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气户穴
【类属】属足阳明胃经。
【出处】《针灸甲乙经》
【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正坐仰靠,乳中线与锁骨下缘相交的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
【作用】理气宽胸,止咳平喘
【主治】咳喘,胸痛,呃逆,胁肋疼痛,咳嗽,气喘,吐血,哮喘,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逆,胸胁疼痛,胸胁胀满,食噎,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瘿瘤,瘰疬,胸膜炎,肋软骨炎等。
【保健】按摩时用双手食指指端点按气户,以上胸部有胀痛感为宜,可通乳腺治乳痈,治打嗝上气。
【艾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刺灸】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配伍】
配云门穴、天府穴、神门穴治喘逆上气,唿吸肩息。
配云门穴、天府穴治喘逆。
配人迎穴、扶突穴治瘰疬。
配华盖穴治胁肋疼痛。
配肺俞穴治咳喘。
【文献】
《针灸甲乙经》:胸胁支满,喘满上气,唿吸肩息,不知食味,气户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气户、云门、天府、神门主喘逆上气,唿吸肩息,不知食味。
《针灸大成》:主咳逆上气,胸背痛,咳不得息,不知味,胸胁支满,喘急。主息奔,胸满,喘急。
上关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
下关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
翳风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
颊车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
颧髎穴的作用: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
大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
神庭穴的作用:治疗头痛、鼻病
阳白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
丝竹空穴的作用: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
睛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诸疾患
四白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
巨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
水沟穴的作用:治疗昏迷、中暑、休克
兑端穴的作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
上星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痛、鼻痛
攒竹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
瞳子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
承泣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
迎香穴的作用: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
禾髎穴的作用: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
地仓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
承浆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
二、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天突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
璇玑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
神藏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华盖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
膻中穴的作用:治疗气短、哮喘、噎嗝
鸠尾穴的作用: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
上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梁门穴的作用: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
中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气喘
下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水分穴的作用: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
神阙穴的作用: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
气海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
关元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
中极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
曲骨穴的作用: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
横骨穴的作用: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
人迎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
