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您的情况应该就是过敏引起的,可以吃一些抗过敏的药,如扑尔敏、氯雷他定等,注意脸部清洁避免辛辣饮食。如果晚上不注意抓的话,建议晚上睡觉带上手套,避免抓伤。
藏友你好,感谢支持,您这两枚古钱币都是到代的真品,但是品相一般,属于南方坑口的钱,值得一提到是两个钱币都是云南造的,而且年代相差不大。两枚一起市场价大概在80元左右。
首先是康熙通宝满汉云,这是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后,在云南造的货币,属于地方铸局,康熙通宝满汉云分大云与小云,您这枚属于小云,尺寸小,铸造没有大云的铸造精良。
其次是隆武通宝,正字隆,如果我没有猜错,背面应该是上星,这枚并非隆武帝铸造的,而是永历帝补铸,因此钱币具有滇钱的特征,弘光元年(1645),南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人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铸行“隆武通宝”
万历三十年(1602年),生于唐王府。崇祯帝在北京自缢后,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弘光政权。弘光元年(1645年),弘光帝被清军俘获亦死,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扶朱聿键于福州登基称帝,改元为隆武,后世称为隆武帝,也称唐王,并在同年开铸隆武通宝钱。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入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掳,绝食而亡,享年44岁。
永历十一年上庙号绍宗,改谥号为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隆武帝是南明政权中的一位较有作为的帝王,只可惜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改变整个局势。
一个钱币讲述一段历史,感谢支持!
图片上的两个钱币,隆武通宝和康熙通宝,,分别为南明钱和清朝钱,两个朝代铸造,看似全是小平钱。品相上看,边廓都有磨损,对钱币价值,就会降低很多。康熙通宝铸行时间长达60年,铸量较多,但版本比较简单,只有两类。一类为“顺治第四式”的满文记局钱,另一类是“顺治第五式”的满汉对文钱。为了方便记忆,民间把地方钱局名串成一首诗: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陝云漳,总称为“诗文套钱”,再加上“巩”、“西”,合计22种。存世的以“巩、台、广、南”等字铸量较少,“巩、台”背文钱更为珍贵。据文献记载,康熙通宝还有背文“密”、“川”、“贵”、“西”四个字的记地钱,越发稀少。二:隆武通宝,钱谱上记载了4个版本,背星、背户、背工,相对多见,还有一种稀少品,大宝、背南。由于图片上没有给出背文,我就不知具体是哪种了,自己对比参考吧。另外对于康熙通宝,背云的价值问题,参照现在的钱币市场,好品50元左右,具体价格,需要双方交易时,协商而定,到时灵活掌握吧。
瘙痒是许多皮肤病共有的一种自觉症状,如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时则称为瘙痒病(pruritus)。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原因复杂。
全身性瘙痒病(pruritus universalis)常与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肝胆疾病、内脏肿瘤、血液病、甲状腺疾病、变应性疾病、肠道寄生虫、习惯性便秘、月经不调、妊娠及精神焦虑,神经性疾病等有关。霍奇金病的瘙痒为持续性,有时伴发烧灼感,瘙痒发生率为10%~25%,且为7%患者的首发症状,但原因不清;1/3以上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有瘙痒病,常由温度变化引发而与组胺水平无关;20%~50%阻塞性黄疸患者有瘙痒,其瘙痒剧烈程度有时与皮肤中胆盐浓度平行,由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羧氨酸水平升高且纳洛酮治疗有效,因此其瘙痒可能由中枢机制引起;尿毒症患者也常见全身性难以忍受的瘙痒,可能与某些代谢失衡有关;3%~47%全身性瘙痒患者发现存在内脏肿瘤。皮肤状态功能异常(如干燥、萎缩等)及气候改变(如炎热、寒冷等)均可引起瘙痒;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接触粉尘、玻璃纤维、尘螨,食用某些辛辣、刺激性食物,某些贴身穿着的衣物均可致全身性瘙痒。全身性瘙痒还可由药物引起,如鸦片类生物碱,烟酸、抗抑郁药、西咪替丁及某些中枢神经兴奋剂等。
局限性瘙痒病(pruritus localis)的病因有时与全身性瘙痒病相同,如糖尿病既能引起全身瘙痒,也可引起局限性瘙痒病。肛门瘙痒病(pruritus ani)多与蛲虫病、前列腺炎、痔核及肛瘘等有关,阴囊瘙痒病(pruritus scrotal)常与局部多汗,摩擦及股癣等有关,而女阴瘙痒病(pruritus vulvae)大多与白带、阴道滴虫病,阴道真菌病、淋病、糖尿病及宫颈癌等有关,也可能由内分泌失调、性激素水平低下及更年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
[临床表现] 根据瘙痒的范围,将本病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种。
1.全身性瘙痒病 患者全身各处皆有阵发性瘙痒,且往往由一处移到另一处。瘙痒程度不尽相同,有的瘙痒可以忍受,有的则自觉剧痒,需用铁刷子刷皮肤或热水洗烫,直至皮肤出血而感觉疼痛及灼痛时,痒感才暂时减轻;往往晚间加剧,影响患者睡眠。由于剧烈瘙痒不断搔抓,全身皮肤可以出现抓痕、血痂等继发皮损,有时可
血虚风燥
体征初期,皮肤呈现干燥不润泽的外观,转为粗糙、肥厚,状如苔藓,形似席纹;斑疹多数为淡红色,或者为淡褐色;肤表干枯颇似干鱼之皮,上覆糠秕状鳞屑,严重时还会发生长短不一,深浅不等的隙裂;自觉瘙痒剧烈,夜间尤重,搔之则瘙痕遍布,结有血痂;爪甲干枯失去光泽;伴有神情倦怠,心悸失眠,气短乏力,大便秘结;舌质淡红有裂纹,苔少或苔净如镜,脉虚细数。治疗法则凉血,清热,养血,润燥,熄风,止痒。施治方法:(一)内服方药1.基本方药:(1) 养血润肤饮(或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克、皂刺4.5克、生地12克、熟地l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花粉12克、红花6克、桃仁6克、黄芩10克、黄芪l0克。(2) 风癣汤加减:生地12克、玄参10克、丹参12克;当归6克、炒白芍12克、茜草10克、红花6克、黄芩6克、苦参4.5克、苍耳子3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l0克。以上两方适用以瘙痒为主的血虚风燥证。九华膏(外用)【药物组成】滑石600g,月石90g,龙骨120g,川贝18g,冰片18g,朱砂18g。功效: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