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中耳炎患者如果不治疗,等病情恶化或者化脓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坏的影响,会严重影响到听力,甚至还会导致耳聋,希望我的解答对您有帮助。
我们的耳朵里面的神经其实也是分布的很广的,如果一旦患上中耳炎的话,可想而知由于神经的牵连,我们的大脑肯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中耳炎的最佳治疗方法。
1. 第一:可以采用内治法,服用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或者服用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又或者是服用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再或者还可以服用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 第二:如果选择食疗的话,用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服5天。或者是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3. 第三:外治法可以用取蛋黄一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注意事项
中耳炎的患者平时的一些直接对于耳朵做的行为要更加小心,不要轻易地去挖耳朵,如果有一样还是去医院检查。
中耳炎是指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发生炎性病变,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可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两大类,根据其症状又可细分为急性、慢性、分泌性等小类。临床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具体治疗方案应结合患者病情而定。
一、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应及早应用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一般选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药物;联合使用酚甘油滴耳或苯酚滴耳剂,有抗炎、镇痛的作用。早期及时治疗可避免鼓膜穿孔,如果鼓膜膨出严重可通过鼓膜切开术进行引流;若鼓膜已穿孔应尽快清理外耳道脓液,局部应用氯霉素液、氧氟沙星滴耳液、复方利福平液等抗生素水溶液滴耳。炎症消退后穿孔可自愈,若长期不愈可进行鼓膜修补术治疗。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根据病情用药,出现鼓室黏膜充血仅用、水肿、有脓液时,应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激素药混合液,如氯霉素、氯霉素可的松、小檗碱等;当炎症消退、脓液减少时,可应用乙醇或甘油制剂,如硼酸乙醇、硼酸甘油、氯霉素甘油等;若穿孔大、脓液少可应用粉剂,如硼酸粉、氯霉素硼酸粉等,可保持耳部干燥。长期耳部流脓,CT显示上鼓室或中耳乳突有肉芽、息肉、骨疡等不可逆性病变,可进行病灶清除手术和鼓室成形术。
二、非化脓性中耳炎
1.分泌性中耳炎
其致病因主要是细菌、病毒、沙眼衣原体,急性期可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阿奇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氧氟沙星等,可减轻炎症、改善咽鼓管功能。也可联合使用盐酸氨溴索、桉柠蒎等祛痰药,调节咽鼓管及鼓室内黏膜的生理功能,促进鼓室内积液排出。病程3个月以上,伴高危因素如腭裂、听力下降,以及腺样体肥大的患者需手术治疗,可采用鼓膜穿刺或切开术、置管术、腺样体切除术。
2.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鼻或鼻咽部使用麻黄碱等血管收缩剂可缓解症状;在进行咽鼓管吹张法,先用捏鼻闭口呼气,3-4天后用饮水通气法。如果咽鼓管通气失败或鼓室积液很多时,可进行鼓膜切开术,于后下方置管长期引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漱剂和抗炎药物防止感染。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