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经络穴位

足通谷穴(十二经络荥穴)

时间: 2023-02-11 22:19:18

足通谷穴

【穴位】足通谷穴

【类属】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荥穴,五行属水。

【出处】《灵枢·本输》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取法】沿小趾向上摸,摸到小趾与足掌相连接的关节,关节前方皮肤颜色交界处.

【作用】清热安神,清头明目。

【主治】头项,下肢等疾患:如头痛,眩晕,鼻塞,鼻衄,舌肿,目赤,热病汗不出,颈项强痛,腰膝酸痛,癫狂,疝气,疟疾,头痛,项痛,目眩,目弦,项强,癫痫,现代又多用足通谷治疗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哮喘,精神病,颈椎病,慢性胃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保健】

【艾灸】艾条灸5~10分钟;或艾柱灸3~5壮。

【刺灸】直刺0.2~0.3寸,可点刺出血。

【配伍】

配上星穴、内庭穴治鼻鼽衄。

配大肠俞穴、脾俞穴、天枢穴、阳陵泉穴治痢疾泄泻。

配大椎穴治项强。

【文献】

《针灸甲乙经》:身疼痛、善惊、互引鼻衄,通谷主之。狂、癫疾,阳谷及筑宾、通谷主之。食饮善呕、不能言,通谷主之。

《类经图翼》:主头痛目眩、项痛鼻衄、善惊、结积、留饮、食多不化,通谷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头重目眩。

《针灸大成》:肠癖,疝,小肠痛。

十二经络荥穴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

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手太阴肺经  ——鱼际穴——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手厥阴心包经——劳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手少阴心经    ——少府穴——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手阳明大肠经——二间穴——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

手少阳三焦经——液门穴——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手太阳小肠经——前谷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足太阴脾经    ——大都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足厥阴肝经    ——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足少阴肾经    ——然谷穴——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足阳明胃经    ——内庭穴——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    ——侠溪穴——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足太阳膀胱经——足通谷穴——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荥主“身热”可理解为“上火了”

如发烧,咽喉肿痛,可刺激肺经的荥穴(鱼际)

如口疮,小便短赤,可刺激小肠经的荥穴(前谷)

如口臭,大便燥结,可刺激胃经的荥穴(内庭)

如心烦不眠,五心烦热,可刺激心经的荥穴(少府)

如牙龈肿痛,眼红赤,可刺激三焦经的荥穴(液门)

各经络的荥穴可以配合使用,去热效果更佳。

武侠里的至阴女子指的是什么意思?

就是指阴年阴月阴时出生的女子!没有具体的年份日期,每一年都有这样的日子!
具体要弄清楚有哪些日子,须得查阅《易经》,卜卦之类的书籍。
其实武侠小说里说这些无非就是想证明该女子的阴气等比一般女子重,拥有某些得天独厚的天资和条件,学习特别的武功或者别的会快人一等,或者可以与练武之人阴阳调和等等!
反正我个人认为,知道这些就好了,就足以让我们在看武侠小说的时候很清晰了,所以实在没必要去具体弄清楚是哪一天!
如果觉得我说的在理,请采纳!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