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历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复始,称为七曜。是当时天文星象的重要组织成份。
中国上古时代用的七曜平行拉丁语的星期:
星期一(月曜日) 星期二(火曜日) 星期三(水曜日) 星期四(木曜日)
星期五(金曜日) 星期六(土曜日) 星期日(日曜日)
在西方,古巴比伦人首先使用七天为一周的时间单位,后来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公元3世纪以后,就广泛地传播到欧洲各国。
古罗马人用他们自己信仰的神的名字来命名星期:
星期一(太阳神日) 星期二(月亮神日) 星期三(战神日)
星期四(主神日) 星期五(雷神日) 星期六(爱神日)
星期日(土神日)
这就是“星期”的来历。
一周7天的原因
中国古代
古人通过对月亮圆缺的观察,发现由半圆月至满月,由圆月至半圆月,时间分别是7天,由半圆月至月消失,由月消失至半圆月,也分别是7天。于是,人们把一个月分为四周,七天定为一周期。
古巴比伦
公元前7至6世纪,巴比伦人便有了星期制。他们把一个月分为4周,每周有7天,即一个星期。古巴比伦人建造七星坛祭祀星神。
七星坛分7层,每层有一个星神,从上到下依此为日、月、火、水、木、金、土7个神。7神每周各主管一天,因此每天祭祀一个神,每天都以一个神来命名:
太阳神沙马什主管星期日,称日耀日;
月神辛主管星期一,称月耀日;
火星神涅尔伽主管星期二,称火耀日;
水星神纳布主管星期三,称水耀日;
木星神马尔都克主管星期四,称木
七天一星期制度主要源于古代苏尔美文明,位于西亚两河流域的苏尔美人创造了世界史上公认的最早的文明。他们根据月亮盈缺规律发明太阴律,认为月亮每七天会有阴圆切换,每月4次,于是规定每月四周,七天一个星期。月神火神水神金神土神太阳神七位神分别和星期一到星期日相对应。后来这套历史被犹太人和罗马人传到欧洲。欧洲人信仰基都教,公元三世纪时己普遍应用,每七天做礼拜,因此星期几也叫礼拜几。无独有偶我国最早的历法夏历也是按月亮原缺规律制定的,天文上有二十八宿,按月金木水火土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复始称为七曜。星期一(月曜日),星期二(火曜日),星期三(水曜日),星期四(木曜日),星期五(金曜日),星期六(土曜日),星期日(日曜日)。明末清初基都教开始传入我国,这种星期礼拜的称呼开始逐渐流行。
将一个月分成4周每周7天的做法最早起源于公元前2000左右的古巴比伦。有些人就会问了,一个月明明有30天左右,30除以7,怎么都不可能整除,古巴比伦人为什么要将一周定为7天呢?难道是为了逼死强迫症?答案当人不是。
一个月虽然有30天,但是每当朔时,月球的阴暗面完全冲着地球,此时是无法看见月亮的,这样的情况大约会出现两晚左右,将这两晚减去,故而刚好生下28晚。所以古巴比伦人将这28晚平均分成4周,每周7晚。
另外一周七天的名字还各有来历。古巴比伦将7天分别和7个天体、7个神对应。
第一天对应太阳和太阳神沙马什(Shamash);
第二天对应月亮和月亮神辛(Sin);
第三天对应火星和大地之神和瘟疫之神涅尓迦(Nergal)
第四天对应水星和智慧之神纳布(Nabu);
第五天对应木星和神王马尔杜克(Marduk);
【马尔杜克】
第六天对应金星和爱神伊斯塔尔(Ishtar);
第七天对应土星和农业、畜牧业之神尼努尔达(Ninurta)。
后来,这种星期制先后传播到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在古罗马时代,7天仍然对应太阳、月亮以及五颗行星,但是对应的神被替换成了罗马人崇拜的神,每天的名字也就发生了变化。
第一天为太阳日(Sol’day),索尔(Sol),太阳神;
第二天为月亮日 (Luna’day),露娜(Luna),月亮女神;
第三天为火星日(Mars’day),马尔斯(Mars),战神;
第四天为水星日(Mercury’day),墨丘利(Mercury),众神的信使,
国家标准一周期为7天,一周期的意思是星期。周期是一个汉语词汇,它出自敬斋古今黈,若一组事件或现象按同样的顺序重复出现,则把完成这一组事件或现象的时间或空间间隔,称为周期。
周期是一个汉语词汇,若一组事件或现象按同样的顺序重复出现,则把完成这一组事件或现象的时间或空间间隔,称为周期。物体本身自发的或生物被动的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称为一个周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