缺盆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项强
水突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
云门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闷
气舍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
气户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肋胀痛
中府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痛
灵墟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神封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期门穴的作用: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
不容穴的作用: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
章门穴的作用: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
太乙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天枢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
大横穴的作用: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
外陵穴的作用:治疗脐周痛
带脉穴的作用: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
水道穴的作用: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
府舍穴的作用:治疗腹痛
气冲穴的作用: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
冲门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尿闭
三、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定喘穴的作用:治疗哮喘
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
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
肩井穴的作用: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
秉风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肩凝
天宗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
臑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臂酸痛
膈俞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
魂门穴的作用: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
脾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
京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
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
气海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痔疮
关元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
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
秩边穴的作用: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
白环俞穴的作用: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
会阳穴的作用: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
四、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商阳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脑充血
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合谷穴的作用: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
阳溪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
阳池穴的作用: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
支沟穴的作用: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
四渎穴的作用:治疗齿痛、肘臂痛
手三里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半身不遂
曲池穴的作用: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
肩髃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
曲垣穴的作用: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
肩髎穴的作用: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
肩贞穴的作用: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
臂臑穴的作用: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
消泺穴的作用:治疗颈痛、麻痹、头痛
清冷渊穴的作用:治疗肩痛、头痛
天井穴的作用:治疗喘息
