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

小孩7个月连续发烧3天,到医院医生说肺炎,开了6支小针,头孢

时间: 阅读:5651
小孩7个月连续发烧3天,到医院医生说肺炎,开了6支小针,头孢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樱子

金樱子

2025-02-23 16:03:50

您好,您描述的情况是地塞米松用得过多引起的吧

指导建议:
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用后会引起出汗多,孩子补充水分少,脱水引起的,您在观察一下孩子尿量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6-27 20:20:23

    问题分析:
    你好,在有孩子的肺炎疾病时候,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为宜,因为肺炎疾病的康复是有一个过程的,需要接着输液治疗为宜。避免受凉等,积极增加身体营养等

    意见建议:
    建议注意卫生,注意保暖,血常规检查,血沉检查以及胸片复查


    通常支气管肺炎的治疗需要1周左右才能痊愈,你才治疗4天就这么着急,何况发热又不高有什么为难的。其实发热是人体抵抗力增强的表现,它是白细胞在呑噬和清除人体内的病毒、细菌、毒素和体内垃圾时所发出的集结信号,发热时人体的血流速度加快,可让白细胞在体内快速集结到病患处,有利于清除病毒、细菌、毒素和垃圾并使其动作加快,这对人体是有利的,同时这种活动可以使人体产生抗体,增加以后抵抗疾病的能力。所以在西方国家医师是不用退热剂的,我国现在许多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才害怕发热。其实我们胡乱使用退热剂后,就使它阻止了白细胞上述这些对人体有利的活动,同时损伤了白细胞,并可以引起白血球减少,这样做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所以退热剂使用的次数越多的人抵抗力越差。
    假如人体此次生病需要发热24或48小时才能完成它的这次修复任务时,你使用退热剂阻止了它的发热,实际上它没有完成任务,所以休息一段时间后它又会重新再次发热来继续它没完成的工作,你如果反复阻止,它就会反复发热。实际上等于你把它必须完成任务的工作时间给分开拉长了,直到它完成任务为止。所以最好别阻止它发热。这是人体的自身保护反应也是排毒反应。我们人体的每一种功能都是处于保护自己而产生的,所以它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危害!只有当它完成任务后体温就会自动降至正常。
    生病期间注意饮食清淡,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要吃高蛋白的食物或者发物,比如:鸡蛋、牛奶等,那样会引起发热更高。注意室内要安静,一定要让患儿休息好,人体修复是在睡眠中进行的,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恢复的快。室内空气要新鲜,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小时,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多喝白开水或蔬菜水果汁,是有利于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素排出。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以免再次着凉。通常人体生病均是以7天为1个周期,这与人体的七日生物节律有关。也与人体自身不断的产生抗体有关,当4天以后人体的抗体越来越多,发热就会越来越小

  • 远志
    回复
    2023-06-27 19:19:13

    宝宝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得了过敏性咳嗽,最好能到医院查过过敏原和IgE检测,我这边说一下过敏性咳嗽的症状,你可以对照一下看看孩子是不是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咳嗽也称为过敏性支气管炎或咳嗽变异性哮喘,多发生于某次感冒后,所以非常容易误诊为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而用抗生素治疗。过敏性咳嗽的临床特征如下:
      1. 超过四周的无原因的慢性咳嗽,咳嗽多呈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或有少量白色泡沫样痰;小儿咳嗽严重时会出现恶心或呕吐。
      2. 在吸入刺激性气味(包括冷空气、烟雾或油漆、敌敌畏、空气清新剂、香水和汽车废气等化学气味)或接触床尘、尘螨等过敏原可加重;在剧烈运动后或大笑后会加重;
      3. 发作时常与环境或时间有关联,如具有早晚加重或夜间加重,在家中加重,室外缓解等特点;
      4. 不伴发热,可伴有咽喉痒。
      5. 咳嗽缓解后如常人,听诊、拍片或CT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6. 应用多种抗生素无效。
      7. 40%的患者可合并打喷嚏、流鼻涕或鼻塞等过敏性鼻炎症状,孩子还表现为搓鼻子、揉眼睛,国外许多医生称其为过敏性鼻-支气管炎。
      8. 对于症状不典型的咳嗽患者或迟迟不能确诊的患者,应该尽早做气道反应性测定和过敏原检查,以便帮助确诊,避免误治。如果确诊是过敏性咳嗽,你可以给孩子补充台敏乐抗过敏益生菌看看,经过科学研究的结论告诉我们,抗过敏益生菌台敏乐是具有治疗过敏性气管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的潜力的。

腋窝用了去狐臭的·开始是长疙瘩和痒··后而就开始流出液体·形

脑出血偏瘫患者现在是康复期,自己能走,可以自理,为什么嘴一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