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

黄芩煎多久

时间: 阅读:9485
黄芩煎多久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5-04-03 14:03:04

……

(1)治疗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感染、肺间质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也能用于肺结核病。

(2)治疗急慢性肠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3)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4)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病,转氨酶、胆红素升高,以及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也用于免

(5)疫性肝病。

(6)治疗各种免疫性、过敏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

(7)治疗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皮肤过敏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紫癜。临床还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前列腺炎、及皮肤、眼睛的各种炎症。

(8)黄芩炭治疗各种出血。黄芩传统用于妊娠恶阻和保胎,也为现代临床所常用。

抗癌作用

黄芩能够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癌细胞的产生和扩散。

黄芩的衍生品


(一)黄芩片

黄芩片是纯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是黄芩。方中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痢疾等。方中药物共奏清热解毒的功效。方中药物治疗效果显著,针对性强,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选用。

服用时间

需要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一般来说,滋补药宜在饭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治疟药宜在发作前1-2小时服。安眠药物则应在睡前服。其它药物一般也宜在饭后服,总之无论饭前或饭后服药,均应略有间隔,如饭前、后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疗效。

服用方法

口服。一次1-2片,一日3-4次。方中药物具有一定的寒性,饭前服用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建议饭后服用,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副作用

方中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治疗效果显著,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选用。但方中药物具有一定的寒性,饭前服用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建议饭后服用,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二)黄芩茶


黄芩茶,主要原料野生黄芩,采自京西海拔700米以上生态涵养地区。其茶特点:汤色金黄明亮,晶莹清澈,口感爽滑,润喉回甘,且极耐冲泡。黄芩茎叶具有镇静调压作用,适合血压高、失眠体弱人群晚间饮用,长期饮用有安神、平心,改善睡眠质量,预防神经衰弱,调节血压等保健作用,是养生保健之佳品茶饮。

功能

清热燥湿,解毒;抗炎抗变态反应,降压、利尿,利胆解痉,镇静。

用途

热病烦躁;湿热泻痢、黄疸;热淋;目赤肿痛;痈肿疔疮;肺炎;肝炎;肾炎。

用法

准备黄芩6g,绿茶3g,将黄芩用200ml水煎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适用人群

(1)需要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

(2)需要保肝利胆,解酒解毒的人群;

(3)需要美容养颜,减肥瘦身的人群;

(4)需要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人群;

(5)需要改善胃肠不佳,长期便秘的人群;

(6)需要改善胃肠不佳,长期便秘的人群;

(7)需要改善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的人群;

(8)需要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人群;

(9)需要防辐射,减压健脑增强记忆力的人群。

黄芩的服用方法


(一)药膳

黄芩蒸猪腰

配方

猪腰2个,黄芩12克,调料适量。

制作

(1)将猪腰切开去筋膜,洗去血水切成片,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

(2)将猪腰与黄芩共置瓷器内,酌加调料,隔水用旺火蒸至猪腰熟透,去黄芩,分2次食用,5日为l疗程。

功效

补肾清热,安胎。适用于血热之先兆流产。

胡连黄芩粥

配方

胡黄连、黄苓各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

(1)将胡黄连、黄芩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 10分钟后,水煎取汁。

(2)粳米入药汁中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功效

清热燥湿。适用于肝胆湿热型血脂异常。

(二)黄芩的附方

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捣罗为散。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黄芩散)

泻肺火,降膈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治慢性气管炎:黄芩、葶苈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糖衣为片,每片含生药0.3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治上呼吸道感染,肠炎:黄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时,过滤残渣,再加二倍水浸泡两次,合并滤液,用20%明矾液倒入浸液中,调节pH为3.5(每100公斤黄芩,需明矾6~8公斤),产生黄色沉淀,静置四小时,弃去上层清液,将沉淀物装入布袋中加水过滤,烘干,粉碎,造粒打片。每次服二至三片。(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芩,酒浸透,晒干为末。每服一钱,茶、酒任下。(《兰室秘藏》小清空膏)

