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

小儿抽动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啊?

时间: 阅读:2050
小儿抽动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啊?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健康管理师

健康管理师

2025-04-03 13:53:26

你好,儿童抽动症的病因尚不明了,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遗传因素:患儿家庭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者较为多见,故认为与家族遗传史有关;器质性因素:如产伤、剖腹产、窒息等因素可能与本病有关;躯体因素:如眼结膜炎或倒睫刺激引起眨眼;或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鼻、面肌抽动;社会心理因素:如父母离异、学习负担过重等影响,抽动成为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6-29 20:20:35


    你好,抽动症一般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很多孩子一开始都是以眨眼睛、吸鼻子、清嗓子、努嘴、点头摇头、耸肩为主要症状。有的孩子只有其中一种症状,有的孩子则会出现多种症状。
    抽动症的发生跟遗传、铅超标、锌缺乏、铁缺乏、围产期异常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压力过大、紧张焦虑都有关系。
    同时在临床发现很多儿童在治疗完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后,出现抽动症状,抽动症患儿也会在感冒后症状加重,这跟生病后自身免疫病理损害有关。
    抽动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见的有可乐定、肌苷羚羊角滴丸、硫必利等等,必要时配合心理沙盘治疗、物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总的来说,抽动症是一种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的一种疾病。
    抽动症和多动症一样,都属于神经障碍类疾病,随着病情发展,往往容易出现很多共患病,比如学习障碍、品行障碍、抑郁障碍。



    一、人的精神压力较大时,由于大脑的神经处于紧绷状态,所以可能会引起抽搐。

    二、人体的钙大量流失,缺钙导致抽搐。

    三、缺乏锻炼,体质差也是导致抽搐的原因。

    四、也有些人是因为本身就有潜在的癫痫病,这种病症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表现会相对明显。

    五、睡前由于运动或者某种原因引起肌肉紧张,睡着之后肌肉开始放松,也会引起抽搐。

    了解了睡觉时突然抽搐的原因,我们就应该做好预防工作:

    ①要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吃钙片,也可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虾皮、牛奶、豆制品等。

    ②要加强体育锻炼,锻炼时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让身体都活动开,这时下肢的血液循环顺畅,再参加各种激烈运动或比赛,就能避免腿抽筋。

    ③要注意保暖,不让局部肌肉受寒。


  • 紫苏
    回复
    2023-06-29 19:19:25

    给大家整理了一下抽动症诱发的九个因素,还不知道的家长要赶紧收藏了!!!

    1、遗传:

    大概有35%的抽动儿童一级亲属有抽动,母系遗传更容易表现为复杂运动抽动,父系遗传更容易表现为抽动及注意力问题。
    2、免疫伤害:
    大概25%-30%的抽动儿童发病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但是抽动是多因素疾病,还需要考虑其他原因对抽动产生的影响。
    3、微量元素:
    比如铅中毒会对基因产生影响,铅沉积首先会影响大脑皮质的额前区、海马回和小脑。而这些区域是抽动的主要病变部位。
    锌元素作为酶、激素、核酸的组成部分,参与基因表达、免疫、细胞再生、清除自由基。同时锌被认为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均衡大脑中的谷氨酸和GABA。
    4、神经递质失衡: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抽动儿童存在神经递质失衡,主要是多巴胺、谷氨酸、γ-氨基丁酸、5-羟色胺,去肾上腺素等失衡,这个是抽动反复的最重要原因。这里也是与饮食、肠道微生态关系最密切的部分。大部分的神经递质是在肠道产生,当抽动儿童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之后,会影响中枢神经的神经递质。进而引起多动(ADHD),强迫(OCD)等。
    5、过敏因素:
    部分学者认为抽动儿童的症状与过敏相关。实际观测,我们也发现科学的回避过敏及食物不耐受,对抽动儿童的症状缓解非常有帮助!
    6、围产期伤害:
    抽动儿童母亲在孕期使用黄体酮、优甲乐等的情况非常普遍,也有动物实验表明,给怀孕小白鼠注射黄体酮,小白鼠宝宝发生抽动。
    7、社会心理因素:
    情绪激动、长期压力大、精神紧张这些会造成到肠道生态的紊乱,进而增加过敏、神经递质失衡的概率。
    8、药源性因素:
    长期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多动症患儿长期服用苯丙安、利他林,可产生抽动障碍或使抽动症加重。
    9、其他因素:
    结膜炎因眼干难受所以眨眼,咽炎因咽痛咽痒所以干咳,长时间的眨眼干咳,当结膜炎、咽炎愈后可致习惯性抽动、眨眼、干咳。近年发现抽动-秽语综合征与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临床也

胆囊息肉检测的正常值是多少?怎么办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复发术后应该怎么样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