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中冲穴
【类属】属手厥阴心包经,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五行属木。
【出处】《灵枢·本输》
【定位】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取法】俯掌,在手中指尖端的中央取穴。
【作用】苏厥开窍,清心泄热
【运用】苏厥开窍,清心泄热:神志病、热病及舌疾:如心痛,心烦,中风昏迷,中暑,热病汗不出,目赤,舌强不语,舌下肿痛,小儿夜啼,掌中热,急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昏迷,舌强肿痛,热病,昏厥,小儿惊风,休克,癔症,癫痫,胃脘疼痛,霍乱吐泻,头痛,肘痛,掌热,热病心烦,身热如火,晕厥,惊风,脑出血,癔病,高血压,心绞痛,心肌炎,舌炎,结膜炎等。
【保健】用较重的手法掐中冲穴,或用硬物,如发夹,捻按中冲穴约10秒钟,可治疗晕车、中风昏迷、中暑等症状。
【艾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孕妇禁用。
【刺灸】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孕妇禁用。
【配伍】
配人中穴、内关穴治休克。
配命门穴治身热。
配廉泉穴治舌下肿痛。
配水沟穴、内关穴治昏厥。
配水沟穴、太冲穴、劳宫穴、曲泽穴治中风昏迷。
配大椎穴、曲池穴、曲泽穴治中暑。
配少商穴、商阳穴、少冲穴治不省人事、牙关紧闭。
配劳宫穴、大陵穴治掌中热。
配人中穴、廉泉穴治舌强肿痛。
配少商穴、合谷穴治小儿惊风。
【文献】
《脉经》:心病,其色赤,心痛,短气,手掌烦热,或啼笑骂詈,悲思愁虑,面赤身热,其脉实大而数,此为可治。春当刺中冲,夏刺劳宫……
《针灸甲乙经》:热病烦心,心闷而汗不出,掌中热,心痛,身热如火,浸淫烦满,舌本痛,中冲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舌本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热病烦闷,汗不出,掌中热,身如火,心痛,烦满,舌强。
《类经图翼》:主治热病汗不出,头痛如破,身热如火,心痛烦满,舌强痛,中风不省人事。
《针灸大成》:惊风,灸中冲、印堂、合谷,各数十壮。
《医宗金鉴》: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
《百症赋》:廉泉、中冲,舌下肿痛堪取。
《玉龙歌》:中风之证症非轻,中冲二穴可安宁,先补后泻如无应,再刺人中立便轻。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经是经脉,为纵行的主干,循行部位较深,包括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是络脉,为横行的分支,循行部位浅表,包括十五络、浮络、孙络。
经脉和络脉一起形成了复杂的经络系统,把人体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气血通过经络系统运行于全身,将水谷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协调阴阳平衡,使脏腑组织器官发挥各自的功能,从而保障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手指部是3条阳经与3条阴经相交会之处,因此手部的经络比较集中。其中掌侧为手三阴经,背侧为手三阳经,它们都有各自的循行路线。
拇指拇指分布有手太阴肺经,它从腕后(寸口)走到大鱼际,沿着大鱼际边缘,延伸至大拇指桡侧末端的少商穴,是与肺、支气管等呼吸器官有密切联系的经络。
食指食指分布有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2条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开始于食指末端桡侧的商阳穴,沿食指桡侧上缘,走出于第一和第二掌骨间,向上延伸入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中。它与大肠有着密切的联系。
手太阴肺经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分支,向手背到达食指桡侧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中指中指分布有手厥阴心包经,它从掌长肌腱和桡侧肌腱正中进入手掌,沿着中指内侧延伸到中指末端的中冲穴。
心包经与心脏及循环系统关系密切。同时,因为心包经与小肠也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它与消化系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没有名指没有名指分布有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2条经脉。
手少阳三焦经从没有名指靠小指一侧末端的关冲穴向上走出,循行于第四和第五掌骨之间,沿手背到达腕关节外侧。
手少阳三焦经与淋巴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控制淋巴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维持内脏脏能平衡。
手厥阴心包经从掌中分出,沿着没有名指靠小指的一侧分布于手指末端,接于手少阳三焦经。
小指小指分布有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2条经脉。
手少阴心经从手掌沿着小指内侧走到指甲内侧末端的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是与心脏及血液循环系统有着密切联系的经络。手太阳小肠经起自于手小指外侧末端的少泽,沿着掌侧和背侧的交界线上到腕部,与小肠有着密切的联系。
手部穴位与病理反应点手部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发现出来的。手部病理反应点是指某些征候发生后,在手部产生特有反应的区域。这些部位取用方便,疗效卓著,为临床按摩所常用。
手阳明大肠经穴阳溪定位:位于腕背横纹桡侧端,拇指翘起时,两筋(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之。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等。
曲池定位:屈肘成直角,位于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瘾疹、热病、腹痛、吐泻、高血压等。
手三里定位: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处。
