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

肺炎宝宝要如何护理呢?

时间: 阅读:9365
肺炎宝宝要如何护理呢?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槐米

槐米

2025-04-04 05:35:10

你好,居室要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开窗时要注意关门,避免对流风。注意让宝宝多喝水,注意饮食的清淡,不要给宝宝吃零食,可以抬高宝宝头部睡觉。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6-26 11:11:23

    很高兴认识你,并回答你的问题。

    隔一两天回答不会影响你申请创作领域认证。我个人认为每天频道回答问题的人他们的目的性太强。几乎都是笼统或者摘抄本,毫无营养可鉴。

    所以如果你隔三差五有时间和精力了,就去挑选几个你认为拿的准的回复。做到精益求精总好过滥竽充数,你觉得呢?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有问题我们一起探讨,欢迎留言。

  • 龙葵
    回复
    2023-06-26 11:11:23

    可能问题不大。但最好必须坚持天天回答问题,让自己的活跃度有极大的好处,加油吧朋友!!!

  • 山亭柳
    回复
    2023-06-26 11:11:23

    新生儿肺炎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得了轻度肺炎的新生儿不一定需要住院治疗,可以通过家人的护理使宝宝快速康复。关于新生儿肺炎家庭护理的这些知识,爸爸妈妈们应该要知道。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工作极为重要,它对宝宝恢复健康有积极作用。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确如此。不能把护理简单地看成只是喂奶、吃药、换尿布。护理的内容很多,可包括以下几方面:1.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呼吸情况。
    2.室内空气要新鲜,太闷太热对肺炎患儿都非常不利,可使咳嗽加重,痰液变稠,呼吸更为困难。室内的湿度也要适宜,火炉上应放上水盆,地上应经常洒些水,使室内空气不要太干燥。
    3.新生儿得了肺炎往往不愿吃奶,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量,除注意喂奶外,可输葡萄糖液。
    4.患儿因发热、出汗、呼吸快而失去的水分较多,要多喂水,这样也可以使咽喉部湿润,使稠痰变稀,呼吸道通畅。
    5.由于吃奶时可以加重憋喘,因此不要用奶瓶喂奶,应改用小勺喂。
    6.要注意宝宝鼻腔内有无干痂,如有可用棉签蘸水后轻轻取出,以解决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畅。
    注意事项


    很多人长期感冒没有治疗就容易引起一些其他的疾病,最常见的就是呼吸道疾病或者是肺部疾病,有很多孩子发烧没有及时退烧可能会患肺炎,肺炎就比较严重了,要及时治疗,特别是小孩子患肺炎,那新生儿得了肺炎怎么办?新生儿肺炎的家庭护理?
    1、一般治疗
    尽快清除吸入物,给氧,加强保暖,使新生儿的皮肤温度达到36.5℃,室内空气要新鲜,环境温度22-26℃,相对湿度在55%-60%。吸净口咽、鼻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定期翻身拍背帮助痰液排出。
    2、氧气疗法
    吸氧是纠正低氧血症,防止呼吸衰竭和肺、脑水肿的主要疗法之一。有低氧血症时根据病情,维持吸氧在50-80mmHg。严重缺氧并发呼吸衰竭者,应及时用呼吸器间接正压给氧或持续正压给氧以改善通气功能。
    3、抗菌药物治疗
  • 徐长卿
    回复
    2023-06-26 10:10:13

    孩子得了肺炎,家庭护理对孩子的恢复很重要。家长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护理:首先要保持环境安静、整洁,使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及睡眠。室温应保持在20℃左右、相对湿度60%左右为宜,以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变干,不易咳出。室内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2.饮食: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液体及营养。肺炎急性期,特别是发热的孩子,通常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下降,宜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饮食。可少食多餐,不宜过饱,以防发生呕吐。恢复期病儿可逐渐过渡到营养丰富的饮食。

    3.对症疗法:孩子发热,可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等,体温超过38. 5℃可服用退热药物降温。咳嗽、咳痰明显者,可适当使用止咳祛痰药。

    4.注意翻身、拍背:勤为孩子翻身、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同时利于痰液排出。婴幼儿肌肉力量较弱,自主咳嗽排痰能力较弱,家长可将手背拱起呈空心状,适度上下、左右拍打孩子的背部,增加震动使痰更容易沿着气管排出来,以利于康复。

    5.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防止交叉感染。亲戚朋友应尽量减少探视,防止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同时避免影响孩子休息及睡眠。已有呼吸道感染的家人、朋友应避免接触孩子,以免影响孩子的康复。

    6.肺炎恢复后,也不要掉以轻心,特别要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否则易反复感染。

我有银屑病十几年了现在通过药物治疗已经全好了就是小腿有一块总

我得溃疡性结肠炎五年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