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

你好我的小孩才四岁医生说她可能是大肠息肉!我想问一下这个是怎

时间: 阅读:4274
你好我的小孩才四岁医生说她可能是大肠息肉!我想问一下这个是怎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过山龙

过山龙

2025-02-23 13:20:51

一般在这么小的小孩那么考虑可能是先天性的,跟基因水平有关不用太担心,可以做肠镜切除。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6-23 08:08:58

    息肉切了又长,长了又切,55岁的刘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同样是息肉,别人切掉了不会复发,我切掉了跟没切一样。

    医生详细询问了刘先生的生活习惯,然后告诉他,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刘先生长期不 健康 的生活习惯。

    医生说,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特别是大肠腺瘤性息肉,经过5-15年左右的时间即可转为大肠癌。

    大肠息肉的发生与长期不 健康 的生活习惯有关,所以要想远离大肠息肉,就一定要保持好的习惯,这样肠道才会更好。

    第一,吃饭不要吃太多高脂肪食物,长期进食高脂肪食物,很容易导致胃肠道不堪重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便秘的风险就很高,便秘的人群,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粪便里的毒素反复刺激肠粘膜,就会诱发大肠息肉的发生。

    第二,吃饭不要不吃蔬菜和水果,要想预防大肠息肉,多吃蔬菜和水果至关重要,蔬菜和水果里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对于缓解便秘,远离大肠息肉和大肠癌大有帮助。

    第三,晚上坚持多运动,要想肠道更好,不仅要管住嘴,还得迈开腿,只有坚持多运动,才能促进肠胃蠕动,让你离大肠息肉更远。

    第四,晚上坚持别吸烟酗酒,长期吸烟和酗酒的人,发生大肠息肉的风险更高,这是因为香烟和酒精均会刺激肠粘膜的异常增生。

    医生说,像刘先生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不 健康 的生活习惯,即便每年切除肠息肉,也依然无法避免复发的风险。

    所以,不要忽视肠息肉,它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但也可能成为肠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远离大肠息肉,不仅要保持 健康 的生活习惯,还应该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如何切除大肠息肉呢?

    一般来说,如果发现大肠息肉,而且医生判断可能有癌变风险,就会建议患者切除,目前主要的切除方式是内镜下切除,这是一种微创治疗,体表不会留下任何疤痕。


    大肠息肉

    【概述

  • 芍药
    回复
    2023-06-23 07:07:48

    从中医角度来说,肠息肉是痰与湿聚结在一起产物,其根本是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多与肝脾两脏有关,肝主疏泄,肝功能失调,又易犯脾,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水湿不能正常运化,聚结在肠粘膜就形成了息肉。如在门诊中常遇到脾虚湿热、脾胃虚寒、肝郁脾虚等症候的肠息肉患者。

    根据肠息肉发病病机的不同,中医在调治肠息肉上是不分类型的,而是根据症候确定治疗原则,常以疏肝健脾、化痰散结为主要原则,在根据具体症候在“健脾消结汤”的基础上加减配伍,在调理恢复脏腑功能的同时,消除息肉病灶,“固本”与“治标”兼顾,对肠息肉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肠息肉如何形成的?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形态、大小、数量各异,未病理前统称为息肉,病理后分为肿瘤性(腺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炎性、增生性、错构瘤息肉)。

    其中非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但也需要尽快处理,定期观察或内镜摘除,对于腺瘤性息肉,一经发现要立即摘除,之后定期随访复查。

    肠息肉的发病原因暂不明确,类型不同病因也有差异,多于遗传、基因突变、炎症刺激、年龄增长、饮食、生活习惯等有关。

    1、长期炎症刺激

    某些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大便中粗渣停留肠道时间过久、异物刺激等,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或造成肠粘膜损伤等,最终会形成肠息肉。

    2、遗传因素

    若家族成员中患有腺瘤性息肉,或有结直肠癌病史,以及其他肿瘤病史,肠息肉发生率也会明显升高。

    3、其他

    长期不良饮食、生活习惯也会增加肠息肉发生率,而随

支气管肺炎

乳腺癌二期能活几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