主治:齿痛颊肿、上肢活动不利、腹痛、腹泻等。
上廉定位: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3寸处。
主治:头痛、手臂麻木、肠鸣腹痛等。
下廉定位: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4寸处。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肘臂痛、腹胀、腹痛等。
温溜定位: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阳溪穴上5寸处。
主治: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肠鸣、腹痛等。
偏历定位: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阳溪穴上3寸处。
主治:目赤、耳鸣、鼻出血、喉痛、手臂酸痛等。
合谷定位: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桡侧之处的中点。取穴时,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与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即是。
主治:所有头面诸病,如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齿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面肿等。此外还主治伤风、咳嗽、哮喘、吐泻、消渴、黄疸、水肿、痹证、中风、乳少、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等。
三间定位:微握拳,在手第二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第二掌骨小头上方)。
主治:目痛、齿痛、咽喉肿痛、气喘、身热、腹胀、肠鸣、泄泻等。
二间定位:微握拳,在第二掌指关节前缘桡侧赤白肉际处(第二掌骨小头桡侧前凹陷中)。
主治:鼻出血、齿痛、口歪、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热病等。
商阳定位:位于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旁约0.1寸处。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光眼、手指麻木、呕吐、热病、昏迷等。手少阳三焦经穴四渎定位:位于尺骨鹰嘴下5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耳聋、咽喉肿痛、暴喑、齿痛、上肢痹痛等。
三阳络定位:位于腕背横纹上4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耳聋、暴喑、齿痛、上肢痹痛等。
会宗定位: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穴尺侧约1寸,于尺骨的桡侧缘取之。
主治:耳聋、上肢痹痛等。
支沟定位: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耳鸣、耳聋、暴喑、胁肋痛、便秘、热病等。
外关定位: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胁肋痛、上肢痹痛等。
阳池定位:位于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主治:目赤肿痛、耳聋、咽喉肿痛、疟疾、腕痛、消渴等。
中渚定位:握拳,位于手背部第四、五掌骨小头后缘之间的凹陷中,液门上l寸处。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热病、手指无法屈伸、踝关节扭伤等。
液门定位:握拳,位于手背部第四、五指之间,掌指关节前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疟疾等。
关冲定位:位于第四指末节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热病、昏厥等。
手太阳小肠经穴小海定位:屈肘,位于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肘臂疼痛等。
支正定位:位于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阳谷穴上5寸。
主治:头痛、目眩、热病、项强、肘臂酸痛等。
养老定位:以掌向胸,位于尺骨茎突桡侧缘凹陷中,腕背横纹上1寸。
主治:视物不清,肩、背、肘、臂酸痛等。
阳谷定位:位于腕背横纹尺侧端,尺骨茎突前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齿痛、热病、腕痛等。
腕骨定位:后溪穴直上,位于第五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的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项强、耳鸣、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等。
后溪定位:握拳,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疟疾、多汗、指挛腕痛等。
前谷定位:握拳,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前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指痛、热病等。
少泽定位:位于小指末节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
主治:头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乳少、昏迷、热病等。
手太阴肺经穴尺泽定位: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胸部胀痛、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等。
孔嘬定位:位于尺泽与太渊的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舯痛、肘臂挛痛等。
列缺定位: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主治: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等。取穴时,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即是。
