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蒸15分钟最好,具体做法如下:
用料:大闸蟹3个、姜适量、蒜适量、生抽适量、香醋适量。
1、准备食材,大闸蟹3只、姜、蒜、香醋、生抽适量。
2、姜切三片,每个蟹肚子上夹一片姜,如果螃蟹还在挣扎,等蟹上锅蒸到不动弹了再翻面放上姜片。
3、待水烧开后,将洗干净放上姜片的大闸蟹肚子朝上放入蒸隔中大火蒸15分钟。肚子朝上主要是防止蒸的过程中蟹黄流出。
4、蒸蟹的同时,将切好的姜末和蒜末放入碗中,取调料碗,碗中倒入生抽和香醋。将姜、蒜倒入碗中。
5、调好的蘸汁,等螃蟹出锅前两分钟,放入蒸锅中蒸两分钟后和螃蟹一起出锅。
6、新鲜肥美的大闸蟹出锅啦。
以螃蟹为代表的甲壳纲动物,甚至其他所有非人动物,是不是能感觉到疼痛,一直都是争议很大的问题。2005 年挪威生命科技大学就发布过一份报告,认为大龙虾(lobster)不可能感受到疼痛,因为它们的神经系统太简单。虽然他们也承认现在的研究结果太少了,需要更多研究来确认,但他们觉得大龙虾在沸水里的挣扎行为只是对外界伤害性刺激的一种反射,并不涉及到意识。也就是说,龙虾意识不到疼痛。
但是,这种说法近 10 年来已经减少很多了,而且考虑的相对比较单一。关于这个问题,动物学家和神经科学家早已有过大量的思考和争论。
有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个问题是没法证明的。因为不同物种间,没办法用最能理解的语言来交流。我们人类彼此之间也不能理解对方的感受,不过能通过跟别人的交流,来用自己的经验,体会对方的感受。但是当不能用语言交流的时候,就没办法体会了。比如说婴儿,哭的时候是饿了,是困了,是哪里疼了,还是纯粹心情不好,几乎无从判断。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1979 年对人类疼痛下的定义是:一种与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而且当时 IASP 也提到了,大人和婴儿没法交流,但“即使不能交流,也不能否认一个个体感受到疼痛的可能性”。一个婴儿没法亲口告诉你他 / 她能感受到疼,不代表他 / 她不会疼。动物可能也一样。
1991 年,英国著名动物学家 Patrick Bateson 提出判断动物疼痛的方法。他认为只有全符合下列条件的动物,才能认为其有能力感受到疼痛:
拥有痛觉感受器(nociceptors),也就是可以检测到对自身有害刺激的接收器,比如人的皮肤上分布有大量的痛觉感受器,其实是感觉神经元;从痛觉感受器到大脑的通路;可以处理痛觉信息的脑结构,类似人类的大脑皮层;拥有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物质(阿片物质与阿片受体结合产生止痛效果,我们常说的内啡肽就属于内源性阿片物质,吗啡等属于外源性);受到疼痛刺激后,再用止痛剂,会观察到动物的负面行为和生理反应减少;受到疼痛刺激后,动物学会避免再次接触这一类刺激,
螃蟹: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
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这类生物遗传物质数目复杂且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常多达 100 多对。常见的螃蟹有大闸蟹(河蟹、毛蟹、清水蟹)、梭子蟹等。我国螃蟹的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长江下游的固城湖大闸蟹、太湖大闸蟹、高邮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蟹楼大闸蟹、兴化大闸蟹、洪泽湖大闸蟹出产的大闸蟹为上品。
螃蟹做法:
对于螃蟹做法是否一定要活活蒸死,这个是不一定的
螃蟹的吃饭和做法其实有很多, 今天说我吃过,也是我最喜欢做的做法:
粉丝蒸螃蟹
1、 准备好食材:活螃蟹、生抽、粉丝、辣椒
2、 粉丝浸泡20分钟
3、浸泡好后粉丝铺底
4、 蒜头、辣椒切好
5、 撒在粉丝上面
6、 杀活螃蟹,直接将筷子捅进去转两下就死了
7、把螃蟹拔开、把气管清理掉
8、摆入盘中
9、蒸8-10分钟
10、起锅,洒上热油
11、开吃,真很美味,又营养
观看完整视频:
一般半斤以上的二十分钟,六两以下的十五分钟。
其实清蒸大闸蟹时间要根据蟹的大小来决定的。通常时间是8-15分钟建议四两以上的蟹蒸煮15到20分钟,4两以下的蟹蒸8-10分钟。要想把阳澄湖大闸蟹的营养给蒸出来,那所蒸的时间,就是关键,另外蒸煮的时间长短跟购买的阳澄湖大闸蟹质量也有很大关系。
文化历史
我国已有近5000多年的吃蟹历史。在长江三角洲,考古工作者在对上海青浦的淞泽文化、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层的发掘时发现,在我们的先民食用的废弃物中,就有大量的河蟹蟹壳。
这表明中国人吃蟹的历史十分悠久,而西欧、北美的一些国家至今还不敢吃河蟹。
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人们发现,在我国三个地区生长的河蟹品质最好,即中国有三大名蟹:地处苏皖两省的古丹阳大泽河蟹——花津湖大闸蟹;河北白洋淀河蟹——胜芳蟹;江苏固城湖河蟹——固城湖大闸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