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中国古代所采用的是干支纪时的方法,将每天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内又按照“刻”来作进一步的划分,总体上比较粗枝大叶,也由此,在我国史料中对于事件时间的记述一般都比较粗疏。其纪时对准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天体的运行(日出日落之类)所谓校准的标志,并无法做到十分的精准。
中国历史上最早有十分精确的统一标准时间和授时,是到了19世纪80年代,法国传教士在上海设立的徐家汇天文台向外界提供天气预报,同时也提供类似于准点报时的授时服务,采取的是按照格林威治时区进行推算的时间,大致上类似于现在的北京时间。
其具体的实施地点就是在今天的上海外滩,实施办法是在外滩用于挂出气象风标的气象信号台的桅杆横桁上,每天定点(午时)挂出用于授时的球标,向全国授时。借着当时全国有线电报网的连接传通,这种时间标准开始得到运用。
据历史记载,从中华始祖黄帝时,就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之变化,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互配合成六十个纪年、纪天符号,也称六十花甲。
我国古代历法是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年与月的周期,天以六六为节,以成一岁。地以九九为制,以分九野。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后者称为日晷(漏),用来测量时间。圭表是一种依靠计算日影长度来计时的工具,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立在地面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南北水平放置测量表影的刻板叫做圭。时间又被称为“光阴”,意即太阳在地上留下的阴影,古人以冬至日用圭表所测定正午的日影长度来定节令,定时辰,定回归年。冬至日的太阳投影最短,夜晚最长,在《易经》中称为一阳来复之复卦,冬至一阳生,以冬至所在月称为子月,以太阳投影最短时间定为正当午时。这套设备好象在河南登封,有个观星台。
古人还把一年四季十二月按十二地支对应排序
,也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也按十二地支排序。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来命名,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子时为今夜里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午时为今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以此类推。
在古代中国所测定的回归年数值的准确度位居世界第一,准确率是很高的。通过进一步研究计算,古人还掌握了二十四节气的圭表日影长度,作为指导劳动人民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首先谢邀
严格来说不是。
中国古代计时器是日圭表、日晷,这些都是依靠太阳不同时间阳光的照射角度来确定时间的。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存在时区的问题,越靠东太阳出来的更早,时间也更早些。我们为了方便交流,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时间来作为全国的统一时间。
而古人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原因在于古人所处时代信息传递方式的落后,导致他们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也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了 。其结果就是各地使用自己地方的时间,但又不存在交流上不便的问题。
截至2021年,北京有3143年历史。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就是现在的北京城。北京(Beijing),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截至2020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893095人。北京地处中国北部、华北平原北部,东与天津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相邻,中心位于东经116°20′、北纬39°56′,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