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头窍阴穴
【类属】属足少阳胆经。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
【出处】《针灸甲乙经》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1/3与下1/3交点,浮白穴直下,乳突根部。
【取法】先找到天冲穴(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3横指处即是天冲穴)和完骨穴(耳后明显突起,其下方凹陷处即是完骨穴),二者弧形连线下1/3处即是。
【作用】平肝镇痛,开窍聪耳。
【主治】开窍聪耳:耳鸣,耳聋,耳痛。通经活络:胸胁痛,头项痛,眩晕。现用于三叉神经痛等。
【保健】每天早晚各揉按头窍阴穴1次,每次1~3分钟,可改善和治疗耳鸣、耳聋等耳部疾病。
【艾灸】间接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刺灸】平刺0.5~0.8寸,局部有胀重感。
【配伍】
配听宫穴、听会穴、翳风穴治耳鸣,耳聋。
配内关穴、阳陵泉穴治胸胁痛。
配风池穴、侠溪穴、太冲穴治眩晕。
配强间穴治头痛;
配支沟穴、太冲穴、风池穴治肝胆火盛之偏头痛或巅顶痛。
【文献】
《针灸甲乙经》:头痛引颈,窍阴主之。痈疽,窍阴主之。脉风成为厉,管疽发厉,窍阴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窍阴、强间,主头痛如锥刺,不可以动。
《针灸大成》:主四肢转筋,目痛,头项颔痛引耳嘈嘈,耳鸣无所闻,舌本出血,骨劳,痈、疽、发、厉,手足烦热,汗不出,舌强胁痛,咳逆喉痹,口中恶苦。
《类经图翼》:主治四肢转筋,目痛,头项痛,耳鸣,痈疽,发热,手足烦热,汗不出,咳逆,喉痹,舌强,胁痛,口苦。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