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节育环不取可以吗?需要注意什么?
节育环是上个世纪为了计划生育而产生的一种避孕工具,几十年的时间证明它很有效果,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节育环的相关知识。
1.节育环可以不取吗?节育环取不取取决于个人,如果你还有避孕要求,就尽量不取,如果没有避孕要求,能取还是取出来,具体原因如下:节育环可引起腰酸或者腰痛;绝经妇女可因子宫萎缩引起节育环嵌顿;节育环增加出血的风险;女性剧烈运动时,节育环可损伤子宫;节育环可引起异物排斥反应;节育环可引起月经过多;2.哪些情况必须取出节育环?超出节育环的使用寿命;妇女已经绝经:节育环的作用就是避孕,已经绝经的父母失去了怀孕的能力;节育环引起明显的不适症状:如果带节育环期间出现明显的不舒服,且无法缓解,这时候需要取出节育环;带节育环期间怀孕;发生子宫肿瘤;3.带节育环期间应该注意什么?注意外阴的清洁:外阴的清洁可减少子宫的感染;带上节育环后,如果子宫感染则不容易治疗;注意平时有无阴道出血增加:节育环可引起凝血功能异常,造成出血增加,应注意其并发症,必要时可治疗;放置节育环后应该定期复查:放置节育环1个月、3个月应做影像学检查明确节育环是否处于正常位置,以后每6个月复查一次;带环期间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带环期间如果剧烈运动,可造成节育环活动,可增加节育环对子宫的损伤。最后小结:节育环是否需要取出来可以参考上述结论,如果没有避孕要求就尽量取出来。以上是我对该问题的解答,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呗,如果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节育环作为简便、长效避孕手段,被我国40%以上的育龄女性广泛使用,但由于很多女性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普及,却把“长效”当作“永久”,上环以后就一直随身“配带”,甚至很多上了年纪的妇女已经将它遗忘在体内。
实际生活中,很多女性如果不是出现阴道出血,或者严重腹痛等状况,可能都不会主动取环,因为身边很少有人,或者有相应的职能部门,去宣传超期不取环的危害。
国家卫计委相关数据表明:在我国农村地区,大概有四分之一已经绝经的女性没有及时把避孕环取出来。
40%的女性担心取环手术痛苦或者时间太久比较难取。
32%的女性觉得取不取环无所谓。
11%的女性忘记到期取环。
还有13%的女性不知道什么时候取环,更不知道到期要取环。
①腰痛、腹痛、不规则阴道出血。女性绝经后,随着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子宫萎缩变小,节育环在宫腔内会被挤压摩擦,擦伤子宫内膜,引发腰腹痛、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②节育环移位。有些节
1、节育环可以不取下来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取的话也行。
我身边有很多带着节育环一辈子的女性。
比如我的妈妈和婆婆也都是其中之人。
至于为什么不取,可能是嫌麻烦吧,
觉得没必要取下来。
婆婆和妈妈都是50多岁的人了,
在她们的生育年龄,也就是我们小时候计划生育是很严厉的。
生完是必须要带节育环的,
所以基本上育龄妇女只要生育之后都会带上。
而且每个月都是要定期孕检的,
防止你偷偷的生二胎。
2、婆婆和妈妈都是那个年代过来的,
节育环一直在体内没有取下来。
现在妈妈54岁,婆婆53岁。
妇科方面也都还好,并没觉得什么不妥。
节育环估计都长到肉里了,也真的没必要再取下来了。
至于说的,腰酸,妇科病多等,现在她俩基本上没出现这种情况。
都已正常的绝经。身体健康。
所以我觉得节育环取不取都行。
当然,如果你担心,是可以取下来的。
现在技术先进了。节育环对身体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
避孕环又叫宫内节育器(IUD),要放在宫腔内,才能起到避孕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上环”。根据文献的记载,避孕环是怎么避孕的,医学机制不太清楚,只是现在的普遍看法是通过引起子宫内膜产生细胞和生化反应干扰着床。而且,也能使已经着床的囊胚脱落,这个时候避孕环的功能可以看作是引起早期流产,而不是避孕。
避孕环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广泛应用于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避孕环是由各种金属制成的,比较典型的就是铜制的避孕环(或缠绕铜丝),通过释放铜离子形成一个有毒的环境,从而杀死精子达到避孕效果。
现在比较多的是塑料制品,有些为了更好的避孕效果,会添加孕酮,使子宫内膜发生变化,从而干扰着床。
避孕环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不规律流血和盆骨疼痛。比如说,上环的女性月经量会比以前更多,也有可能在非月经期有出血情况,有10%的女性由于出血量大或者腰酸过于严重,不得不又把节育器取出来。
还有不太常见但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如子宫穿孔、盆腔感染和带环怀孕。女性安装节育器(上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概率增加了5-10倍,而如果带环怀孕的话,自然流产的概率增加了3倍,发生异位妊娠的概率增加了10倍。
使用避孕环避孕是常见的避孕方法之一,尤其是我们父母那一代人,“上环”几乎是每个妇女都会做的。不像现在,随着知识增加与观念开放,安全有效的避孕方式非常多,大家可以多做一些了解,再进行选择。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