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

8块腹肌要练多久

时间: 阅读:14419
8块腹肌要练多久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苍耳子

苍耳子

2025-04-03 14:29:22

根据以下训练方式,需要3-4周以上。

第一,45°角仰卧起坐。仰卧位,双下肢并拢,屈曲90°。双手交叉放在头枕部。吸气时,腹部用力,肩部抬离地面与身体成45°角。然后缓慢放下,回到原来位置。一组15-20个,每次3-4组。

第二,高抬腿训练。站立位,一侧下肢抬起,膝关节尽力贴向胸前,身体保持平衡。双下肢交替进行。一组100个,每次3-4组。

腹肌锻炼动作,更有效地强化腹直肌。

1、空中登车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将腿抬起,缓慢进行登自行车的动作。呼气,抬起上体,用右肘关节触碰左膝,保持姿势2秒钟,然后还原。再用左肘关节触碰右膝,同样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2、健身球卷腹

平躺在健身球上,双脚平放地上,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下颏向胸前微收,呼气,收缩腹肌抬起上身约45度,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为了保持平衡,两脚可以多分开些。如果增加难度,可以将双脚并起来做。

3、举腿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双腿抬起与上身呈90度,双腿交叉,膝关节微屈。呼气,收缩腹肌,抬起上身,下背部不能离地,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要注意保持下颏向胸前微收。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祝由师
    回复
    2023-02-22 21:21:30

    平板支撑是一项全身运动,属于肌肉等长训练,虽然平板支撑能对腹部肌肉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但很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制约而无法达到刺激腹部肌肉生长的目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平板支撑持续多长时间不一定取决于腹肌

    平板支撑是一项针对全身肌肉的静力训练,除了腹部肌群外,臀腿肌群、肩背肌群、手臂肌群等都在参与。进行平板支撑时,任何一个部位的肌群出现力量不足的情况,都会使平板支撑终止。

    因此,要想通过平板支撑来提高腹部肌群力量,除非在平板支撑训练中,腹部肌群是全身所有肌肉中最先出现力量和耐力不足的肌群。显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出现这种可能性的概率很小。

    2)平板支撑能量消耗快

    在平板支撑训练中,几乎所有肌群都参与发力,因此平板支撑消耗能量很快。当身体提供的能量无法满足平板支撑继续进行时,平板支撑会被迫中断。身体为全身肌肉提供能量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糖原储备量和心肺功能。

    如果训练者由于缺乏锻炼等原因,导致身体的糖原储备量和心肺功能较低,那平板支撑就很难持续较长时间,当然也就很难达到锻炼腹肌的效果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练习平板支撑对于提高身体的糖原储备量及增强心肺功能是有不错效果的。

    3)平板支撑很难持续较长时间

    由于平板支撑对热量消耗很大,因此无论是持续训练,还是分组训练,都很难在一次训练中持续很长时间。当进行平板支撑训练时,身体的供能方式会逐渐由有氧氧化供能转变为糖的无氧酵解供能,而无氧酵解会产生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加大肝肾负担。因此在平板支撑训练中,一定要量力而行,强行坚持训练会损害肝肾功能,危害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于一般人而言,通过做平板支撑很难达到练腹肌的目的。但坚持平板支撑训练,对于促进全身肌肉均衡发展、增强心肺功能具有良好效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平板支撑作为一项全身训练,虽然很难起到增肌效果,但对于防止全身肌肉流失、提高肌耐力、塑造肌肉线条具有重要意义。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2-22 21:21:30

    标准的平板支撑是锻炼核心的有效动作,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涉及对于腹部的锻炼,但由于这个动作属于静态动作,在动作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对于腹肌的收缩与伸展,所以对于腹肌锻炼的意义不大。

    但是即使是这样平板支撑还是需要练的,因为强大的核心力量是完成腹肌动作地基础,如果核心不够强大,很难在腹肌训练动作上充分地感受腹肌的发力,并且会让动作以借力的方式完成,比如扯脖子,比如双臂用力。另外,平板支撑还是锻炼腹横肌的有效手段,而如果我们的训练目的是缩小腰围使腰变细的话,锻炼平板支撑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说到这里,想要通过平板支撑的形式锻炼腹肌不可以吗?当然不是,平板支撑除了标准动作以外,还包括一些变式动作,而这些变式动作同样可以做到腹肌的收缩与伸展从而达到锻炼腹肌的目的。

    但是,如果你的练腹肌的目的是让腹肌清晰显露的话,还要考虑体脂率的问题,因为低的体脂率是腹肌显现的前提,所以,体脂高的情况下不要急着练腹肌,而应该做的是减脂。

    那么,言归正传,选择什么样的支撑类动作会有效地锻炼腹肌呢?不妨试一试以下动作:

    动作一:支撑左右平移16-20次

    俯身,双臂位于肩部下下方并伸直,双腿伸直并拢,双手双脚支撑身体保持从到脚呈一条直线,核心收紧,背部挺直,不弓背不塌腰双手双脚交替向一侧移动,身体保持稳定,肩部、腰腹部全程收紧动作越快越流畅越好

