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

我是否得了强迫症

时间: 阅读:6863
我是否得了强迫症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5-02-23 17:06:34

家庭人际关系治疗,此种方法强调人际关系的因素,避免单纯研究孤立的个人行为.这种思想注重研究行为问题的整体意义,它强调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为患者的家庭成员提供咨询.具体方法如下:(1)训练家庭成员使之成为患者心理分析的咨询员,或者称为欣慰治疗的助手,协助实施反应阻止训练计划;(2)配合精神分析治疗或行为治疗对于患者进行自我强化咨询辅导;(3)影响并改善家庭关系;(4) 进行家庭交往技能训练;。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景天
    回复
    2023-06-22 11:11:35

    你好,首先你不算是强迫症,只是对这一件事始终放不下所以左右思量.建议你可以试着开解自己的心结,既然是正常的,就不要往不正常的方面去责问自己.既然你知道只是一时,就不要老是为过去的事情自责,毕竟人是活在当下的.一般来说,这个属于你自己的隐私,他人是不会轻易得知的,所以不要因为设定的可能还担心害怕.做好现在的事情,给自己多一些的充实的生活,渐渐就遗忘了.


    核心提示:你是否喜欢咬吸管,纸杯?你是否经常怀疑门没锁?定闹钟五分钟一次,但还是不肯起等等症状,你有吗?如果有,你就有轻度的强迫症,要赶紧治疗。下面就让权威强迫症专家为您揭秘强迫症:

    一、强迫症的症状表现:

    (1)强迫症状:强迫症状非病人意愿但却难以摆脱及控制,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

    (2)强迫症状包括:强迫思维、强迫意向、强迫行为等,有的与精神因素有联系,内容不荒诞离奇,病人自知力存在,无其它精神病和明显精神衰弱性格特征。

    (3)强迫动作表现:①强迫洗涤:反复多次洗手或洗物件,心中总摆脱不了“感到脏”,明知已洗干净,却不能自制而非洗不可。②强迫检查:通常与强迫疑虑同时出现。患者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复检查,如反复检查已锁好的门窗,反复核对已写好的账单,信件或文稿等。③强迫计数: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做一定次数的某个动作,否则感到不安若漏掉了要重新数起。④强迫仪式动作: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睡前要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脱。

    二、强迫症的病因:

    (1)遗传因素: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2)性格特征: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份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3)精神因素:上海调查资料中35

  • 祝由师
    回复
    2023-06-22 10:10:25

    要想判断自己是否有强迫症,你得先对强迫症有了解。

    强迫症的症状主要可归纳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不管是强迫思维还是强迫行为,两者的重点都在于,不是外力所导致的行为跟思想,而是个体自发所产生的无法控制的思维跟动作……

    以下面这些事情为例子,可以通过思考这些问题,结合自身情况,来对自己的情况做一个初步的判断:

    当你存在以上的情况,并且你知道这些情况实际上是不好的,困扰着你的,你想要控制自己,却还是每天都会强迫性地有这样的思维跟行动的时候,你就需要寻找心理咨询师跟心理医生的帮助了。

    不过在这里面,有一个误区。

    比如看到这种图形,如果你觉得别扭的话,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是吗?

    因为在我们的常规思维图式里面,这个黄色的线格,是一个大写的T字形。如果是正确的放置的话,就是一个完整的斜着的T字,而不是被弄成现在这个模样。有这样的别扭情绪,是非常自然的。

    但是很多人以为自己这样就是强迫症,其实,你还不到强迫症的程度。

    怎么样才到强迫症的程度呢?

    得有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的出现,并且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让你想要控制自己也控制不了了,这才是强迫症。比如你看到之后,你的脑海会不住地浮现这个图案,并且不断地想要去纠正它,甚至想要自己找到它,把它给纠正过来。

    这个时候,你就有了一定程度的强迫症症状了。

    就好像上面这张图,别扭就是别扭,但是我们不会有什么不适的思维或行动。看完就过去了。

    但是强迫症就不一样,他们的脑海里面会不断重复。

    就好像我每天出门之前,需要检查一下,门锁好了吗。然后确认锁好了,就出门去了。

母亲腿部静脉曲张五六年了,进来腿部疼痛感加强,酸胀麻,明显感

好的,刚开始查出梅毒是没查滴度,后天过了十天左右查的滴度是1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