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

支气管炎和肺炎怎么办?

时间: 阅读:10774
支气管炎和肺炎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槐米

槐米

2025-04-02 14:25:06

支气管肺炎,呼吸道感染有炎症容易引起咳嗽,发烧,再就是不能排除感冒着凉引起的可能,主要是病毒细菌感染。

指导建议:
不发烧后一般不必打点滴的,可以服用小儿肺宁颗粒,头孢克洛颗粒,清开灵颗粒等药物治疗,多喝温水避免着凉。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远志
    回复
    2023-09-14 16:16:43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病症,常发生于两岁以内的孩子,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那么小儿支气管肺炎怎么办呢?当然需要采取必要的医疗手段,除此之外,家长们还应做好患儿的日常护理,尤其是饮食方面,护理得当会缩短小儿的病程,妈妈们看过来。
    小儿支气管肺炎怎么办?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日常饮食护理如下:
    一、患儿严格忌口
    对于患有支气管肺炎的小儿,在饮食方面应严格控制高糖、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对肠胃虚弱的小儿来说是个负担,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另外对小儿肠胃粘膜刺激性大的食物也该忌口,比如冰淇淋这类的寒凉之物,还有火锅这种辛辣刺激食物,都不适合肺炎患儿。
    二、补充水分
    支气管肺炎患儿通常伴随发烧的症状,这样机会引起患儿身体水分的大量流失,所以为了避免小儿脱水情况的发生,应随时给孩子补充水分,推荐温开水、米汤、果汁类饮品;如果是婴儿患有支气管肺炎,那么就用母乳代替补水。补充足够的水分还有利于患儿顺利排痰,防止痰液累积加重感染。
    三、补充电解质
    如果支气管炎肺炎患儿还伴随有拉肚子或者呕吐的现象的话,身体除了会流失大量的水分外,还容易造成电解质紊乱,所以此时光补充淡温开水是不行的,应补充含有电解质的水分,比如葡萄胎、淡盐水等,新鲜的果蔬汁、菜汤也可以。
    四、加强营养
    支气管肺炎患儿在病期间会大量流失营养物质以及氧的消耗,所以在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前提下,还应吃一些富有营养的食物,推荐清淡的、高热量的、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粥、面条等,等到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再添加营养丰富的食物,像鱼汤、蒸蛋、肉粥宜慢慢食用。患儿饮食最好是少吃多餐。
    以上就是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饮食建议,家长们都get到了吗?



    支气管炎患者应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的吸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一、一般治疗

    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

    二、药物治疗
    &l

  • 山亭柳
    回复
    2023-09-14 15:15:33

    小孩子比较容易发生感冒,感冒发生之后就比较容易导致致支气管肺炎的出现。其实支气管肺炎是一种症状明显,如果不治疗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的疾病。那么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

    一、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症状

    在婴幼儿时期,有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喘息型支气管炎,多见于2岁以下虚胖小儿,往往有溼疹及过敏病史。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牀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

    支气管炎在小儿时期很常见,大都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在发病开始时,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以后逐渐出现断续的干咳。病初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有痰,初为粘痰,很快变成脓痰,经过5—10天后,痰液变稀,咳嗽逐渐消失。发病时可无热或发热38。5℃左右,热度经2—4天退去。

    在婴幼儿时期,有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喘息型支气管炎,多见于2岁以下虚胖小儿,往往有溼疹及过敏病史。起病不久就出现哮喘症状,可反复发作,一般到入学年龄时症状消失,仅有少数至年长后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其发病原因可能为患儿对感染过敏而表现为支气管痉挛,引起喘息。

    二、小儿支气管肺炎如何治疗

    1、室内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如果气候比较干燥,要多放几盆水,增加溼度。

    2、孩子的饮食要注意营养的丰富和多元化,多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3、患儿的鼻、咽部都有分泌物,采集后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根据结果选择抗菌素。如果结果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出来,应当根据临牀经验进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4、要及时把宝宝鼻腔的分泌物清除干净,帮助宝宝咳痰,这些分泌物中都含有病原体,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就容易造成反复感染,不利于疾病的治愈。

我昨天体检检查说我是梅毒阳性可我身体没有任何不舒服请问这是为

尿道口接触坐便器,会不会感染艾滋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