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经络穴位

光明穴

时间: 2023-02-11 22:16:29

光明穴

【穴位】光明穴

【类属】属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胆经的络穴。

【出处】《灵枢·经脉》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取法】先找到外丘(腘横纹头与外踝尖连线中点向下1横指,腓骨前缘处即是外丘穴),沿腓骨前缘向下3横指处即是。

【作用】疏肝明目,活络消肿,清热泻火

【主治】眼目及小腿等疾患:如眼目痛痒,雀目,腿膝酸痛,下肢痿痹,手足发凉,妇人少腹胞中疼痛,目痛,夜盲,乳房胀痛,小腿酸痛,偏头痛,近视,癫痫,乳部胀痛,白内障,头痛,目视不明,胸胁胀痛,乳汁少,现代又用光明穴治疗青盲,视神经萎缩,腓肠肌痉挛,睑缘炎,屈光不正,精神病,膝关节炎,腰扭伤等。

【保健】用中指指腹垂直按压光明穴,每日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1~3分钟,可治近视眼、老年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疾病等症。

【艾灸】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刺灸】直刺1~1.5寸。

【配伍】

配肝俞穴、肾俞穴、风池穴、目窗穴、睛明穴、行间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

配睛明穴、承泣穴、瞳子髎穴治目痛。

配阳陵泉穴、昆仑穴治下肢痿痹。

【文献】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

《针灸甲乙经》:虚则痿躄,坐不能起,实则厥,胫热膝痛,身体不仁,手足偏小,善啮颊,光明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膝痛胫热,不能行,手足偏小。

《席弘赋》: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

《医宗金鉴》:妇人少腹胞中疼痛,大便难,小便淋,好怒色青。

“一孔之学”,睛明穴为何又被称为眼睛保健的首选穴位?

睛明穴,为何又被人称之为眼睛保健的首选穴位。中医师指出:不论是青中年人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睛疲劳,还是小孩的近视预防保健,还是老年性白内障所致的视物模糊,选用睛明穴治疗,均有不错的疗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下睛明穴。

睛明穴.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又名精明、泪孔、泪空、目内眦等。睛明穴因其位于目内呲,近于睛,能治目视不明,可以明目而得名。其睛者,穴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也。明者,光明穴之意也。本穴为太阳穴膀胱经之第一穴,其气血来源为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是膀胱经经气上行所化。血由本穴濡养于眼睛,所以眼睛可变得明亮清澈。本穴又是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脉、阴跷脉五脉之会,是主治眼部疾患的常用腧穴。

本穴定位:

《针灸入门》言:“睛明在目内呲红肉陷中”。《铜人》也记载“睛明一名泪孔,在目内呲头外一分”。《针灸学》则载“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本穴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穴位作用:

人眼睛之所以可以视万物,辨五色,都是有赖于五脏六腑精气上行濡养眼睛。这里面又以肾、膀胱经的经气尤为重要。《黄帝内经》有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也是说明了人体水精的运行,是有赖于膀胱经气的推动的。睛明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起始穴,本穴可调节膀胱经精气,让水谷精微化生为血,更好的濡养眼睛,所以本穴为眼部保健的重要穴位。睛明穴能补能泻,不论是属实热之眼病或者寒虚之疾,均有一定疗效。

《针灸大成》指出:“睛明主固远视不明,恶风泪出,憎寒头痛,目眩”。《针灸甲乙经》也记载: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目痛目眩,内眦赤痛,眦痒痛,淫肤白黯,晴明主之。”远视不明,恶风泪出,多见于老年性白内障及老花远视。老年性白内障、远视等,中医多数是认为肝肾不足,难以濡养眼睛所致。睛明穴为膀胱经连接眼睛的重要穴位,刺激本穴可以调整膀胱经精气,更好的濡养于目。所以,本穴对于老年眼花远视,视物模糊等有良好疗效。临床上多使用睛明穴、攒竹穴、肾俞、肝俞综合治理。不过属虚之病收效缓慢,需时常按摩保健。

《玉龙歌》则言:睛明主治两眼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这个主要说的是睛明穴主治眼睛红肿热痛(主要为天行赤眼及暴风客热),现代医学上的急性结膜炎。但由于急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流行性眼病,其传染性强,所以现在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本穴来治疗本病。急性结膜炎反而应该勤洗手(采用流动水),避免传染,做好个人卫生,切记不要用手揉眼睛。

