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浮郄穴
【类属】属足太阳膀胱经穴。
【出处】《针灸甲乙经》
【定位】《针灸甲乙经》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取法】先找到委阳(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外侧,股二头肌腱内侧即是委阳穴),向上1横指处。
【作用】清热降温、舒筋通络。
【主治】胃肠、下肢等疾患:如呕吐,泄泻,臀股麻木,腘筋挛急,大便秘结,小便热赤,股内贴骨痈毒,髀枢不仁,霍乱转筋,下肢麻痹,膝腘都疼痛,麻木,挛急,膝腘痛麻挛急,便秘,现代又多用浮郄穴治疗急性胃肠炎,膀胱炎,腓肠肌痉挛,急性胃肠炎,尿潴留,髌骨软化症等。
【保健】
【艾灸】艾条温灸10~15分钟,或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
【刺灸】直刺0.5~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小腿放散。
【配伍】
配承山穴、昆仑穴治臀股麻木,小腿挛急。
配中脘穴、太冲穴治虚秘者。
配脾俞穴、气海穴治冷秘者。
配神阙穴、关元穴治热秘者。
配承山穴治下肢痿痹。
【文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股外经筋急,髀枢不仁,浮郄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少腹热,大便坚。
《针灸大成》:主霍乱转筋,小肠热,大肠结,胫外筋急,髀枢不仁,小便热,大便坚。
《类经图翼》:小腹膀胱热。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穴名解 6 所属部位 7 浮郄穴的定位 8 浮郄穴的取法 9 浮郄穴穴位解剖 9.1 层次解剖 9.2 穴区神经、血管 10 浮郄穴的功效与作用 11 浮郄穴主治病证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12.2 灸法 13 浮郄穴的配伍 14 特效 *** 15 文献摘要 1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浮郄 1 拼音 fú xì
2 英文参考 Fúxī BL38 [中国针灸学词典]
fúxì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3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3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浮郄 汉语拼音 Fuxi 罗马拼音 Fushi 美国英译名 Superficial Tortuosity 各
国
代
号 中国 BL38 日本 38 法
国 莫兰特氏 V52 富耶氏 德国 B52 英国 B52 美国 BI38
浮郄为经穴名[1](Fúxì[2]BL3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1]。浮指顺流,郄即孔隙,本经脉气顺流而下,进入穴隙,故名浮郄[1]。浮郄穴主治胃肠、下肢等疾患:如呕吐,泄泻,臀股麻木,腘筋挛急,大便秘结,小便热赤,股内贴骨痈毒,髀枢不仁,霍乱转筋,下肢麻痹,膝腘都疼痛,麻木,挛急,膝腘痛麻挛急,便秘,现代又多用浮郄穴治疗急性胃肠炎,膀胱炎,腓肠肌痉挛,急性胃肠炎,尿潴留,髌骨软化症等。
4 出处 《针灸甲乙经》:不得卧,仰则恐仆,浮郄主之。
5 穴名解 浮指顺流,郄即孔隙,本经脉气顺流而下,进入穴隙,故名浮郄[1]。
浮指表言。郄,大隙也。穴在膝关节后方外侧,下肢骨自膝关节又生一辅助骨曰腓,故取浮竹之象譬之,穴即以浮名。[3]
6 所属部位 大腿[4]
7 浮郄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浮郄穴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2]。
浮郄穴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缘。俯卧取之[1]。
浮郄穴位于大腿后外侧,腘窝横纹上1寸,股二头肌腱内侧缘处;或于委阳穴直上1寸取穴[5]。另说“委阳上二寸”(《循经考穴编》广注);“去殷门下一寸三分”(《针灸集成》)。
浮郄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浮郄穴在大腿的位置
浮郄穴在大腿的位置
浮郄穴在大腿的位置(肌肉)
浮郄穴在大腿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8 浮郄穴的取法 俯卧位,在腘窝上方,股二头肌腱内侧,委阳上1寸处取穴。
浮郄穴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缘。俯卧取之[1]。
俯卧位,取胭横纹正中旁开1寸的委阳,再直上1寸股二头肌肌腱内侧处取穴[6]。
快速取穴:先找到委阳(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外侧,股二头肌腱内侧即是委阳穴),向上1横指处即是浮郄穴[7]。
9 浮郄穴穴位解剖 浮郄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腓总神经。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分布著股后皮神经及腓总神经。皮薄,易移动,由股后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富有脂肪、淋巴结、淋巴管以及疏松结缔组织。坐骨神经在腘窝上角处,分成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前者沿股二头肌形成的腘窝上外侧界向下外方行,达腓肌小头下方,分成腓浅、腓深神经。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筋膜,在腘窝上外侧界的内侧深进,穿腓总神经至腘窝底部的深筋膜和股骨外侧髁后面的骨膜。营养血管来自膝上外侧动脉。
布有股后皮神经,腓总神经和膝上外侧动、静脉[5]。
10 浮郄穴的功效与作用 浮郄穴具有舒筋通络的功效。
浮郄穴有舒筋活络的作用[1]。
足太阳膀胱经之气由臀部下行,达于委阳之上,顺流而下,有舒筋利节作用。浮郄穴所治症,为火乱转筋、小肠热、大肠结、小便热、大便坚,胫外筋急、髀枢不仁。[3]
11 浮郄穴主治病证 浮郄穴主治胃肠、下肢等疾患:如呕吐,泄泻,臀股麻木,腘筋挛急,大便秘结,小便热赤,股内贴骨痈毒,髀枢不仁,霍乱转筋,下肢麻痹,膝腘都疼痛,麻木,挛急,膝腘痛麻挛急,便秘,现代又多用浮郄穴治疗急性胃肠炎,膀胱炎,腓肠肌痉挛,急性胃肠炎,尿潴留,髌骨软化症等。
浮郄穴主治胃肠、下肢等疾患,如呕吐、泄泻、臀股麻木、腘筋挛急、大便秘结、小便热赤、股内贴骨痈毒等[1]。
浮郄穴主治髀枢不仁,霍乱转筋,下肢麻痹等[5]。
浮郄穴主治膝腘都疼痛、麻木、挛急[8]。
浮郄穴主治膝腘痛麻挛急;便秘[6]。
现代又多用浮郄穴治疗急性胃肠炎、膀胱炎、腓肠肌痉挛、下肢麻痹等[1]。
1. 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肠炎,便秘;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膀胱炎,尿潴留;
3. 其它:髌骨软化症,腓肠肌痉挛等。
12 刺灸法
直刺1~1.5寸[8][5][6],局部有酸胀感[6],可有触电感传至小腿前外侧[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5]。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3 浮郄穴的配伍 浮郄配承山、昆仑,有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臀股麻木,小腿挛急。
浮郄配尺泽,上巨虚,有理气和胃调肠的作用,主治急性胃肠炎。
浮郄配承筋、承山,治腿肚转筋[6]。
浮郄配委中、梁丘、阳陵泉、阴陵泉,治膝关节肿痛[6]。
14 特效 *** 用中指指腹点揉浮郄穴3~5分钟,可缓解腓肠肌痉挛(即小腿肚转筋)带来的不适[7]。
15 文献摘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股外经筋急,髀枢不仁,浮郄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少腹热,大便坚。
《针灸大成》:主霍乱转筋,小肠热,大肠结,胫外筋急,髀枢不仁,小便热,大便坚。
上关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
下关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
翳风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
颊车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
颧髎穴的作用: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
大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
神庭穴的作用:治疗头痛、鼻病
阳白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
丝竹空穴的作用: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
