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经络穴位

天柱穴

时间: 2023-02-11 22:20:40

天柱穴

【穴位】天柱穴

【类属】属足太阳膀胱经。

【出处】《灵枢.本输》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之外缘后发际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左右。

【取法】正坐双手举起,抬肘,掌心朝前,向着后头部,指尖朝上,将大拇指指腹置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即大筋外两侧凹陷处,则拇指指腹所在的位置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

【主治】疏风清头,通经活络。头目,颈项等疾患,如头痛,项强,眩晕,目赤肿痛,肩背痛,鼻塞,目视不明,视物不明,迎风流泪,咽肿,癫狂,惊痫,颈项强痛,角弓反张,咽喉肿痛,目赤痛,小儿惊癫,现代又多用天柱穴治疗枕大神经痛,咽喉炎,癔病,神经衰弱,后头痛,失眠,慢性鼻炎,鼻出血,颈椎病,腰扭伤,感冒等。

【保健】

【艾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刺灸】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配伍】

配大椎穴治头痛项强。

配养老穴治目中疏疏。

配束骨穴治项强多恶风。

配迎香穴、眉冲穴、天柱穴治疗鼻塞。

配天柱穴、肩井穴、膏肓穴治疗肩膀僵硬、酸痛。

配商阳穴、少冲穴、关冲穴、天柱穴治疗脑溢血。

【文献】

《黄帝内经灵枢·厥病》:厥头痛,项先痛,腰嵴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

《针灸甲乙经》:眩、头痛重、目如脱、项似拔、狂见鬼、目上反、项直不可以顾、暴挛、足不任身、痛欲折,天柱主之。癫疾互引,天柱主之。咽肿难言,天柱主之。

《针灸大成》:主项强不可回顾。

《针灸大成》:五脏气乱,在于头,取之天柱、大杼,不补不泻,以导气而已。

《备急千金要方》:天柱,主不知香臭。

《针灸甲乙经》:热病汗不出,天柱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足不任身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头旋脑痛。

天柱穴怎么找?

天柱

【定位】在颈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处约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类属】属足太阳膀胱经.

【穴性】疏风通窍,通络止痛.

【作用功效主治病证】

1.外感风邪之项强、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塞、咽痛诸病症.

2.气血痹阻之肩背痛、腰痛诸病症.

【常用配伍与功效】

1.配头维、通天、合谷、风池、风府、太阳,针刺泻法,疏风解表,治疗风邪袭表之感冒、头痛等.

2.配列缺、合谷、迎香、印堂,针刺泻法,宣肺利窍,治疗肺气不利之鼻塞不闻香臭.

3.配合谷、太阳、睛明、少商,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明目,治疗风热目赤肿痛.

4.配少商、尺泽、曲池、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咽,治疗风热咽痛.

5.配风池、商阳、关冲、液门,针刺泻法,解表发汗,治疗热病汗不出.

6.配大椎风池、大杼、肩井、肩外俞、列缺、后溪、悬钟,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治疗风寒痹阻经络之落枕、颈项强痛、肩痛、臂痛等.

7.配间使、太溪、太冲、足三里、三阴交、风池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清热、宁心舒郁,治疗痰热互结之瘿瘤.

【穴性文献辑录】

1.《灵枢》:主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纵.厥逆、头重眩仆.上寒下热.暴挛痫眩,足不任身.

又:主厥头痛.

2.《素问》:热病始于头首.

3.《针灸甲乙经》:主眩,头痛重暴挛.

4.《黄帝明堂经》:主热病汗不出,痓,寒热目瞑眩,头痛重,目如脱,项似拔,狂见鬼,目上反,项直不可以顾,暴挛,足不任身,痛欲折.癫疾互引.咽肿难言.目赤痛,小儿惊痫.

5.《备急千金要方》:主久风卒风缓急诸风,卒发动不自觉知,或心腹胀满,或半身不遂,或口噤不言,涎唾自出,目闭耳聋,或举身冷直,或烦闷恍惚,喜怒无常,或唇青口白戴眼,角弓反张.又:主不知香臭.风眩.

卒暴痛眩.

6.《外台秘要》:小儿惊痫.

7.《太平圣惠方》:主头风,目如脱,项如拔,项痛,急重.

8.《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足不任身体,肩背痛欲折,目瞑视.今附治颈项筋急不得回顾,头旋,脑痛.

9.《经穴解》:天柱之本病,足不任身体,肩背痛欲折,脑痛如脱,项如拔,项强不可回顾,头旋脑痛头风.

天柱之肺病:鼻不知香臭.

10.《针灸精粹》:理诸气,治头上气.

11.《针灸集锦》(修订本)(郑魁山):清头散风,通经活络.

12.《针灸腧穴学》(杨甲三):强筋骨,安神志,清头目.

13.《临床针灸学》(徐笨人):清热散风,通经活络.

14.《针灸心悟》(孙震寰):天柱镇逆.

15.《针灸腧穴手册》(杨子雨):调经除热.

16.《针灸探微》(谢文志):清热散风,通经活络.

17.《中医针灸通释·经脉腧穴学》(康锁彬):强壮筋骨,安神定志,清头明目.

18.《针灸腧穴疗法》(李平华):疏散风热,解表止痛.

19.《腧穴临床应用集萃》(马惠芳):强筋骨,安神志,清头目.

20.《新编实用腧穴学》(王玉兴):清心泻热,镇惊安神,通络止痛.

21.《中医针灸经穴集成》(刘冠军):疏风,解表,止痛.

22.《新编简明针灸学》:散风清目,通络止痛.

23.《腧穴类编》(王富春):清心泻热,镇惊安神,通络止痛.

24.《针灸辨证治疗学》(章逢润):散风清热,通经止痛.

25.《石学敏针灸学》(石学敏):散风邪,清眼目,舒筋脉,止疼痛.

26.《珍珠囊穴性赋》(张秀玉):天柱主项强头痛.

27.《传统实用针灸学》(范其云):调经除热.

28.《临床常用百穴精解》(王云凯):平补平泻法:疏通经脉,调和气血.补法:强筋,壮骨,健脑,安神.

泻法:祛风散寒,清头明目,息风宁神.

中医按摩初,天柱,命门,腰阳关,至阳,中棱,它们的穴位在哪里?

天柱穴位于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腰阳关穴 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
至阳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中棱穴?是否笔误?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