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巫育儿日记:育儿自媒体,育儿达人,专注科学育儿、亲子阅读,青云计划获奖者】
18个月以后
新生儿排尿反射是低位中枢的反射性排尿,当尿液容量超过排尿阈值时会引起膀胱壁张力增加从而出现反射性排尿即简单脊髓反射自发排空膀胱,完全不受大脑影响。
婴幼儿括约肌在9月大的时候才能够引出,12到18月椎体神经束髓鞘形成,所以婴幼儿对过早的把尿训练有抵抗。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逐渐成熟,婴儿在参与“经验的组织”以及与照养环境的交互作用后,通过习得,逼尿肌括约肌协调性逐步发育完好,正常抑制反射通路完全建立,能感觉膀胱充盈并逐步形成由大脑皮层控制的意识性社会性排尿,自主地抑制和延迟排尿。
考虑到尿不湿舒适易用,方便家长看护和能有效保持婴幼儿卫生清洁,故美国儿科协会曾推荐婴幼儿使用尿不湿直到2岁甚至学前年龄。大多数儿童是在18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如厕训练的,部分儿童可能会延迟到2到3岁;这个月龄训练会变的更容易,儿童也能更快学会。过早或者不良的大小便训练会给儿童造成的精神影响,会导致便秘和遗尿,还会增高腹压,引发脱肛等问题。
宝宝可以自己如厕的十大信号
当你发觉下列信号的时候,你可知道宝宝已经准备好了:
1.宝宝明确表示乐意与你去卫生间看看究竟怎样上厕所,也许还会煞有介事地在马桶上坐坐。
2.宝宝理解厕所是干啥用的,了解尿布湿了或脏了意味着什么。如果宝宝还有以下表现则更好,如,裤子湿了,就烦躁不安;自己将脏尿布往下扯;或者要求你换干净尿布等。
3.宝宝能听懂表示大小便的一些词语,如“尿尿”等。
4.宝宝可以保持2小时以上不湿裤子(或尿布)。
5.宝宝大便正常且柔软成形。
6.宝宝能够且愿意听从简单的指令,如上洗手间的指令等。
7.宝宝可以帮着提拉裤子。
8.在要排便前几秒钟,宝宝似乎可以自己意识到并告诉你(很多孩子会蹲下;或离开房间;或者“表情暗示”)。&l
又提到需不需要给孩子把尿这个问题了,过去人带孩子,早早就开始给孩子把尿,理由是通过训练,给孩子养成习惯,早早就不用人管尿床、尿裤子的事了。其实,80年代的孩子基本都是这样长大的,那时候尿不湿还是非常稀缺的。
最近,我看过一条头条视频,奶爸教他3岁女儿:“宝贝自己去把纸尿裤换了”,于是,可爱的小女儿嘟嘟嘟撅着个小屁屁,换纸尿裤去了。奶爸给网友解释:在澳洲都是顺其自然脱纸尿裤。有的孩子7岁还穿纸尿裤呢。
呼吸如厕练习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国内、国外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异这么大呢?究竟哪种比较合理呢?
婴儿期是怎样把尿液排出来的?1、正常人排尿形成过程:
第一步: 当我们的肾脏生成了尿液经过输尿管直接运送到膀胱里,膀胱储存尿量,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排尿的条件反射,随着尿液压力增加,不断刺激膀胱的牵张反射器,发出尿的充动信号,再经周围神经传导至排尿中枢神经,于是便产生了尿意。
第二步:排尿中枢传出指令到达膀胱,致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引起尿道括约肌松弛,尿液从尿道排出。
肾生成尿液 →输尿管→膀胱→牵张感受器发出信号→周围神经→排尿中枢→产生尿意→中枢发出指令→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松弛↓→尿液排出。
另外,排尿时,人的腹肌和膈肌产生强烈的收缩,形成腹压,将协助克服排尿中形成的阻力,直到尿液排完为止。
尿要放2-10天才可以浇菜。10℃需要发酵7-10天,20℃需要发酵4-5天,30℃需要发酵2-3天。
在土壤中的脲酶作用下,水分适当时土壤温度越高,转化越快;当土壤温度10℃时尿素完全转化成铵态氮需7-10天,当20℃需4-5天,当30℃需2-3天即可发酵完成。使用粪便发酵剂发酵有机肥能够有效抑制粪尿中的有害病菌,提高有机肥利用率。判断粪尿发酵成功标志是,气味比起发酵前小。
新手给蔬菜浇水注意事项
看天:在给蔬菜浇水的时候,要根据天气情况来判断是否应该浇水。特别是夏季降水量的多少一定要注意。大家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来决定是否应该浇水,一般来说如果是阴雨天气,露天养护的蔬菜不需要浇水。
看地:也可以根据土壤的质地、保水性好坏来决定是否需要浇水。一般来说,如果是保水性较差的沙壤土就需要勤浇水,如果是保水性很好的突然那个,就应该等土壤干透再浇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见干见湿。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