睛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诸疾患
四白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
巨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
水沟穴的作用:治疗昏迷、中暑、休克
兑端穴的作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
上星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痛、鼻痛
攒竹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
瞳子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
承泣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
迎香穴的作用: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
禾髎穴的作用: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
地仓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
承浆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
二、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天突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
璇玑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
神藏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华盖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
膻中穴的作用:治疗气短、哮喘、噎嗝
鸠尾穴的作用: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
上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梁门穴的作用: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
中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气喘
下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水分穴的作用: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
神阙穴的作用: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
气海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
关元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
中极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
曲骨穴的作用: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
横骨穴的作用: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
人迎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
缺盆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项强
水突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
云门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闷
气舍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
气户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肋胀痛
中府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痛
灵墟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神封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期门穴的作用: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
不容穴的作用: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
章门穴的作用: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
太乙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天枢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
大横穴的作用: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
外陵穴的作用:治疗脐周痛
带脉穴的作用: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
水道穴的作用: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
府舍穴的作用:治疗腹痛
气冲穴的作用: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
冲门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尿闭
三、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定喘穴的作用:治疗哮喘
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
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
肩井穴的作用: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
秉风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肩凝
天宗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
臑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臂酸痛
膈俞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
魂门穴的作用: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
脾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
京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
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
气海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痔疮
关元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
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
秩边穴的作用: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
白环俞穴的作用: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
会阳穴的作用: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
四、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商阳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脑充血
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合谷穴的作用: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
阳溪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
阳池穴的作用: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
支沟穴的作用: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
四渎穴的作用:治疗齿痛、肘臂痛
手三里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半身不遂
曲池穴的作用: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
肩髃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
