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梁门穴
【类属】属足阳明胃经。
【出处】《针灸甲乙经》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仰卧,取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
【作用】和胃理气,健脾调中
【主治】胃痛,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胃痉挛,溃疡病,胃炎,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呕吐,呃逆,纳呆,完谷不化,腹中积滞,痰饮心痛,疝痛,脱肛,泄泻,便溏,肠炎,痢疾,消化不良等。
【保健】用食指指腹按压梁门,每次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宜,可治胃痛、呕吐和胃下垂。
【艾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刺灸】直刺0.8~1.2寸,局部有酸胀感,或可伴胃部沉重感。
【配伍】
配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公孙穴治胃溃疡。
配公孙穴、足三里穴、内关穴治胃痛,腹胀,呕吐。
配内关穴、梁丘穴治消化不良。
配胃俞穴、脾俞穴、肾俞穴、上巨虚穴治便溏。
配梁丘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文献】
《针灸甲乙经》:腹中积气结痛,梁门主之。
《针灸大成》:治胁下积气,食饮不思,大肠滑泄,完谷不化。
《备急千金要方》:梁门,主胸下积气。
梁门的准确位置图如图。
梁门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梁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纳少、胃痛、呕吐等胃疾,直刺0.8~1.2寸。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配公孙、内关、足三里主治胃痛、腹胀、呕吐。
扩展资料
治法:寒则泻之或点刺出血,热则补之或水针。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7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8肋间神经分支处(右侧深部当肝下缘,胃幽门部)。
操作:直刺0.8~1.2寸。过饱者禁针,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不宜作大幅度提插。
配伍:配梁丘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承满与梁门为一组对穴,它是调节中焦水湿的要穴。承满,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分支,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主治胃痛,呕吐,腹胀,纳呆,吞酸,肠鸣,泄泻等。直刺0.8—1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门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承满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的人对于自己的食量把握不好的话,经常会发生吃撑的现象,或者如果有些人肠胃的消化系统并不是很好,如果吃了一点食物就会很容易胀气。这种情况下,除了可以运动和吃一些药物促进消化之外,还有许多方法可以促进消食,比如按摩穴位,中脘穴、合谷穴和足三里这三个穴位的按摩是最有效的。
首先中脘穴这个穴位是腑会,也就是人体六腑,是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主要器官,如果经常刺激这个穴位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的,即使不运动,或者是吃助消化类的药物,也可以加速食物的消化。而且这种按摩手法更加健康便捷,也可以改善人体其他器官的功能。其次是合谷穴,合谷穴是大肠经的一个原穴,按摩这个穴位几乎可以解决所有的胃肠道存在的问题,因此如果想促进胃里食物的消化,那么按摩这个穴位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其次,足三里也是一个促进消食的穴位,因为这个穴位是胃经的下合穴,如果经常按摩的话,也是可以达到促进食物消化的目的。这个穴位在人体所有的穴位中,也算是比较好找的,只要自己找到人体穴位的图,很容易就可以轻易地按对。比起其他的两个穴位来说,更加常见,也更加容易,方便操作。既可以自己给自己按摩,也可以去专业的医院,让按摩师或者是中医给自己按摩。
最后,如果害怕自己按错,可以在网上搜索人体穴位的具体图示,找到大概的位置,然后再根据想要按摩的穴位找具体的穴位分布图进行准确定位。可以在网上询问具体的按摩感觉,这样可以确保自己的按摩是正确的,同时也可以找网上一些按摩的教程或者是经验。不想自己按摩的话还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这样就可以避免出错引起其他方面的麻烦,同时,按摩取得的效果也会更加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