    动作二:平板支撑转胯16-20次

    从平板支撑姿势开始,身体呈一条直线将腰胯向左右旋转,分别贴紧两侧的地面胯的旋转幅度越大,侧腹的下端的牵拉感越强,还原时侧腹顺着牵拉感发力回正身体转胯时呼气,还原时吸气

    动作三:支撑转圈平移10次

    俯身,双臂位于肩部正下方,双腿伸直并拢,双手与双脚支撑身体身体从头到脚呈一条直线,核心收紧双脚位置保持不动,向一侧移动双臂保持动作连贯

    动作四:俯卧提膝16-20次

    以标准平板支撑姿势为动作

  • 山亭柳
    回复
    2023-02-22 21:21:30

    大家好,我是keepRunningMen!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平板支撑能练到腹肌,但是确是腹肌中的腹横肌,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腹直肌!(腹直肌是我们经常说的几块几块腹肌)

    首先,了解下腹肌的构造与功能

    ◾️我们的腹肌群由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组成!

    腹直肌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指的几块几块的腹肌,他可以是我们的脊柱弯曲,将我们的胸骨拉向骨盆!腹外斜肌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人鱼线的那两块肌肉,他可以弯曲和旋转我们的脊柱!腹横肌属于深层肌肉,正常情况我们是看不到的,有维持我们脊柱稳定的作用!平板支撑的动作及练到的肌肉

    1.平板支撑的动作要求:

    俯卧,双肘弯曲支撑在地面上,肩膀肘关节垂直于地面,双脚脚尖踩地,身体离开地面,身体躯干伸直,从头部到脚身体在一条直线上!

    2.注意事项:

    在整个过程中,要求身体一直在一条直线,腰腹收紧,不能出现踏腰,撅屁股的情况,这样会造成动作变形,失去平板支撑锻炼的效果!

    3.平板支撑锻炼的肌肉

    ▪️由于在整个动作过程中,为了维持身体稳定,我们都要保持腰腹收紧,所以平板支撑可以锻炼到我们的核心力量!即可以锻炼到我们的核心肌群(腹横肌,骨盆肌,下背肌群及大腿正面和内侧肌肉群,以及身体深层的肌肉群)

    <

  • 蓦山溪
    回复
    2023-02-22 20:20:20

    腹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练出八块的,像阿诺
    我先给您一个例子看吧
    许多人每天做成百上千个仰卧起坐,希望能练出漂亮的腹肌,其实这是在浪费时间。我认为,腹部与身体其它部位并无差别,腹肌的训练也应同身体其它部位一样,分4-5组,每组做20-25次,达到完全力竭(如果能做得更多,则说明强度不够)。
    我比较喜欢较缓慢地做每次动作,并在最大收缩使保持肌肉紧张几秒钟。最有效的腹肌练习有仰卧起坐、悬垂举腿等。今天在健身房随处可见的腹肌训练器练习效果也不错。
    一般我选择不进行有氧训练的日子练腹肌,并把它安排在负重训练的最后进行。
    谈到负重训练,我想强调一点,在身体其他部位训练时,必须使用大重量。许多人发现,如果举的足够重,他们甚至可以不用练腹肌,因为大重量训练将迫使腹肌去援助被训练的肌群。不论训练哪个部位,你都应至少安排一个使用杠铃、哑铃、(而不是组合器材)的复合动作进行大重量训练。比较好的例子有练二头肌的直立杠铃或哑铃弯举,练三头肌的直立屈臂上拉,练肩膀的直立杠铃推举,练腿的深蹲,练背的硬拉及俯身划船。即使是练胸,胸肌也必须绷紧,以便稳定躯干。
    一个普遍现象是虽然腹肌不错,但上面却覆盖一层脂肪。对于这种情况,即使做几千个仰卧起坐也无济于事,因为你所做的是只是进一步锻炼下面的肌肉,而没有燃烧覆盖在上面的脂肪。
    首先,你必须认识到没有局部减肥这种事,减少脂肪出肌肉的唯一方法是执行一个恰当饮食、有氧训练和负重训练组成的综合计划。这三个方面协同作用,相互促进。
    正确的饮食能加速肌肉的生长;有氧训练能提高新陈代谢,以便更有效的利用食物并燃烧脂肪;负重训练能发展你身上的所有肌肉,包括腹肌,并有助于提高你的有氧代谢
    能力及新陈代谢的水平。
    为了减去你任何过量的脂肪,你需要减少热量摄取,改变饮食习惯,把甜食和简单碳水化合物改成蛋白质和新鲜蔬菜,不要偏食,也不要陷入个人嗜好中。每顿的间隔应规律化,各餐饮食应平衡,营养丰富,并刚好能缓和你的食欲,而不是把肚子塞的满满的。
    安排时间进行有氧训练。轻松愉快的有氧训练可以是每周三次、每次半小时至一小时的散步,也可在健身房训练器械上进行。有氧训练最好安排在不进行负重训练

清宫后多久可以要孩子

打耳洞多久可以戴耳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