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天泉穴
【类属】属手厥阴心包经。
【出处】《针灸甲乙经》
【定位】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取法】伸肘仰掌,腋前纹头直下3横指,在肱二头肌肌腹间隙中,按压有酸胀感处。
【作用】宽胸理气,活血通脉
【运用】心肺、胸胁疾患等:如心痛,心内膜炎,心悸,支气管炎,咳逆,胸胁支满,上臂内侧痛及臂神经痛,咳嗽,胸满,胁胀,臂痛,胸胁胀痛,胸痛,胸胁胀满,呃逆,足痛不可以行,胸背及上臂内侧痛,肘中挛急,心绞痛,心动过速,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上臂内侧痛,视力减退等。
【保健】心脏供血不足者,可每天坚持用中指指腹揉天泉穴,每次1~3分钟。
【艾灸】艾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刺灸】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肩部。
【配伍】
配内关穴、中冲穴治心绞痛。
配腕骨穴、阳谷穴治肩臂痛。
配尺泽穴、乳根穴治乳少。
配内关穴治心悸。
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配期门穴治胸胁胀满。
【文献】
《针灸甲乙经》:石水,天泉主之;足不收,痛不可以行,天泉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心病,胸胁支满,咳逆,膺背胛间、臂内廉痛。
《针灸大成》:主目不明,恶风寒,心病,胸胁支满,咳逆,膺背胛间、臂内廉痛。
《针方六集》:主咳逆,心胸烦满,胁下支满,臂内廉痛,肘中挛急。
《类经图翼》:主治恶风寒,胸胁痛,支满咳逆,膺背胛臂间痛。
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1000个。 我在这里大致列出人体各部位的穴道名称,以便让你有所了解。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人体穴位常识】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人体标准经络穴位图(一)
人体标准经络穴位图(二)
序言:找准穴位,为自己的身体开方
人体穴位速查表
常见病穴位按摩速查表
上篇 穴位:自愈的良药
第一章
认识身体的守护神:穴位
概述:穴位究竟是什么
人体穴位知多少:穴位的分类
穴位的神奇功效:平衡机体功能
第二章
经络,气血运行的要道
中医理论的瑰宝:经络
河床之于流水:经络对人体的重要意义
十二经脉:守护身体的忠实哨兵
奇经八脉:航行间歇的避风港
穴位与经络的关系:穴位如开关
第三章
精准找穴:四大定位法
自然标志定位法:目标最明显的取穴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自身测量是关键
指寸定位法
简便取穴法
第四章
经穴祛病四大常用操作法
按摩:最绿色的自然疗法
刮痧:给邪气以出路
拔罐:以热攻毒
针灸:针到病除
下篇 认准小穴位获得大健康
第一章
手太阴肺经
中府穴:让肺呼吸更畅快
云门穴:肺气出入的门户
天府穴:消炎抗过敏
侠白穴:驱走恐惧和忧虑
尺泽穴:治疗腹痛的奇效穴
孔最穴;坐得再久也不怕得痔疮
列缺穴:止头痛,最有效
经渠穴:呼吸系统疾病的必用穴
太渊穴:身体的平衡剂
鱼际穴:摸摸小鱼解疲劳
少商穴:常按少商穴不感冒
第二章
手少阴心包经
极泉穴:宁心安神,心脏的警卫员
青灵穴:消除疼痛无烦恼
少海穴:手臂不举按少海
灵道穴:心灵的通道
通里穴:音嘹亮,面生辉
阴郄穴:踏实睡眠不起夜
神门穴:神门一开,气血通
少府穴:调养心与肾
少冲穴:急按压,救性命
第三章
手厥阴心包经
天池穴:池水落,活力添
天泉穴:保证心脏供血
曲泽穴:定心宁神
郄门穴:心绞痛急救穴
间使穴:直接影响心脏功能
内关穴:平复胃气止打嗝
大陵穴:心火散,口臭清
劳宫穴:手心瘙痒掐劳宫
中冲穴:快速除去眼部脂肪粒
第四章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穴:释放体内热气和汗水
二间穴:清扫面部小疾病
三间穴:消便秘,止手疾
合谷穴:掐虎口,治牙痛
阳溪穴:缓解手肩综合症
偏历穴:专消水肿
温溜穴:驱赶身体内寒流
下廉穴:收敛疼痛
上廉穴:让不遂的半身动起来
手三里穴:掌管肚脐以上的疼痛
曲池穴:浊水气,稳血压
……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