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伤寒论》黄芩汤)

治淋,亦主下血:黄芩四两,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

治火丹:杵黄芩末,水调敷之。((G阴沸验方))

治崩中下血:黄芩,为细末。每服一钱,烧秤锤淬酒调下。(《本事方》)

治妇人四十九岁已后,天癸却行,或过多不止:黄芩心枝条者二两(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日进二服。(《瑞竹堂经验方》芩心丸)

安胎:白术、黄芩、炒曲。上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治肝热生翳,不拘大Z’bJL:黄芩一两,淡豉三两,为末。每服三钱,以热猪肝襄吃,温扬送下,日二撮。忌酒,面。((卫生家宝方))

治眉眶痛,属风热与痰:黄芩(酒漫,炒)、白芷。上为末,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治灸疮血出:酒炒黄芩二钱。为末,酒服。((怪证奇方》)

治痔疮:黄芩、紫草、关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牡丹皮、姜黄、丹参,根据医嘱量,每天晚上一帖。(《民间方》)

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黄芩(新瓦上焙干)、麦门冬(去心)各半两。上件,细切。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倘氏家藏方)

治富贵手:黄芩6g,苦参12g,干地黄24g。将上三味加水煎熬,去渣取汁。口服。饭前空腹服用,1日3次。方中以黄芩清热燥湿,解毒消肿。(三物黄芩汤 (《千金方》)  

治协热下利:葛根半斤(15g),甘草二两炙(6g),黄芩三两(9g),黄连三两(9g)。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方中重用葛根甘辛而平,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下利,为君药。臣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吐不止,烦闷,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下利,舌苔黄:柴胡12 黄芩9 白芍9 法夏9 生姜15 枳实9 大黄6 大枣5枚。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黄芩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细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温服。(《圣惠方》黄芩散)

上一页 全文完(共 16804 字) 展开全部内容

最新回答共有2条回答

  • 徐长卿
    回复
    2023-02-25 13:13:20

    一、黄芩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呢
    黄芩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因为黄芩苷,提高巨噬细胞、NK细胞功能。那黄芩有什么食用方法?不知道的,就一起跟着妈网百科去看看吧。
    1、阿胶黄芩汤
    功效:秋燥。肺燥肠热,上则喉痒干咳,咳甚则痰粘带血,血色鲜红,胸胁串痰;下则腹热如焚,大便水泄如注,肛门热痛,甚或腹痛泄泻,泻必艰涩难行,似痢非痢,肠中切痛,有似鞭梗,按之痛甚,舌苔干燥起刺,兼有裂纹。
    材料:青子芩15克、甜杏仁10克、陈阿胶15克、生桑皮10克、生白芍5克、甘蔗梢25克、生甘草4克、鲜车前草25克。
    做法:先用生糯米30克,开水泡取汁出,代水煎药。
    2、黄芩泡酒
    功效: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止痛,治疗复发性口疮。
    材料:黄芩20g 冰片2g
    用法:使用时用棉签蘸药酒涂于口疮处,每日三四次。
    3、黄芩花茶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抗炎抗变态反应,降压、利尿,利胆解痉,镇静。治热病烦躁;湿热泻痢、黄疸;热淋;目赤肿痛;痈肿疔疮;肺炎;肝炎;肾炎。
    材料:黄芩6g、绿茶3g。
    做法:将黄芩用200ml水煎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4、黄芩炖猪腰
    材料:黄芩9克,猪腰2个。
    做法:将猪腰洗净去腰臊切片,放在清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每片再切成三片,与黄芩一起放进陶瓷罐隔水旺火清炖至猪腰煮熟,吃猪腰喝汤。
    二、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黄芩有什么功效与作用?黄芩,以根入药,并入选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下面妈网百科告诉你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1、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2、抗菌:黄芩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抗病毒:黄芩能够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4、抗炎:黄芩素、黄芩苷能

腊肠烤多久

顺产多久复查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