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多算是一剂良方里的一味不是很重要的药!
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但顶多算是多双筷子,小一点的孩子穿的衣服都是大一点的孩子穿过的,不用奶粉,不用上幼儿园,不用接送,除了上学花几个钱,其他基本就是多一双筷子。
教育、医疗和住房的商业化,是多生孩子的最大障碍,至于多几天假期,有意思么?多的几天假期是能换房子,还是能给孩子挑学校,还是老了看病不用花钱?都不是吧!那就不管用。
教育、医疗全免费,教育的全免费包括校服等一切的一切,甚至可以领读书补助。男孩到就业时自动领一套住房,不再借尽亲戚朋友的钱去买住房。设置所能想到的一切福利,这部分福利只针对三胎以上的孩子,其他人不得享用。
提高生育率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绝不是多放几天产假这种小儿科就能解决的问题,治顽疾需要用猛药,期待国家更大的动作。
社会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原因不是男女同享超长产假所能解决的问题。
生活生育率低首先是社会初婚年龄不断提高造成的,建国初期初婚年龄是22岁。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已经涨到了28.67岁。在大城市就更晚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不用说了,南京,杭州,武汉等新一线城市也达到了33--36岁。初婚年龄提高,除了造成社会生育率低导致人口下降外,也导致了人口质量的下降。人的黄金生育年龄是在21--28岁,男子可能晚点影响小点,而女子超过28岁,绝对是错过了生育的黄金期。学历高智商高的人迟迟不结婚,与没考上大学的中小学同学比,已经少了一代人了。没考上大学的,20出头就结婚了,硕士博士们毕业就30左右了,工作稳定下来35左右了,他们结婚时候,中小学的同学的孩子都读初中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缩短学制,博士毕业不能超过26岁。第二借鉴国外做法,视非婚姻子女与婚姻子女同样权利。因为现在同居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如果能保证非婚姻孩子的权利将会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口质量。社会精英不能在黄金生育年龄生孩子是国家的损失。第三出台法律鼓励人们生育,不论是婚姻还是非婚姻生育。
谢谢你的邀请,社会生育率持续走低,是男女同享超长产假,难以解决的问题,称不上良方,解决社会生育率持续走低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重点解决年轻人住房,子女教育的问题,生出来养不起,应该是当前社会的主流思想,必须解决年轻人的这些后顾之忧。
陪产假应当在妻子生产后一次性休完,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丈夫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后另做休陪产假的安排。符合规定的,男方陪产假大多数省份是10至15天,陪产假期间视为出勤,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不同省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不同,参考本省条例进行休假就可以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