经渠定位:位于桡骨茎突内侧,腕横纹上1寸,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等。
太渊定位:位于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的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呕吐、经闭、没有脉症等。
鱼际定位:位于手掌侧面,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等。
少商定位:位于拇指末节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鼻出血、发热、呕吐、呃逆、昏迷等。
手厥阴心包经穴曲泽定位: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腹泻、热病、肘臂挛痛等。
郄门定位:位于腕横纹上5寸,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呕血、咯血、疔疮等。
间使定位:位于腕横纹上3寸,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疟疾等。
内关定位:位于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上肢痹痛、失眠、眩晕、偏头痛等。
大陵定位:仰掌,位于腕横纹的中点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疮疡、失眠等。
劳宫定位:位于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所指处即是。
主治:心痛、呕吐、口疮、口臭等。
中冲定位:位于中指末节尖端的中央。
主治:心痛、昏迷、舌强肿痛、热病、吐泻、小儿夜啼、中暑、昏厥等。
手少阴心经穴少海定位:屈肘,位于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痛、肘臂挛痛、头顶痛等。
灵道定位:位于腕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主治:心痛、暴喑、肘臂挛痛等。
通里定位:位于腕横纹上l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主治:心悸、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等。
阴郄定位:位于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主治:心悸、心痛、骨蒸盗汗、吐血、鼻出血、暴喑等。
神门定位:位于腕横纹上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等。
少府定位:手掌面,位于第四、五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端与没有名指端之间即是。
主治: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小指挛痛等。
少冲定位:位于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旁约0.1寸处。
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热病、昏迷等。
经外奇穴十宣定位:位于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处。
主治:昏迷、高热、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
四缝定位:仰掌,伸指,位于第二、三、四、五指掌面,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中点处。
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腹泻、肠虫症、咳嗽等。
中魁定位:位于手背,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中点处。
主治:呕吐、食欲不振、呃逆、牙痛、鼻出血等。
八邪定位:位于手背侧,微握拳时,第一至五指间的横纹端赤白肉际处即是,左右共8个穴。
主治:烦热、头项强痛、咽痛、齿痛、目痛、手指麻木、手指拘挛等。
落沈(外劳宫)定位: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上约0.5寸处。相当于外劳宫穴处。
主治:落枕、手臂痛、腹痛腹泻、小儿消化不良、颈椎病等。
腰痛点定位:位于手背侧,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腕横纹下约1.5寸处,尺侧为精灵,桡侧为威灵,合称腰痛点,左右共4穴。
主治:急性腰扭伤、头痛、小儿惊风等。
小骨空定位:位于手背,握拳时,手小指背侧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中点处即是。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喉痛、指关节痛等。
大骨空定位:位于手背,拇指指间关节横纹中点处即是。
主治:目痛、目翳、白内障、吐泻、鼻出血等。
中泉定位:位于腕背侧横纹中,阳溪穴与阳池穴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主治:胸闷、咳嗽气喘、胃痛、吐血等。
虎口定位:拇指、食指分开,手指蹼中点上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唇紫、烦热、头痛、眩晕、牙痛、失眠等。
五虎定位:握拳,位于手背第二、第四掌骨小头之高点处,左右共4穴。
主治:手指拘挛等。
拳尖定位:握拳,位于手背第三掌骨小头之高点处。
主治:目翳、目痛、指挛等。
二白定位: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屈腕肌腱两侧,一手两穴。
主治:痔疮、脱肛等。
臂中定位: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与肘横纹之间的中点处,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上肢瘫痪、痉挛、前臂神经痛等。
手部病理反应点胸痛点定位:位于拇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胸痛、吐泻等。
小肠点(便秘点)定位:位于掌面,食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之中点。
主治:小肠病、便秘等。
大肠点定位:位于掌面,食指远端指间关节横纹之中点,主治:大肠病等。
