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引起的最多。那药疹多久能好?我就为您解答一下。
药疹的痊愈时间1、注射适当药剂可很快治疗药疹
轻症者给予应用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及钙剂。重症者加用糖皮质激素。特别严重的药疹,及早采用各种措施。大剂量的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用甲泼尼龙,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必要时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注射用免疫球蛋白,一般连用3~5天。血浆置换。
2、局部治疗可治疗药疹
对于轻型药疹可局部止痒,吸附糜烂面,保持清洁,迅速愈合即可,对于重症药疹,最好采用干燥暴露疗法(红外线灯罩下进行)或局部雷夫奴尔湿敷或外涂PC霜,空气消毒,使用无菌床单及被褥
3、药疹的潜伏期
固定性药疹形状特殊,较易识别。其特点是先有局部瘙痒,继而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颜色为鲜红或紫红色,具水肿性,发作愈频色素愈深,愈后可见遗留色素沉着。此皮疹与其他疹状明显的区别在于,每次服同样药物后常在同一部位发生。一般地说,固定性药疹好发于外生殖器、口唇和手背等处。此药疹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在第一次用药后4~20日内发生,如重复用药,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则会在24小时内发生,而敏感者则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发生。
4、注意生活卫生可预防药疹对伴黏膜损坏者要积极保护黏膜,尤其是眼结合膜,防止角膜浑浊及黏膜的粘连,小儿要注意龟头及包皮的糜烂,造成包皮狭窄。每日可用3%硼酸水清洗或皮质类固醇类眼药滴眼,口腔注意清洁,经常漱口,可选用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药疹的症状1、发疹性药疹
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所有药疹的95%。临床表现为弥漫性鲜红色斑或半米粒大至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形态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病突然,常伴有畏寒、高热(39~40℃±)头痛、全身不适等,半数以上病例在停药后2周完全消退。如未及时停药,可能发展成剥脱性皮炎,则预后不良。
2、荨麻疹样药疹
其发病机制可以是I、III型变态反应。皮疹特点为发生大小不等的风团,这种风团性皮疹较一般荨麻疹色泽红、持续时间长,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触痛。荨麻疹可作为惟一的症状出现,也可以血清病样综合征、过敏性休克的一个症状。一般致敏病人表现为用药后数小时,皮肤才开始发生风团性皮疹并有瘙痒,但少数病人在注射青霉素、血清蛋白等药物后数分钟内即出现头晕、心烦、全身泛发大片红色风团、瘙痒与血压降低。
3、剥脱性皮炎
常常由于对一般的药疹病人未及时停止致敏药物和适当处理,致使病情发展,皮疹融合而成为剥脱性皮炎或病情一开始就是突然发病。皮损表现为全身皮肤鲜红肿胀,伴有渗液、结痂,继之大片叶状鳞屑脱落,渗液有臭味。黏膜可有充血、水肿、糜烂等。此类皮损如系初次发病,潜伏期一般在20天以上。
药疹的并发症药疹并发的肝损害,常易被诊为麻疹和传染性单核细胞性增多症的肝脏并发症;药疹的肾损害也可被误认为是猩红热导致的蛋白尿。药疹常呈对称性,多伴有瘙痒,皮损常可见到渗出现象或血管性水肿、靶型改变等。对于药疹患者应该查血常规、嗜酸细胞计数、肝功能,以明确有无骨髓抑制、肝功损害等其他药物不良反应。
剥脱性皮炎极易继发褥疮、支气管肺炎,甚至败血症及心力衰竭等而致生命危险。易引起全身营养障碍,并可并发黄疸性肝炎、蛋白尿等。
欢迎阅读,我是儿科药师梅贰康,专注于儿童用药安全科普多年,我对药品和育儿的解读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下面我来聊聊柴胡注射液的这个话题,我更想说的是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为什么总是成为热点。为什么柴胡注射液禁止儿童使用?
