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经络穴位

太渊穴(太渊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时间: 2023-02-11 22:21:13

太渊穴

【穴位】太渊穴

【类属】属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五输穴的输穴、原穴,五行属土;八会穴中的脉会。

【出处】《灵枢·本输》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取法】掌心向上,腕横纹外侧摸到桡动脉,其外侧

【作用】止咳化痰,通调血脉

【运用】咳嗽,气喘,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百日咳,咳血,唾血,咽喉肿痛,胸痹,胸闷,胸痛,胸背痛,心痛,心悸,噫气上逆,腹胀,噫气,呕吐,呕血,心绞痛,无脉症,肋间神经痛,臂内廉痛,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手腕痛,手腕无力,半身不遂,肋间痛,掌中热,目生翳膜,咽干,聋哑,无脉症,经闭,痛经等。

【保健】用拇指指腹用力点揉太渊3分钟,直至穴位处有酸胀感,能很快缓解咳喘。

【艾灸】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不宜瘢痕灸。

【刺灸】直刺0.3~0.5寸,避开桡动脉。

【配伍】

配列缺穴治咳嗽风痰。

配内关穴、神门穴治胸痛,心悸,心痛。

配人迎穴治无脉症。

配内关穴、四缝穴治百日咳。

配鱼际穴、肺俞穴、列缺穴治咳嗽、气喘。

配丰隆穴、天突穴治风痰咳嗽。

配内关穴、人迎穴治无脉症。

配列缺穴、孔最穴治咳嗽,气喘,胸背痛。

配内关穴、冲阳穴、三阴交穴治无脉症。

【文献】

《备急千金要方》:唾血振寒嗌干,太渊主之。

《玉龙赋》: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

《医宗金鉴》:主治牙齿疼痛,手腕无力疼痛及咳嗽风痰,偏正头痛等症。

《针灸甲乙经》:病温身热五日以上,汗不出,刺太渊,留针一时取之。若未满五日,禁不可刺也。咳逆,烦闷不得卧,胸中满,喘不得息,背痛,太渊主之。臂厥,肩膺胸满痛,目中白翳眼青,转筋,掌中热,乍寒乍热,缺盆中相引痛,数咳,喘不得息,臂内廉痛,上膈,饮已烦满,太渊主之。狂言,太渊主之。唾血,振寒,嗌干,太渊主之。口僻,刺太渊,引而下之。

《针灸大成》:主胸痹逆气,善哕,呕饮食,咳嗽,烦闷不得眠,肺胀膨,臂内廉痛,目生白翳,眼痛赤,乍寒乍热,缺盆中引痛,掌中热,数欠,肩背痛寒,喘不得息,噫气上逆,心痛,脉涩,咯血呕血,振寒,咽干,狂言,口僻,溺色变,卒遗矢无度。

太渊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太渊为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之一,位于掌后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太渊穴可以治疗咳嗽、降压、气喘、感冒、咽喉肿痛、无脉症、腕臂疼痛等。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防病保健。在针刺操作时要避开桡动脉,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太渊穴配伍列缺、尺泽,对治疗感冒疗效显著;配伍太冲,可以治疗咯血;配伍神门,可以治疗呕血。

按摩顺序与技法:先以拇指端交替点压对侧合谷穴各1分钟;再用一手的拇指与中指弹扣对侧少商穴十余下,然后换手依法操作另一侧;接着双手握拳伸出拇指,以指腹轻按揉喉结旁1.5寸处人迎穴1分钟;最后按压太渊穴30次。

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肺主气、主呼吸,气为血之统帅,此处穴位开于寅,得气最先,所以在人体的穴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按摩太渊穴对于身体虚弱、气不足、讲话有气无力、面色苍白、脉博微弱等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补肺益气,止咳化痰,通经复脉 此穴为肺经之输穴,五行属性属土,土能生金,故是手太阴肺经的母穴,“虚则补其母”,加上又是肺经之原穴,为肺经之原气流注之处,故此穴擅长补肺虚,即可补肺气之亏损,又可滋肺阴之亏耗,可治疗久病体弱,肺虚诸证。

肺主气,以助心脉行营血,因此穴居寸口,肺朝百脉,此穴又是八会穴之脉会,是脏腑脉气会聚之处,有调气血,通血脉,助心脉搏动之功,故可用于心脉瘀阻的心痛心悸、无脉症。因此穴位于腕部,可舒筋利节、通经活络,故可治疗手腕疼痛无力。

六阴原穴之太渊穴

原穴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原穴名称,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提出了五脏原穴,肺原出于太渊,心原出于大陵,肝原出于太冲,脾原出于太白,肾原出于太溪。晋代《针灸甲乙经》将心之原 大陵改为神门 ,确定了十二原穴的名称与部位,流传至今。