咳喘点(咳嗽点)定位:位于掌面,食指掌指关节间横纹靠近尺侧处。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等。
脾点定位:位于掌面,拇指指间关节横纹中点。
主治:脾胃病、浮肿等。
降压点定位:位于手掌,腕后正中第一、二横纹之间。
主治:高血压。
胃肠点定位:位于手掌面,劳宫与大陵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慢性胃炎、溃疡、消化不良等。
踝点定位:位于拇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急性踝关节扭伤、踝关节疼痛等。
足跟痛点定位:位于胃肠点与大陵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足跟痛等。
心点定位:位于掌面,中指远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所有心血管疾病等。
三焦点定位:位于掌面,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处。其中点为中焦,桡侧为上焦,尺侧为下焦。
主治:胸部、腹部、盆腔疾病、小儿消化不良等。
肺点定位:位于掌面,没有名指远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所有呼吸系统疾病等。
肝点定位:位于掌面,没有名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肝、胆病等。
肾点(夜尿点)定位:位于掌面,小指远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夜尿、尿频、腰膝酸痛等。
命门点定位:位于掌面,小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生殖系统疾病等。
牙痛点定位:位于掌面,第三、四掌指关节之间,靠近第三掌指关节处。
主治:牙周炎、咽喉炎、三叉神经痛、牙痛、下颌关节痛等。
定惊点定位:位于掌面,大小鱼际交接处之中点。
主治:高热、惊厥等。
哮喘新点定位:位于第四、五掌指关节之间。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疟疾点定位:位于掌面,第一掌骨与腕关节汇合处,大鱼际的桡侧缘。
主治:疟疾、热病等。
咽喉点定位:位于手背,第三、四掌指关节之间,靠近第三掌指关节处。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三叉神经痛。
扁桃体点(鱼际点)定位:即鱼际穴,第一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扁桃体炎、咽喉肿痛等。
心悸点定位:位于掌面,第五掌指关节桡侧缘。
主治:心悸、月经过多、痛经等。
感冒点定位:位于掌面,第一掌骨基底内侧下1寸。
主治:感冒、扁桃体炎、齿痛等。
运动点定位:位于掌面,大鱼际上缘和中央各有一点。
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
眼点定位:位于拇指指间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麦粒肿等所有眼病。
前头点定位:位于食指近端指间关节的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膝、踝、趾等关节疼、胃肠病、头痛等。
颈项点定位:位于第二、三掌指关节之间,近第二掌指关节处。
主治:落枕、颈项扭伤等。
头顶点定位:位于中指近端指间关节的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神经性头痛、头顶痛等。
偏头点定位:位于没有名指近端指间关节的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偏头痛、胸胁痛等。
会阴点定位:位于小指近端指间关节的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会阴部痛、痛经、白带过多等。
后头点定位:位于小指近端指间关节的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后头痛、扁桃体炎、呃逆、臂痛等。
坐骨神经点定位:位于第四、五掌指关节之间,近第四掌指关节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髋臀痛等。
坐骨点定位:位于小指掌指关节的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腰背痛、尾骨痛、耳鸣、鼻塞等。
止痒点定位:位于手背,第五掌骨与腕骨交界处。
主治:荨麻疹、瘙痒症等。
升压点定位:位于手背腕横纹中点。
主治:低血压、休克等。
呃逆点定位:位于手背,中指远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呃逆、呕吐等。
退热点定位:位于手背,中指桡侧指蹼处。
主治:发热、腹泻等。
腹泻点定位:位于手背,第三、四掌指关节上l寸。
主治:腹泻、腹痛等。
急救点定位:即中冲穴。
主治:昏迷、热病等。
止血点定位:位于手背腕横纹上,没有名指纵线和小指纵线之间。
主治:所有出血证。
腰痛点定位:位于手背,腕横纹下1.5寸,第二伸指肌腱桡侧、第三伸指肌腱尺侧各1穴。
主治:腰痛、急性腰扭伤等。
腰脊点定位:位于手背第三掌骨体近心段中线。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痛等。
扁点定位:位于食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肩部疼痛、肩周炎等。
痉挛刺激点定位:位于手背面,每个相邻掌指关节上1寸处。
主治:手指痉挛等。
止痛点定位:位于手背面,第二掌骨中点桡侧缘0.5厘米处。
主治:痛证。
鼻出血点定位:位于手背面,拇指、食指指蹼缘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鼻出血、鼻炎等。
安眠点定位:位于手背面,合谷穴与三间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失眠、神经衰弱等。
头痛点定位:位于手背第三、四掌骨间,掌指关节后0.5寸处。
主治:头痛、偏头痛。
最近,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播,各地也掀起了一股“十二时辰”热潮。
其实, 养生 与十二时辰密切相关。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 养生 与时辰的密切关系。即每个时辰对应人体一条经脉,每条经脉又联系着相应的脏腑。“时辰应脏”指五脏之气在日周期十二时辰中衰旺节律,揭示五脏在时间变动中,各有衰旺不同的生理活动状态。
子时:(23点 — 次日1点)
胆经当令
