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

耳石症症状与耳石症相似

时间: 阅读:8776
耳石症症状与耳石症相似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柳华

柳华

2025-02-02 03:02:56

耳石症也称之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它是由于内耳中的椭圆囊有囊斑,在囊斑之上有很多碳酸钙结晶,这些结晶被称之为耳石。

指导建议:
当受到外界的一些刺激后,耳石就会脱落,它就会在淋巴管中来回移动漂浮,当漂浮到半规管内时,就会刺激半规管的毛细细胞,从而影响人体的平衡功能,导致人体发生剧烈的眩晕感,通常被称之为耳石症,可以进行复位治疗的。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3-05-11 11:11:26


    石症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
    别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症状
    发病突然,眩晕,眼震,可伴恶心呕吐及头晕。
    危害
    可影响运动平衡,造成消化系统不适,并可导致精神障碍等。
    并发症
    焦虑、抑郁、失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检查
    Dix-Hallpike变位试验、roll test 滚转试验等。
    诊断
    Dix-Hallpike变位试验为前、后半规管耳石症的检查诊断方法。
    饮食建议
    饮食宜清淡、多样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酌情药物、体位、复位及手术治疗。
    治愈性
    本病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治疗方针
    继发性耳石症应病因治疗;酌情采用药物、体位、管石解脱、复位疗法及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前庭抑制剂的应用,如脑益嗪、非那根等。
    手术治疗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影响生活、工作质量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耳石症一旦明确诊断,首选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就是通过临床设计一套患者头部位置变换的方法,使自由游动的耳石微粒通过重力作用,从半规管移出,回到椭圆囊或球囊,不再引起眩晕等病理反应。一般可一次复位,80%患者可治愈。如果一次不成功,一周后可再次复位。
    预后情况
    本病可复发。

    这种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有哪些方法可以起到预防耳石症的效果?




    耳石症是如何引起的?<

  • 离亭燕
    回复
    2023-05-11 10:10:16

    耳石症的症状有哪些耳石症是我们耳科学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占我们眩晕门诊的大概百分之80左右,那么耳石症,我们称之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上它的主要症状是表现为眩晕,这种眩晕有两种,一种它持续时间在一分钟以内,他的眩晕相对较为缓和,这个是管石症,还有一种就是,它的症状比较剧烈,就是眩晕非常的剧烈,然后它的时间,超过一分钟,我们称之为嵴石症,这两种都属于耳石症的范畴。
    除了这些,我们检查可以发现眼球震颤,然后患者行走容易跌倒,然后有头重脚轻这样的感觉,严重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这些症状,尤其是在发作时这些症状相对的表现得非常的剧烈。但是等眩晕过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主要有上述的这些症状。
    耳石症的症状
    1.眩晕感
    耳石症表现为强烈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较短,多不超过1分钟。常出现于坐卧体位变化或卧位翻身时,可因眩晕发作而从睡眠中惊醒。严重者可因头部轻微动作而发作,发作后有较长时间的不稳定感或漂浮感。每次发作时病程持续1分钟左右,可呈周期性加重或自动缓解,间歇期长短不一。
    2.腹泻
    如果耳石症的症状比较严重的话,表现为患者如果表现天旋地转,不敢睁眼,就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严重时还会有腹泻的症状,这是由于植物神经反射。
    3.心慌等并发症
    有的人心慌、胸闷、憋气、出冷汗,因为患者憋气而造成拼命喘气,二氧化碳过度排除后,出现低二氧化碳血症,出现手脚发麻、抽筋等表现。有时症状表现如同晕车,也会出现恶心、呕吐、心慌、面色苍白等。
    扩展资料
    耳石症是怎么引起的
    1.遗传因素
    耳石症可能是因为遗传因素引起。据统计,大约54%的人群有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患病的概率是比较高的。通常是因为体内的染色体出现了一些隐秘性的遗传,大多数患有耳石症人群都会出现异常的基因变异,这也是很常见的因素。
    2.内分泌紊乱
    耳石症可能是因为内分泌紊乱引起。一般多见于年轻的人群,以女性发病率较高,且在妊娠、分娩与绝经期都可使病情加快。这主要和内分泌有关,当身体出现内分泌紊乱时,激素水平也会出现变化,从而导致耳石症的产生。
    3.耳部疾病

治疗尖锐湿疣

已经服用了头孢克洛缓释片五天疼痛好转能继续服用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