟(治腰及关节痛的药即属此类),而滋补类中药宜慢熬,火头越小越好,时间应适当延长至40分钟~60分钟。
3、取药——将熬好的药液全部倒出,滤渣留药汁,药渣再加水熬煮,第二次熬时只需添加第一次一半的水即可,开锅后熬20分钟,滤渣留药汁,两次药液混合。
4、服药——混合的药分两次服用,大约每次200毫升左右最好,常规都是早晚各一次,饭前饭后则需遵医嘱。
附:煎中药应注意火力及时间:
1、一般在煎煮发汗解表药时,火力要大,应采取快速煎煮的办法,通常在煎沸后5在10分钟后即停火。
2、而补气、补血等滋补性的药物,则在煎沸后小火慢慢煎煮,用电的约5至10分钟,使它们的有效成份能全部溶解在药汁里。&l
1、大块的阿胶的话需要浸泡3天作用才可以。
2、普通块状阿胶用黄酒泡要泡2到3天。
3、碎块状的阿胶需要泡大约2天的时间。
4、粉末状的阿胶结构比较碎,用黄酒浸泡之后,很容易将阿胶烊化,因此所用的时间比较短,只需要1到4个小时。
具体方法如下:
1、将阿胶敲成小块,加入黄河,浸泡2-3天(完全融化没有硬块即可)。
2、将黄酒和阿胶倒入砂锅中。
3、用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慢的熬,需要不时的搅拌一下防止糊锅底。
4、熬到锅内的胶体翻滚出大泡。
5、用勺子接触的时候如同挂起的旗帜一样,这个时候阿胶就算熬的差不多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