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妈妈生病能用抗生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消炎药”吗?
其实,俗语说的“消炎药”并不能跟抗生素划等号。在医学上,消炎药应该称为抗炎药,分为甾体类抗炎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前者有我们常见的地塞米松、泼尼松,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后者也可称为解热镇痛药,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就属于这一类。而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对风湿这类无菌性炎症无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青霉素、头孢、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就属于这一类。
哺乳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妈妈们往往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细菌感染性的疾病,最常见的有乳腺炎、尿路感染、阴道炎等,那哺乳期能否使用抗生素,即在治疗妈妈们的疾病同时,又兼顾宝宝的安全,从而两全其美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以下几个概念:
一、哺乳期用药危险等级:
著名的临床药理学家、儿科学教授 Thomas W. Hale 将药物对哺乳影响的危险等级分为 L1-L5 五个级别。具体分级如下:
从上图可知,L1、L2、L3级的药物都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哺乳期妈妈要尽量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L1和L2级药物,这时一般不需要停止哺乳。要注意尽量使用容易从体内排出的药物,也就是说半衰期短的药物,尽量避免使用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L4、L5级的药物通常需要暂时停止哺乳,经过5-6个半衰期后再重新母乳喂养。比如说某一药物哺乳期分级为L5,其半衰期为2小时,则妈妈们服用后,须暂停哺乳,待5×2=10小时后再恢复哺乳(大多数药物的哺乳期分级及半衰期可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或专业网络获得)。
首先,打了消炎针是不能哺乳的。
我们来看一下哺乳期和怀孕期间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妊娠期患者消炎药物的应用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
1.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利巴韦林,妊娠期禁用。
2.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但在有明确 应用指征,经权衡利弊,用药时患者的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也可在严密观察下慎用。氨基糖苷 类等抗菌药物有条件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3.药物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如青霉 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哺乳期消炎的使用。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某些药物可自乳汁分泌,通常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不超过哺乳 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1%;少数药物乳汁中分泌量较高,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 霉素、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甲硝唑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 乳汁中含量低。然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如氨基糖苷类可导致乳儿听力减退,氯霉素可致乳儿骨髓抑制,磺胺甲嚥唑等可致核黄疸和溶血性 贫血,四环素类可致乳齿黄染,青霉素类可致过敏反应等。因此治疗哺乳期患者时应避免用氨基糖 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等。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 。
我是淮山,欢迎点赞关注。
不管妈妈打的是什么消炎针吃的是什么消炎药,都不建议马上就哺乳。打了消炎针可以哺乳吗
在哺乳期虽然妈妈会对自己进行了更好的保护,但是难免会生病的。如果感染了炎症的话,就需要食用一些消炎药来治疗。如果妈妈们提出自己现在正处在哺乳期的话,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斟酌使用不影响哺乳的消炎药的。虽然说的是不影响哺乳的消炎药,但是毕竟是进入了妈妈体内,如果还是持续给宝宝哺乳的话是肯定会有一部分传递到宝宝身上的。现在还没有什么医学证明,妈妈们使用的消炎药被宝宝吸收后会怎样,从谨慎的角度来说还是避免在打消炎针后哺乳。
那打了消炎针后多久可以继续哺乳啊从医学角度上来讲,只要度过了这种消炎药的半衰期之后就可以给宝宝哺乳了。但是如果想让这种药物在体内代谢出去的话,至少需要五个药物的半衰期时间才行。常见的不同消炎药物半衰期都不一样,大致都是在5,6个小时左右。所以一般过了一到两天之后就可以继续给宝宝哺乳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给宝宝哺乳的这段时间,也要及时的把母乳吸出来倒掉,避免影响后续母乳的分泌。另外还需要兼顾到宝宝的情绪,就算不给宝宝喂奶也需要安抚一下宝宝的。
一般建议半个小时后方可进行喂奶。
打完预防针之后,一般来讲,半个小时之内是不要吃奶的,以免出现打完预防针之后所引起的一些并发症,而导致恶心、反酸、呕吐等等一些表现。同时打完防疫针之后,也需要定期的观察孩子的一般情况。如果孩子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发热、恶心、呕吐等等一些表现,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进一步的治疗.可以让孩子多饮水,多排尿。同时最近可以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要吃太多辛辣刺激和不好消化的食物。在打完预防针之后,24小时之内,患者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低烧的情况,考虑有可能和预防针有一定的关系,只要不是特别的严重,暂时可以不需要做特殊的处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