子时胆经当值,属“阴中之阴”,是一天之中阴气最盛的时候,也是阳气开始初生的时段,胆气在此时开始升发。《内经》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意思是说胆气若能顺利升发,人体各个脏腑就会正常运行,人的身体状态就会很好。
凡五脏六腑皆以气机通顺为要,此时顺应胆经的主令会使人体气机条顺,五脏六腑都受益。所以子时睡眠对一天至关重要。休息好了,第二天头脑清醒,做事就有效率。
丑时:(1—3点)
肝经当令
丑时肝经当值,此时阳气比胆经当值之时要强盛一些。《内经》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也就是说,肝主疏泄,能够调节、分配一身的血量,以此供应脏腑、肢体乃至精神情志的需要。
而“人卧则血归于肝”,通过睡眠可让肝血得到休养,使肝脏主疏泄、主藏血功能得到正常发挥。丑时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一定要有所收敛,有所控制,养好肝血。
寅时:(3—5点)
肺经当令
寅时,对应凌晨3-5点。在《黄帝内经》里的排序是,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肺。
夜里睡觉在寅时醒来是最不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在《黄帝内经》中,它把肺经归为相傅之官,相傅中的相是宰相的意思,傅是师傅、老师、帝王师。它主气、主治节,从3-5点,人体的气血开始重新分配,你心需要多少、肾需要多少,这个气血的分配是由肺经来完成的,3-5点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我们人体从静到动的转化一定要通过深度的睡眠来完成。
卯时:(5—7点)
大肠经当令
卯时,就是早晨5-7点。这个时候大肠“主管”全身气血流行的“大局”。
早晨养成排便的习惯,是人体气机自然的一种走势。5-7点天就亮了,叫天门开,相对而言地户也要开,而地户是中医里所说的魄门,指的就是肛门,就是魄门。这时应起床,然后喝杯温水,再到厕所把肠中的废物排出体外,你会感到体轻气爽,精神十足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辰时:(7—9点)
胃经当令
辰时气血流注于胃经,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此时人们吃早餐就是要补充营养,以保证一整天人体的需求。这时天地阳气最旺,人的脾胃功能也最强,吃的早饭也最容易消化而发挥其营养的作用。
巳时:(9点—11点)
脾经当令
巳时是脾经当值。脾主运化,主升清,能够把胃初步消化的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水谷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从而起到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筋肉皮毛的作用,以维持人们的生命活动。
巳时也是人体精神最为振奋、体力最为强健的时候,是人一天当中的第一个“黄金时间”。此时,上班族工作效率最高,学生记忆力最强,老年人锻炼身体体力最充沛,而这些精力和体力,都来源于既有数量更有质量的早餐的营养,因此早餐要有足够的营养基础,才能保持身体机能的状态最佳。巳时脾经值班的时候更要注意养护脾胃。
午时:(11—13点)
心经当令
此时心经当令。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也要在这个天地之气的转换点上调整气血。心为“君主之官”,即心是人体的主宰。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如在午时能睡片刻,对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一年四季都需要午睡,但每次睡的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不要超过一小时,最好能躺下来,不要趴着睡。据调查,许多老寿星即有保持午后小睡的 养生 经验。
未时:(13—15点)
小肠经当令
未时小肠经当令。《内经》认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吸收食物中的精华,并将糟粕送入大肠与膀胱,以进行一天的营养调整。因此,人们应在下午1点前吃完午饭,这样才能使小肠在其功能最旺盛之时更好地吸收营养。
另外,当食物中的营养进入血液循环后,会使血液的浓度突然增高。所以,在未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如喝杯凉白开,或喝杯清茶,稀释血液浓度,即可达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申时(15—17点)
膀胱经当令
申时膀胱经当值。此时小肠已把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各处,由于膀胱经从足部沿后小腿、后大腿、臀部以致脊柱两旁向上,一直运行到头部,是身体一条大的经络,因此这时人体无论是精神还是体力又进入另一个强盛阶段,也是工作、学习及其锻炼身体的好时段。
现代医学也证实,下午4时左右人体新陈代谢率最高,运动能力也达到高峰,此时锻炼身体不易受伤。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有阳虚的表现。
酉时:(17-19点)
肾经当令
酉时肾经当值。中医认为:肾藏精,为先天之本,既主生长发育,又主生殖。如果说凌晨5点到上午7点的卯时代表一天的开门,那么下午5点到晚上7点的酉时则代表一天的关门,开门宜动,关门宜静。
此时以养精蓄锐,保养肾脏,肾虚者酉时补肾最为有效。另外,此时喝水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排毒,清洗肾和膀胱,预防肾结石、膀胱炎等病症。
戌时:(19—21点)
心包经当令
戌时心包经当值。《内经》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就是心包,心包像一个内臣,代心行事,表达着心的喜怒哀乐。同时它又是心的警卫员,代心受邪。心包经最旺时易提升心之正气。
此时最好的调理方法就是与朋友、家人聊聊天、散散步,舒畅一下心情。鼓掌、握拳等动作都可以振奋精神,因为心包经从手掌过,劳宫穴在手掌中央,而中冲穴在中指尖,鼓掌、握拳时能刺激到心包经这两个穴位。
亥时:(21-23点)
三焦经当令
亥时三焦经当值。三焦具有通行诸气、畅通百脉的作用。人在此时睡眠,百脉、脏腑可得到最好的休养,对身体 健康 十分有益。
睡觉之前,可以先用温热水泡脚半小时,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度,能畅通上中下三焦的气机,使劳累了一天的身体得到充分地放松,有利于睡眠。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