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

儿童多动症

时间: 阅读:13006
儿童多动症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祝由师

祝由师

2025-04-02 14:15:46

你好,你上面描述情况可能是由于孩子存在多动症-注意障碍综合征所导致的上述表现,孩子的情况不符合多动症的表现,而是抽动症的表现的。

指导建议:
建议到医院精神科或者心理门诊看看,检查明确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治疗,避免盲目治疗,如果是抽动症的话,抗抽动症治疗的。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6-08 11:11:10



    儿童多动症一般发生于6岁之前,而且儿童多动症对孩子日后的学习也会产生一些影响,如今,专家发现儿童多动症的类型主要有三种,那么,这三种儿童多动症的类型具体指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三种儿童多动症的类型。
    一、儿童多动症的类型之单纯的注意力缺乏型

    类孩子并不表现为多动,不会干扰上课或其他活动,因此家长和老师们常常会忽略这些孩子的症状。这一类型在ADHD女孩中最为常见。

    二、多动型/冲动型

    这种儿童多动症的类型的孩子会同时表现出多动和冲动行为,以活动过度为主要表现,一般无学业问题。这一类型的ADHD孩子人数最少,且往往年龄较小。

    三、混合型(注意力缺乏型/多动型/冲动型)

    这类孩子表现出上述所有三组的症状,是最为常见的儿童多动症的类型。


    儿童多动症经过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其治疗方法如下:

    1、心理治疗。主要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患者同伴关系不良,对别人有攻击性语言和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行为治疗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及时对患者的行为予以正性或负性强化,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
    2、药物治疗。药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短期内改善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一般使用中枢兴奋剂,一线治疗药物,目前国内主要是哌甲酯及其控释片。哌甲酯,低剂量有助于改善注意力,高剂量能够改善多动、冲动症状,减少行为问题。
    3、行为管理和教育。教师和家长需要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和心理教育,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可以将患儿的座位安排在老师附近,以减少患儿在上课时的注意力分散,课程安排时要考虑到给予患者充分的活动时间。
    4、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给父母提供良好的支持性环境,让他们学会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学会与孩子共同制定明确的奖惩协定,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

  • 紫苏
    回复
    2023-06-08 10:10:00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孩子是妈妈们的心尖,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妈妈们都应该及时的发现,而儿童多动症也是一个不好的征兆。我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什么是儿童多动症的相关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1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简称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广度缩小、注意时间短暂,不分场合的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等,并常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该症于学前起病,呈慢性过程。该症不仅影响儿童的学校、家庭和校外生活,而且容易导致儿童持久的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自尊心低,此类患儿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国内外调查发现该症患病率3%~10%,男女比为4~9:1,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为什么儿童会得多动症

      1、遗传因素:该病具有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人患多动症,那么孩子患多动症的几率明显增高。

      2、大脑发育延迟:多动症患儿往往存在围产期并发症多、开口说话较晚、动作笨拙、精细运动不协调、伴随遗尿、遗粪症的比较多。

      3、社会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气氛紧张、父母不和、父母离异、父母教育子女的观点不一致、学习负担过重、学习习惯不良、缺乏母爱或者母爱被剥夺、老师教育方法不当或缺乏对孩子的理解等。

      4、神经生化的改变:如果孩子大脑内多种神经递质系统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系统功能失调,也非常容易患多动症。

       儿童得了多动症的症状有什么&l

痤疮怎么办

七岁孩子右大腿根髋关节滑膜炎怎么才能治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