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

化胧中耳炎现在肿了还很疼今天吃了头孢拉定胶囊还有了过氧化氢消

时间: 阅读:1675
化胧中耳炎现在肿了还很疼今天吃了头孢拉定胶囊还有了过氧化氢消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白敛

白敛

2025-04-03 13:42:10

适用于化脓性中耳炎导致的疼痛,应该及时,清理,抗炎治疗。

指导建议:
首先应该用过氧化氢冲洗,之后点击利福平滴眼液,同时口服阿奇霉素,配合牛黄解毒丸,维生素c进行抗炎治疗。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吃刺激辛辣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南絮
    回复
    2023-06-24 08:08:55

    中耳炎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

  • 空青
    回复
    2023-06-24 07:07:45

    问题一:中耳炎流脓怎么办不知道你是患了急性中耳炎还是慢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流脓就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应该使用过氧化氢清洗外耳道和中耳,然后滴入抗生素滴耳液,结合全身使用抗生素一般不难治愈。
    慢性中耳炎分慢性单纯性中耳炎、慢性骨疡型中耳炎和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等,治疗方法不同,慢性单纯性中耳炎治疗上与急性中耳炎相似,但是等干耳后如果咽鼓管功能正常,可行鼓膜修补术即可达到治愈的目的;慢性骨疡型中耳炎和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则必须手术治疗,开放引流鼓室和鼓窦,清除炎性组织和胆脂瘤,最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鼓室成形术,以达到重建听力的目的。【美丽心情】团队,真诚为你解惑,满意请采纳哦。

    问题二:中耳炎流脓怎么办偏方要相信科学,偏方不是万能的。

    问题三:耳朵里面流脓怎么办中耳炎有两种,一种是化脓性中耳炎,俗称害耳底。这是一种中耳腔的化脓性感染,多由感冒引起。小儿多见,初耳痛明显,呈胀痛,可有发热。待到鼓膜穿孔流脓后,疼痛减轻。另一种称为非化脓性中耳炎。这种中耳炎不流脓,只是耳朵发闷,听力下降,或者有耳鸣。这是由于耳咽管的炎症引起中耳腔的压力变化而引起的。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是:有条件的进行脓液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或口服或注射。耳朵局部:如果脓液量大且稠厚的话,用双氧水进行清洗,然后用敏感的抗菌素滴耳液滴耳。职果是非化脓性中耳炎,那主要是要减轻耳咽管的水肿,滴鼻液、消肿药等应用,并适当地使用抗菌素。
    中耳炎
    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

前列腺炎治好后会不会再次复发呀?

高血压影起脑出血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