中魁穴的作用:治疗手指不伸
少泽穴的作用: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
液门穴的作用: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
前谷穴的作用:治疗吐血、耳鸣、手痛
后溪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麻、耳聋
中渚穴的作用: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
腕骨穴的作用:治疗腕痛、麻痹、指肿
阳谷穴的作用: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
养老穴的作用:治疗肩臂痛麻、弱视
外关穴的作用: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支正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
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小海穴的作用: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
青灵穴的作用:治疗肘关节伤痛
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曲泽穴的作用:治疗肘痛、热病
少海穴的作用: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
间使穴的作用: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
列缺穴的作用:治疗头痛
内关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
大陵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热病
神门穴的作用: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
鱼际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头痛
少府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
劳宫穴的作用:治疗中风、齿痛
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五、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伏兔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
阴市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
梁丘穴的作用:治疗膝部麻痹
犊鼻穴的作用: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
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
上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
条口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
丰隆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痉挛、痛麻
下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
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
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胀痛、盗汗
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筋
箕门穴的作用:治疗腿痛、生殖器病
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
血海穴的作用: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
阴谷穴的作用:治疗膝痛、阳痿、带下
风市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木
阴陵泉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腰病
中渎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
膝阳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
地机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
阳陵泉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
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
漏谷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
三阴交穴的作用: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
三阳交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颈椎痛
阳辅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
悬钟穴的作用: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
复溜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
太溪穴的作用:治疗四肢麻痹
照海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病、肾病
公孙穴的作用:治疗一切气病
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
承扶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殷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委中穴的作用:治疗腰背痛