睛明穴还是预防近视及缓解眼部疲劳的要穴。其中我们熟悉的眼保健操第二节,就是按压睛明穴。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在两侧眼窝穴位处,按节奏上下按压,做四个八拍。随着伏案工作及电脑工作者越来越多,眼部疲劳者常见,平时大家可以在工作之余揉按睛明穴,可以起到缓解眼睛疲劳,预防近视的作用。


本穴保健方法:

针刺法:《针灸学》载,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 1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注:由于本穴为眼部穴位,错误操作可损失眼睛,所以非医者不要针刺本穴。

按摩法:我们可以参考眼保健操按压方法。用双手食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其余手指自然放松、握起,呈空心拳状。有节奏地上下按压穴位,每拍一次,做四个八拍。

注:行本穴按摩保健前需要清水洗手,擦干。有条件者,可用酒精湿巾行手部消毒。

艾灸法:本穴禁灸!!!

古籍《铜人》、《外科密要》、《医学入门》等书均记载,睛明穴不可灸。教材《针灸学》同样记载,本穴不可灸。有医学杂志曾报道,本穴灸之可能导致热性白内障。

眼睛干涩,或许是肝经淤堵,食疗加理疗帮你疏肝通络,让眼睛明亮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眼睛是肝脏的外在"窗口"。我们平时过度用眼,势必会伤害眼睛,眼睛经常发花、干涩、视物不清,抛开视力降下的因素,或许也是肝经堵塞的先兆。一般这种情况,我们先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可以从肝经入手调理,反过来说,视物不清也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瘀堵。除此之外,"肝受血而能视",肝脏气血是否充足与视力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想要眼睛亮晶晶,疏通肝脏瘀堵、补养气血至关重要。

不过肝经淤堵,不仅会影响眼部 健康 ,可能还会影响其他经络的运行,肝经瘀堵后,不仅眼睛干涩,还会出现头痛、胸闷、恶心呕吐泄泻、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小肠疝气、下腹疼痛、遗尿、小便不利、小便不通、内踝肿痛、面部没有血色等症状。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畅通肝经,有效缓解肝经不通导致的身体不适。

1、枸杞菊花粥:

枸杞、白菊花,糯米适量选择。枸杞菊花切碎,熬制成粥,早晚分食,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有效疏散肝经风热,起到养阴清热、补肝明目的作用,缓解视物不清的症状。

2、薏苡仁绿豆汤:

薏苡仁、绿豆各150克,百合30克,可根据口味放糖,日常佐餐常食,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防治肝经瘀堵导致的视物不清效果良好。

3、按揉光明穴:

用拇指指腹按揉光明穴3~5分钟,每日1~2次,坚持一段时间可以疏通肝胆两经,缓解视物不清的症状。光明穴是胆经的络穴,是联络肝、胆两条经络的重要穴位,肝开窍于目,胆经循行于眼部,疏通光明穴这一个穴位,相当于疏通两条对眼睛有益的经络,视力不好的人可以常按。

4、近端取穴按摩法

取睛明、攒竹、鱼腰穴,先用食指指尖点按睛明穴36次,按压时吸气,

松手时呼气,之后轻揉36次,每次停留2-3秒再双目闭合,用双手食指指腹稍加用力按压攒竹穴1分钟;最后用拇指指腹同时按揉两侧鱼腰穴2分钟,用力由轻到重,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这些眼周穴位可以有效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眼部疲劳。


5、敲打腿部内侧

一条腿抬起搭在另一条腿上,露出腿部内侧,手握成拳头,从脚腕内侧一直敲打到大腿内侧,每天敲打10分钟,之后换另一条腿进行即可。在敲打过程中遇到疼痛明显的地方要着重敲打2分钟。腿部内侧是肝经的循行路线,此处还有脾经和肾经,常敲打可健五脏。

6、按摩曲泉穴:

屈膝,曲泉穴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有清热利湿、调经止痛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疏通方法: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由上向下按揉35分钟,力度以有酸、胀、痛的感觉为宜。还可刮痧,取合适的体位,用平刮法轻刮40次。

7、 按摩章门穴:

章门穴在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际。常按此穴可以健脾胃舒肝气,如果平常觉得自己肝火比较旺盛,爱生闷气,可以按此穴位,有清热散湿的功效。并且还治脘腹胀满、胸胁支满、泄泻等症。疏通方法:先用手按揉1~3分钟,力度以有胀痛感为宜。如果拔罐,姿势仰卧为宜,留罐15分钟。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