十二原穴的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为后世医家发展和完善,原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是十二经之本,十二经各有一原穴,阴经的原穴与五腧穴中的输穴相同,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灵枢经校释》谓原穴是“处于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真气之所过”的部位。

十二经的原穴均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腕、踝关节附近,为原气所出止之所,并以其与脏腑紧密联系,临床疗效显著,适用病症多样,临证配伍应用广泛,被历代医家和针灸工作者所重视。

《难经》记载:“五脏六腑之有疾者, 皆取其原。”赵文麟等医家认为治疗五脏之疾首选五脏原穴,次选背俞穴,最后选用合穴。

五脏原穴与五脏之间具有密切相关的特异性,确实反映五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用以治疗相应五脏疾患, 今天和大家交流六阴经 原穴手太阴肺经之太渊穴。

太渊穴

太渊

手太阴肺经原穴

手太阴肺经 五输穴 的 输穴 、, 五行 属土; 八会穴 中的 脉会;

位置: 太渊在腕掌侧 横纹桡侧 , 桡动脉 搏动处。

功效: 宣利肺气、活血通脉

主治: 咳嗽、气喘、腕臂痛、无脉症等。

太即大,寓意旺盛,渊即深潭, 脉气 旺盛如渊,故名太渊;

曾用名:太泉、大泉、天泉、大渊

《针灸甲乙经》云:“肺胀者,肺俞主之,亦取太渊。…‘咳逆烦闷不得卧,胸中满,喘不得息,太渊主之。”

主治

1、主治肺病

太渊穴的定位首见于《灵枢·本输》:“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针灸大成》记载:“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中。”可见,太渊穴的位置即为“寸口”(气口)的位置,而根据中医脉学理论,右寸之脉候肺与胸中。由此可见右寸的位置与右太渊穴几乎重合,故太渊穴在定位上与肺脏密切相关。

从现代解剖学角度来看,太渊穴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其下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等神经分布。

神经生物学认为,穴位对内脏的调节是以节段性的、节段问的和全身性(脊髓上)作用为基础的,穴位的传入可以通过脊髓上下节段问的投射联系,对内脏的传入和运动起调节作用,以扩大穴位在节段间的联络效应。

综上,无论是从中医学还是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太渊穴在定位上都与肺脏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代文献亦有很多记载,如《针灸甲乙经》记载“肺胀者,肺俞主之,亦取太渊”,“咳逆烦闷不得卧,胸中满,喘不得息,太渊主之”。《脉经》和《备急千金要方》记载:“肺病其色白,身体但寒无热,时时咳,其脉微迟,季夏刺太渊”。

近代研究太渊治疗胸肺疾病,多见的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哮喘等。

2、 失眠

《难经》记载:“人之安睡,神归心,魂归肝,魄归肺,意归脾,志藏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如情志过极,悲恸伤魄,肺气虚耗,肺脏不安,人不得寝。对于这种失眠,针灸太渊有效地促使经络中的肺气回归肺脏中潜藏,以补肺气之虚。当肺魄得藏,则睡眠恢复正常。

3、 无脉症

太渊穴为脉 会 ,可用于治疗血脉闭阻之无脉症;

4、 痹症

太渊为手太阴肺经腧穴,肺主气,气能够推动血液运行,抗御外邪,且太渊为五输穴中的输穴,可治疗关节疼痛,且为肺经原穴,具有通经活络,活血止痛的功效,故针刺太渊可治疗痹证。

5、 血证

太渊为八会穴之脉会,全身气血汇聚之处,有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故可治疗血证。《普济方·唾血》:“治唾血,振寒,嗌干,穴太渊。”

现代有研究显示针刺太渊对咯血有显著效应。

6、 其他

也有研究发现太渊对血压有调整作用,针刺太渊穴对3期高血压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配伍应用

频率最高的为鱼际、列缺

太渊、鱼际和列缺均为手太阴肺经腧穴,若治疗肺系相关病证,可优先考虑太渊配伍鱼际、太渊配伍列缺,再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加减。

鱼际在手拇指本节后凹陷中,为手太阴肺经荥穴,主治咳嗽、哮喘、咳血等病证,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属肺络大肠,肺朝百脉,主一身气血,手阳明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太渊为八会穴中的脉会,具有通调周身气血的功效,配合使用增强了临床治疗范围及效果。

一般 直刺 0.3 0.5寸, 避开桡动脉!

可灸,不宜 瘢痕!

保健按摩:可用 拇指 指腹点揉太渊3-5分钟,有酸胀感为宜,对缓解 咳嗽有一定作用。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感谢阅读,欢迎交流,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收藏、转发。

每周更新内容主要为成人针灸推拿及儿童推拿为主!感谢您的关注!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