曲垣穴的作用: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
肩髎穴的作用: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
肩贞穴的作用: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
臂臑穴的作用: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
消泺穴的作用:治疗颈痛、麻痹、头痛
清冷渊穴的作用:治疗肩痛、头痛
天井穴的作用:治疗喘息
中魁穴的作用:治疗手指不伸
少泽穴的作用: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
液门穴的作用: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
前谷穴的作用:治疗吐血、耳鸣、手痛
后溪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麻、耳聋
中渚穴的作用: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
腕骨穴的作用:治疗腕痛、麻痹、指肿
阳谷穴的作用: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
养老穴的作用:治疗肩臂痛麻、弱视
外关穴的作用: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支正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
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小海穴的作用: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
青灵穴的作用:治疗肘关节伤痛
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曲泽穴的作用:治疗肘痛、热病
少海穴的作用: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
间使穴的作用: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
列缺穴的作用:治疗头痛
内关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
大陵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热病
神门穴的作用: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
鱼际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头痛
少府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
劳宫穴的作用:治疗中风、齿痛
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五、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伏兔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
阴市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
梁丘穴的作用:治疗膝部麻痹
犊鼻穴的作用: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
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
上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
条口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
丰隆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痉挛、痛麻
下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
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
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胀痛、盗汗
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筋
箕门穴的作用:治疗腿痛、生殖器病
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
血海穴的作用: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
阴谷穴的作用:治疗膝痛、阳痿、带下
风市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木
阴陵泉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腰病
中渎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
膝阳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
地机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
阳陵泉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
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
漏谷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
三阴交穴的作用: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
三阳交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颈椎痛
阳辅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
悬钟穴的作用: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
复溜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
太溪穴的作用:治疗四肢麻痹
照海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病、肾病
公孙穴的作用:治疗一切气病
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
承扶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殷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委中穴的作用:治疗腰背痛
浮郄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
委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
合阳穴的作用:治疗脊髓病、抽筋
承筋穴的作用:治疗一切筋痛
筑宾穴的作用:治疗腿痛
承山穴的作用:治疗内外伤痛
飞扬穴的作用: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
跗阳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
昆仑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眩晕、腰痛
申脉穴的作用: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
金门穴的作用:治疗癫痫、筋病
京骨穴的作用:治疗脚痛
仆参穴的作用:治疗足跟骨痛
六、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涌泉穴的作用: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
丘墟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
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中封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
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
足临泣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痛、眩晕
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
太冲穴的作用:治疗腰痛、调经
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腹
行间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腹痛、腰痛
侠溪穴的作用: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
厉兑穴的作用: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