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分钟左右
采用水银体温计腋下测温的话,一般放在腋下5-10分钟左右即可。成人的正常体温是36到37摄氏度,一般超过38.1摄氏度,就是属于高热。37.3到38摄氏度,属于低热。
水银体温计腋下量体温一般需要5-10分钟左右。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正常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每日早晚、人体各个部位及男女之间的体温均存在着差异。人体正常体温有一个较稳定的范围,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正常人口腔温度(又称口温)为36.3℃~37.2℃,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2℃~0.5℃,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2℃~0.6℃。一天之中,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0.8℃。另外,女子体温一般较男子高0.35℃左右。女子体温在经期亦有些许变化。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37.1℃就是发热,37.3~38℃是低烧,38.1~40℃是高烧。40℃ 以上随时有生命危险。
水银温度计,是膨胀式温度计的一种,水银的凝固点是-39℃,沸点是356.7℃,测量温度范围是-39°C—357°C,它只能作为就地监督的仪表。用它来测量温度,不仅简单直观,而且还可以避免外部远传温度计的误差。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测量范围),然后看清它的最小分度值,也就是每一小格所表示的值。要选择适当的温度计测量被测物体的温度。测量时温度计的液泡应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且玻璃泡不能碰到被测物体的侧壁或底部;读数时,温度计不要离开被测物体,且眼睛的视线应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1、使用前应进行校验(可以采用标准液温多支比较法进行校验或采用精度更高级的温度计校验)。
2、不允许使用温度超过该种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的测量值。
3、温度计有热惯性,应在温度计达到稳定状态后读数。读数时应在温度凸形弯月面的最高切线方向读取,目光直视。
4、水银温度计应与被测工质流动方向相垂直或呈倾斜状。
5、水银温度计常常发生水银柱断裂的情况,消除方法有:
(1)冷修法:将温度计的测温包插入干冰和酒精混合液中(温度不得超过-38℃)进行冷缩,使毛细管中的水银全部收缩到测温包中为止。
(2)热修法:将温度计缓慢插温度略高于测量上限的恒温槽中,使水银断裂部分与整个水银柱连接起来,再缓慢取出温度计,在空气中逐渐冷至室温。
想要测量体温,如果测量腋下温度的话,当然需要最少测量三分钟左右,如果时间过短的话,测出来的体能可能会,比正常体温要偏低。所以一定要保证,体温测量的时间不能少于三分钟,以免引起误差,正常腋下温度的数值应该是在36度到37度之间。
体温计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物品,同时很多家庭都会准备体温计,而一般体温计都是量腋下的温度,那么我们便要了解一下体温计量腋下几分钟?体温计怎么看度数?
体温计量腋下几分钟
一般情况下,我们测腋下体温及腋窝体温需要测量5分钟,测之前我们得先把腋下擦干,小孩子活动大避免腋窝有汗。不超过10分钟,不低于3分钟。进行腋下体温测量前要避免运动、洗澡等会引起心跳加速,血流量过快的活动和行为,腋下体温正常范围是36-37℃。若第一次体温没有测出,可以再重复测量一次。如果腋下温度大于等于37.3℃我们称为发热,如果腋下温度低于35℃我们称为体温过低。测量时,应该将体温计夹紧,否则也会受到一定的干扰。
体温计怎么看度数
体温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遇到,主要是用来测量体温的。测量体温的时候,可以将体温表夹到腋下,一般来说,三到五分钟就可以了。然后将体温表拿出轻轻的转动,会看到里面一个比较粗大的水银柱,水银柱的上缘对应的刻度,就是我们的体温。正常人的体温在36.5℃左右,如果说超过了37.3℃就属于低热,超过38℃就属于高热。在临床上发热最常见的原因,还是由于细菌或者是病毒的感染造成的,当出现发热的时候要注意多喝水。看度数时,水银头朝左,玻璃管朝右。刻度面在上,数值面在下,双眼注视刻度面与数值面相交的棱,轻轻转动玻璃管,可见白面衬托下的水银柱,水银柱的顶端所到达的刻度数,即为测量体温的度数。测量体温前,应将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顶端,甩到35度以下。
体温计多少度算发烧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的情况,体温会超过37.3以上。如果是病毒感染导致的患者最好是到医院血常规;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可以出现白细胞升高的现象。在治疗上还是对症治疗为主,注意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如果体温超过38.5度以下,有时候还是需要使用退烧药进行处理,患者还是要多喝水,这样也可以改善发热的情况。因为,体温是超过37度以上就可以诊断为发热的,但是,根据个体差异,还是要近期的检测体温的变化。
体温计多少度算低烧
一般体温在37.3-38℃,算是低热状态。因为正常的体温应该是在36.5-37.3℃之间,超过37.3℃都算是发热。根据发热的度数可以分为低热、中度热、高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