浮郄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
委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
合阳穴的作用:治疗脊髓病、抽筋
承筋穴的作用:治疗一切筋痛
筑宾穴的作用:治疗腿痛
承山穴的作用:治疗内外伤痛
飞扬穴的作用: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
跗阳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
昆仑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眩晕、腰痛
申脉穴的作用: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
金门穴的作用:治疗癫痫、筋病
京骨穴的作用:治疗脚痛
仆参穴的作用:治疗足跟骨痛
六、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涌泉穴的作用: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
丘墟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
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中封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
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
足临泣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痛、眩晕
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
太冲穴的作用:治疗腰痛、调经
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腹
行间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腹痛、腰痛
侠溪穴的作用: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
厉兑穴的作用: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
穴位查询
人身上到底有多少个穴位,因为很多朋友不清楚,有说720个穴位,也有说409个穴位的,我们可以看看现存的标准是怎么说的。按1995年版《针灸穴位图》统计:
根据十四经脉循行路线(12经脉合任、督2脉合称14经)而排列腧穴的房法有双穴309条, 任脉24穴, 督脉28穴,公认的奇穴是48个,所以人身上共718个穴位。
单穴指仅有一个的穴位,如位于身体中线上的穴位,任督脉的穴位都是单穴,所以任脉合督脉加起来的穴位是52个。
双穴是指位于身体中线双侧的,左右对称的穴位,一般是左右各一个的。so,双穴309条的话,那12经脉的穴位数就是309*2=618个穴位(按409个算的没算双穴,如左手合右手)。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所以,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类。功能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
穴 位 查 询
按 所 属 经 络 查 询
肺经
中府穴 云门穴 天府穴 侠白穴
尺泽穴 孔最穴 列缺穴 经渠穴
太渊穴 鱼际穴 少商穴
大肠经
商阳穴 二间穴 三间穴 合谷穴
阳溪穴 偏历穴 温溜穴 下廉穴
上廉穴 手三里穴 曲池穴 肘髎穴
手五里穴 臂臑穴 肩髃穴 巨骨穴
天鼎穴 扶突穴 口禾髎穴 迎香穴
胃经
承泣穴 四白穴 巨髎穴 地仓穴
大迎穴 颊车穴 下关穴 头维穴
人迎穴 水突穴 气舍穴 缺盆穴
气户穴 库房穴 屋翳穴 鹰窗穴
乳中穴 乳根穴 不容穴 承满穴
梁门穴 关门穴 太乙穴 滑肉门
天枢穴 外陵穴 大巨穴 水道穴
归来穴 气冲穴 髀关穴 伏兔穴
阴市穴 梁丘穴 犊鼻穴 足三里穴
上巨虚穴 条口穴 下巨虚穴 丰隆穴
解溪穴 冲阳穴 陷谷穴 内庭穴
厉兑穴
脾经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 血海穴 箕门穴 冲门穴
府舍穴 腹结穴 大横穴 腹哀穴
食窦穴 天溪穴 胸乡穴 周荣穴
大包穴
心经
极泉穴 青灵穴 少海穴 灵道穴
通里穴 阴郄穴 神门穴 少府穴
少冲穴
小肠经
少泽穴 前谷穴 后溪穴 腕骨穴
阳谷穴 养老穴 支正穴 小海穴
肩贞穴 臑腧穴 天宗穴 秉风穴
曲垣穴 肩外俞穴 肩中俞穴 天窗穴
天容穴 颧髎穴 听宫穴
膀胱经
睛明穴 攒竹穴 眉冲穴 曲差穴
五处穴 承光穴 通天穴 络却穴
玉枕穴 天柱穴 大杼穴 风门穴
肺俞穴 厥阴俞穴 心俞穴 督俞穴
膈俞穴 肝俞穴 胆俞穴 脾俞穴
胃俞穴 三焦俞穴 肾俞穴 气海俞穴
大肠俞穴 关元俞穴 小肠俞穴 膀胱俞穴
中膂俞穴 白环俞穴 上髎穴 次髎穴
中髎穴 下髎穴 会阳穴 承扶穴
殷门穴 浮郄穴 委阳穴 委中穴
附分穴 魄户穴 膏肓穴 神堂穴
譩譆穴 膈关穴 魂门穴 阳纲穴
意舍穴 胃仓穴 肓门穴 志室穴
胞肓穴 秩边穴 合阳穴 承筋穴
承山穴 飞扬穴 跗阳穴 昆仑穴
仆参穴 申脉穴 金门穴 京骨穴
束骨穴 足通谷穴 至阴穴
肾经
涌泉穴 然谷穴 太溪穴 大钟穴
水泉穴 照海穴 复溜穴 交信穴
筑宾穴 阴谷穴 横骨穴 大赫穴
气穴 四满穴 中注穴 肓俞穴
商曲穴 石关穴 阴都穴 腹通谷穴
幽门穴 步廊穴 神封穴 灵墟穴
神藏穴 彧中穴 俞府穴
心包经
天池穴 天泉穴 曲泽穴 郄门穴
间使穴 内关穴 大陵穴 劳宫穴
中冲穴
三焦经
关冲穴 液门穴 中渚穴 阳池穴
外关穴 支沟穴 会宗穴 三阳络穴
四渎穴 天井穴 清冷渊穴 消泺穴
臑会穴 肩髎穴 天髎穴 天牖穴
翳风穴 瘈脉穴 颅息穴 角孙穴
耳门穴 耳和髎穴 丝竹空穴
胆经
瞳子髎穴 听会穴 上关穴 颔厌穴
悬颅穴 悬厘穴 曲鬓穴 率谷穴
天冲穴 浮白穴 头窍阴穴 完骨穴
本神穴 阳白穴 头临泣穴 目窗穴
正营穴 承灵穴 脑空穴 风池穴
肩井穴 渊腋穴 辄筋穴 日月穴
京门穴 带脉穴 五枢穴 维道穴
居髎穴 环跳穴 风市穴 中渎穴
膝阳关穴 阳陵泉穴 阳交穴 外丘穴
光明穴 阳辅穴 悬钟穴 丘墟穴
足临泣穴 地五会穴 侠溪穴 足窍阴穴
肝经
大敦穴 行间穴 太冲穴 中封穴
蠡沟穴 中都穴 膝关穴 曲泉穴
阴包穴 足五里穴 阴廉穴 急脉穴
章门穴 期门穴
任脉
会阴穴 曲骨穴 中极穴 关元穴