关于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的讨论,多年来都是药品安全性的研究热点,CFDA这次修改柴胡注射液药品说明书,特地在禁忌中增加儿童禁用的内容,也不足为奇了,因为近几年来已经有多个中药注射剂在修订药品说明书的时候,都会雷打不动的在禁忌或注意事项中增加了新生儿、婴儿、儿童禁用的内容或者是不推荐儿童使用的警示语。
过去用着好好的药品,为什么会突然通知儿童禁用了呢!其实,道理非常的简单,因为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柴胡不良反应报告汇总的大数据的研究发现,儿童人群使用此类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会高于成人,或者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偏高,或者使用此类药物的带来药品风险程度要远大于获益,或者本身就有其他相对更安全的同类药品替换,因此,就规定儿童禁用这个药品了。
为什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率高?中药材质量受产地、采收季节、土质、气候等种植条件的影响,不同基源的同一药材成分差别就更大;中药注射剂组方复杂、药味众多、成分复杂,多含有生物碱、内酯、木脂素、萜类、鞣质、多肽、蛋白质和色素等成分,有的本身还是致敏物质,对那些过敏性体质的患者来说,易引起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在制备过程中,要加人适量的增溶剂、抑菌剂、稳定剂,而上述物质进入体内后,也会与机体发生反应生成有害物质;
中药注射剂基本上都有颜色的,说明药液中有中药颗粒存在,可能小到不被肉眼看见,颜色究竟由哪种成分造成,很多不得而知;中药注射剂既然属于中药,就应该按照辨证施治的使用原则,但是中药注射剂大部分为西医所用;中药注射剂与化学类药物合用,特别是多药合用;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中,关于药理、毒理、药动学的资料较少,临床使用的禁忌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资料不全或不详细,只是简单的一提,甚至空缺。严格地说这样的药品说明书是不合格的,不能很好指导临床医师用药。
我对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提醒和愿景鉴于中药注射
昨天柴胡注射液霸屏,那么大家对这个世界制药史上的第一支中药注射液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柴胡注射液”的历史。
抗战中期,八路军根据地面临着来自日军及常凯申将军方面的双重封锁,药品物资料非常匮缺,八路军积极开展医药卫生生产自救事业,成立了野战卫生部卫生材料厂(后定名为利华药厂,现为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宋庆龄曾为制药厂创建捐资5000大洋购置设备。毛主席曾题词“制药疗伤,不怕封锁,是战胜敌人的条件之一”。 这些材料厂和制药厂用土法生产一些纱布、脱脂棉、绷带和救急包等卫生材料用品,也生产简单药品及中药制剂。
1939年,在太行山抗战的很多八路军将士患上了流感、疟疾等,因为封锁严密,药品很难运进来,药品异常缺乏。时任一二九师卫生部长钱信忠号召医务人员上山采集柴胡熬成汤药给病号服用,“居然效果很好”。为方便携带,八路军制药厂将柴胡制成柴胡膏,但“临床效果不佳”,后来钱信忠提议把柴胡蒸馏提取制成针剂。第一支中药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就诞生在八路军简陋的制药厂里。这就是中医药史第一支肌注中药注射液,命名为“瀑澄利尔”。后来,这种针剂正式命名为“柴胡注射液”。当时用来“主治流感、回归热、产褥热、肺结核发展期发热,并能对付顽固疟疾”。 一九四三年五月,《新华日报》(太行版)发表了题为《医学界的新贡献——利华制药厂发明柴胡注射液》的报道,称之为封锁线的一大创举,成为我国最早有关中药西制成功的史料记载。
虽然柴胡注射液在我国已经使用了70多年,但是随着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加强,国家开始对多个中药注射液的说明书进行了修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7年)》显示,2017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和口服制剂所占比例分别是54.6%和37.6%;从严重报告涉及的给药途径看,静脉注射给药占比较高。而在此之前,包括柴胡注射液在内的多种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多标注为“尚未明确”。
正是基于上述数据,2018年5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公告称,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安全性评价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决定对柴胡注射液说明书进行修订。修订的内容包括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
禁令!用了 70 年的儿童退烧药突然被药监局宣布:儿童禁用
又一款儿童常用药,被禁用了。
昨晚 12 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发出公告,要求柴胡注射液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项进行修订。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http://cnda.cfda.gov.cn/WS04/CL2050/228214.html
CFDA 在新发布的《柴胡注射液说明书修订要求》中明确指出,在【禁忌】项目中须注明「儿童禁用」。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而在此之前,柴胡注射液普遍用于「流行性感冒的发热治疗」,在儿童临床用药上,更多用来当作退烧针,给孩子们退烧。
消息发出不到一个小时,该话题就已经登上微博热搜榜。
药疹消退时间一般为3~10天,皮疹多见于口唇、口周、龟头、肛门等处,皮肤粘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也可发生。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男性则多生于龟头、包皮、冠状沟、阴囊等处。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样紫红色斑,直径1~2cm,或3~4cm,数目可单个也可多个,边界清楚,严重者红斑可发生水疱。愈后有色素沉着,发作越频繁色素就越深,可经久不退。再服同样的药,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在原来的部位有瘙痒感,继而又出现同样皮疹。严重的病人可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减退、全身乏力等,一般症状较轻。炎症甚者,发生水疱糜烂者则有疼痛。
注意事项:
一、忌用肥皂及热水洗脸、洗澡。有的结痂,常用肥皂,热水洗脸、洗澡。结果由于肥皂中碱和热水刺激加重。应该用纱布蘸点植物油轻抹去痂。渗液多时,可用3%硼酸水湿敷。
二、忌用毛织物。在急性期忌穿、盖毛衣、毛毯、化纤等,这些衣物易引起过敏,宜改作柔软透气的棉布衣物。
三、忌吃发物。发病期间不要给吃鱼泥、虾泥、鸡蛋、牛奶、牛肉泥等。也应忌吃葱、蒜、辣椒、韭菜、鱼、虾等。可以多给孩子喂水、果汁、菜汁、少吃糖。
四、忌搔抓摩擦。可用3%硼酸水冷湿敷,无黄水的婴儿可抹点肤氢松。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