石门穴 气海穴 阴交穴 神阙穴
水分穴 下腕穴 建里穴 中脘穴
上脘穴 巨阙穴 鸠尾穴 中庭穴
膻中穴 玉堂穴 紫宫穴 华盖穴
璇玑穴 天突穴 廉泉穴 承浆穴
督脉
长强穴 腰俞穴 腰阳关穴 命门穴
悬枢穴 脊中穴 中枢穴 筋缩穴
至阳穴 灵台穴 神道穴 身柱穴
陶道穴 大椎穴 哑门穴 风府穴
脑户穴 强间穴 后顶穴 百会穴
前顶穴 卤会穴 上星穴 神庭穴
素髎穴 水沟穴 兑端穴 龈交穴
分 类 查 询
按 所 属 性 分 类
解表穴(12穴)
风府穴、大椎穴、陶道穴、玉枕穴、大杼穴、风门穴、风池穴、当阳穴、颞颥穴、太阳穴、百虫窝穴、京骨穴
清热穴(85穴)
清心热穴
天柱穴、小海穴、少海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曲泽穴、筑宾穴。
清肺热穴
上星穴、尺泽穴、孔最穴、鱼际穴、虎口穴、前谷穴、百劳穴、灸痨穴、身柱穴、灵台穴。
清肝胆热穴
阳白穴、头临泣穴、五处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浮白穴、脑空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浊浴穴、五枢穴、足五里穴、胆囊穴、光明穴、中封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
清胃肠热穴
曲池穴、手三里穴、下廉穴、合谷穴、三间穴、二白穴、下极俞穴、下腰穴、尾穷骨穴、长强穴、阳纲穴、肓门穴、小肠俞穴、阑尾穴、下巨虚穴、解溪穴、冲阳穴、内庭穴。
清三焦热穴
瘈脉穴、消泺穴、天井穴、支沟穴、外关穴、阳池穴、渊腋穴。
清热解毒穴
夹承浆穴、地合穴、龈交穴、颊里穴、角孙穴、耳尖穴、颧髎穴、肘尖穴、温溜穴、偏历穴、阳溪穴、二间穴、臂间穴、八邪穴、大指甲根穴、乳上穴、腰俞穴、昆仑穴、外踝尖穴、八风穴、内踝尖穴。
止咳平喘化痰穴(31穴)
天突穴、气舍穴、水突穴、天府穴、列缺穴、小指尖穴、璇玑穴、华盖穴、紫宫穴、玉堂穴、肋头穴、胸堂穴、俞府穴、彧中穴、神藏穴、灵墟穴、神封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云门穴、中府穴、周荣穴、天溪穴、崇骨穴、灸哮穴、定喘穴、魄户穴、譩譆穴、丰隆穴。
消食导滞穴(16穴)
上脘穴、中脘穴、建里穴、下脘穴、脐中四边穴、幽门穴、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长谷穴、食窦穴、腹哀穴、接脊穴、四缝穴。
益气壮阳穴(28穴)
百会穴、石关穴、商曲穴、神阙穴、气海穴、石门穴、关元穴、胃上穴、大巨穴、提托穴、脊中穴、命门穴、腰阳关穴、脾俞穴、肾俞穴、中膂俞穴、意舍穴、胃仓穴、志室穴、京门穴、环跳穴、足三里穴、仆参穴、束骨穴、太溪穴、商丘穴、公孙穴、太白穴。
补阴穴(9穴)
肺俞穴、膏肓穴、腰眼穴、小儿龟胸穴、脐上脐下穴、大赫穴、横骨穴、照海穴、然谷穴。
温里穴(13穴)
龙颔穴、三角灸穴、大横穴、腹结穴、胃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会阳穴、关仪穴、地机穴、漏谷穴、大都穴。
平肝息风穴(15穴)
鼻交頞中穴、发际穴、神庭穴、前顶穴、本神穴、率骨穴、天冲穴、后顶穴、强间穴、滑肉门穴、筋缩穴、太冲穴、行间穴、足心穴、里内庭穴。
理气穴(49穴)
天容穴、人迎穴、缺盆穴、极泉穴、天泉穴、侠白穴、青灵穴、经渠穴、中泉穴、中魁穴、膻中穴、中庭穴、步廊穴、胸乡穴、辄筋穴、天池穴、乳根穴、期门穴、日月穴、大包穴、鸠尾穴、巨阙穴、腹通谷穴、阴都穴、肓俞穴、天枢穴、外陵穴、章门穴、府舍穴、气冲穴、羊矢穴、急脉穴、至阳穴、中枢穴、血压点穴、厥阴俞穴、督俞穴、胃管下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肘椎穴、膈关穴、魂门穴、痞根穴、后腋穴、上巨虚穴、阳陵泉穴、外丘穴、中都穴。
理血穴(10穴)
太渊穴、养老穴、阴交穴、膈俞穴、竹杖穴、阳刚穴、闾上穴、血海穴、三阴交穴、合阳穴。
调经止带穴(26穴)
中注穴、经中穴、四满穴、气穴、气门穴、绝孕穴、维胞穴、归来穴、子宫穴、冲门穴、带脉穴、维道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白环俞穴、阴廉穴、阴包穴、曲泉穴、阴谷穴、蠡沟穴、交信穴、营池穴、水泉穴、独阴穴。
利水通淋穴(15穴)
水分穴、利尿穴、中极穴、水道穴、曲骨穴、三焦俞穴、胞肓穴、膀胱俞穴、淋泉穴、委阳穴、箕门穴、阴陵泉穴、复溜穴、大钟穴、陷谷穴。
安神穴(19穴)
安眠穴、伴星穴、燕口穴、支正穴、阳谷穴、手逆注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灵道穴、大陵穴、臣觉穴、巨阙俞穴、神道穴、神堂穴、心俞穴、腰奇穴、女膝穴、足通谷穴。
开窍苏厥穴(28穴)
水沟穴、兑端穴、承浆穴、悬命穴、内迎香穴、四神聪穴、劳宫穴、后溪穴、少泽穴、少冲穴、关冲穴、中冲穴、商阳穴、少商穴、十宣穴、十王穴、夺命穴、乳中穴、会阴穴、委中穴、金门穴、隐白穴、大敦穴、厉兑穴、足窍阴穴、至阴穴、气端穴、涌泉穴。
利窍穴(63穴)
利目穴
睛明穴、攒竹穴、瞳子髎穴、球后穴、承泣穴、四白穴、鱼腰穴、上明穴、丝竹空穴、睛中穴、眉冲穴、承光穴、目窗穴、头维穴、翳明穴、天牖穴、拳尖穴、大骨空穴、凤眼穴。
利鼻穴
迎香穴、上迎香穴、禾髎穴、素髎穴、囟会穴、通天穴、承灵穴、散笑穴、鼻流穴。
利耳穴
耳门穴、听宫穴、颅息穴、听会穴、会宗穴。
利口舌咽喉穴
正营穴、脑户穴、哑门穴、颊车穴、大迎穴、上廉泉穴、廉泉穴、洪音穴、扶突穴、天鼎穴、唇里穴、聚泉穴、海泉穴、金津穴、玉液穴、龙玄穴。
通利诸窍穴
巨髎穴、印堂穴、曲差穴、上关穴、耳和髎穴、络却穴、下关穴、翳风穴、天窗穴、四渎穴、三阳络穴、中渚穴、液门穴、小骨空穴。
袪风除湿穴(12穴)
肩髎穴、臂中穴、伏兔穴、阴市穴、髋骨穴、梁丘穴、鹤顶穴、膝眼穴、犊鼻穴、条口穴、陵后穴、膝关穴。
舒筋活络穴(54穴)
牵正穴、地仓穴、肩髎穴、肩贞穴、臑会穴、臂臑穴、手五里穴、肘髎穴、上廉穴、清冷渊穴、手踝穴、腕骨穴、肩前穴、泽前穴、腰痛点穴(威灵穴精灵穴)、落枕穴、五虎穴、新设穴、颈臂穴、肩井穴、天髎穴、巨骨穴、秉风穴、曲垣穴、天宗穴、肩中俞穴、肩外俞穴、附分穴、悬枢穴、肩头穴、臑俞穴、夹脊穴、新建穴、居髎穴、十七椎穴、秩边穴、髀关穴、拇趾里横纹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阳交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膝旁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申脉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