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经络穴位

曲垣穴

时间: 2023-02-11 22:23:13

曲垣穴

【穴位】曲垣穴

【类属】属手太阳小肠经。

【出处】《针灸甲乙经》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取法】低头,后颈部最突起椎体往下数2个椎体,即第2胸椎棘突,与臑俞(手臂内收,腋后纹末端直上与肩胛冈下缘交点即是臑俞穴)连线中点处

【作用】舒筋活络,疏风止痛

【主治】肩胛部疼痛,拘挛,肩背疼痛,颈项强急,冈上肌腱炎,肩关节周围炎,肩胛痛,肩周炎,偏瘫,肩胛拘急痛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唿吸困难等。

【保健】每天早晚用中指指腹按揉曲垣穴1~3分钟,对眼部疲劳、上肢不适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还可延缓身体衰老。

【艾灸】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刺灸】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

【配伍】

配臂臑穴、阳陵泉穴治冈上肌腱炎。

配秉风穴、天宗穴、曲池穴治偏瘫。

配天宗穴治肩胛痛。

配大椎穴治肩背痛。

配昆仑穴、大椎穴治肩背痛。

配天宗穴、后溪穴、昆仑穴治腰背痛。

【文献】

《针灸甲乙经》:肩胛周痹,曲垣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肩膊拘急疼闷。

《针灸大成》:主肩痹热痛,气注肩胛,拘急痛闷。

刮痧之十二经穴位位置介绍 二

刮痧之十二经穴位位置介绍 二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经脉循行始于手小指指端尺侧少泽穴承接心经,向上 历经手掌、腕部、前臂,前行经缺盆(锁骨上大窝)进入胸中,与心脏联 络。继而沿着食管下行,通过膈肌进入腹腔,抵达胃部,归属于小肠。

从缺盆分出的支脉,沿着颈部上行,经面颊至外眦,转向耳部,进入耳中。
(1 )少泽穴
位置: 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 甲角0.1寸(指寸)。
功效: 利咽开窍,活络通乳,清 热醒神。
主治: 神经分裂症、脑血管病、咽 喉肿痛、乳汁不足、卒中昏迷、 乳 腺炎、头痛、目翳、鼻衄(鼻出血)、 疟疾等
(2)前谷穴
位置: 在手尺侧,微握拳, 当小 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 头赤白肉际。
功效: 通经活络,清热疏风。
主治:手指麻木、头项强痛、产 后缺乳、扁桃体炎、乳腺炎、腮腺 炎、耳聋、耳鸣、目痛、颊肿、疟 疾等
(3)后溪穴
位置: 在手掌尺侧, 微握拳, 当 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 横纹头赤白肉际。
功效:清心安神,疏经活络, 散 风清热 。
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头项强 痛、鹅掌风、热病、感冒、臂痛、 耳聋、目翳、癫痫、瘫痪等
(4)腕骨穴
位置:在手掌尺侧, 当第5掌骨 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 赤白肉 际。
功效: 疏经活络. 清热散风。 主治:尺神经麻痹、 颈项强痛、
扭伤、肩臂酸痛、小便短赤、口舌1 生疮、落枕等。
(7)支正穴
位置: 在前臂背面尺侧, 当阳谷 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功效: 安神定志,舒筋活络,清 热养阴
主治:十二指肠溃疡、尺神经麻 痹、肘臂痛、精神病、 头痛、目 眩、颊肿、消渴、癫狂等。
(8)小海穴
位置:在时内侧,当尺骨鹰嘴与 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功效:安神定志,舒筋利节,清 心导火。
主洽:颈淋巴结核、颈项强痛、 小便短赤、精神病、目眩、耳聋、 牙痛、颊肿、臂痛、震颤、癫痫、 瘫痪等。
扭伤、肩臂酸痛、小便短未赤、口舌 生疮、落枕等。
(7)支正穴
位置: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 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功效:安神定志,舒筋活络,清 热养阴。
主治:十二指肠溃疡、尺神经麻 痹、肘臂痛、精神病、头痛、目 眩、颊肿、消渴、癫狂等。
(8)小海穴
位置: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 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功效:安神定志,舒筋利节,清 心导火。
主治: 颈淋巴结核、颈项强痛、 小便短赤、精神病、目眩、耳聋、 牙痛、颊肿、臂痛、震颤、癫痫、 瘫痪等。
(9)肩贞穴
位置: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 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功效: 清头聪耳,舒筋利节。
主洽:脑血管病后遗症、上肢肿 痛、肩胛酸痛、肩周炎、耳聋、耳 鸣、瘫痪等。
(10)鹏俞穴
位置: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 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功效: 化痰消肿,舒筋利节。
主治:脑血管病后遗症、肩胛酸 痛、臂痛无力等
(11)天宗穴
位置: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功效: 理气消肿,舒筋利节。
主治:上肢肿痛或麻痹、颊颌肿 痛、肩胛酸痛、乳房疾病、臂肘 痛、瘫痪等。
(12)秉风穴
位置: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 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功效: 止咳化痰,散风活络,舒 筋利节。
主治: 支气管炎、颈项强痛、臂 痛、麻痹等。
(13)曲垣穴
位置:在肩胛部, 冈上窝内侧 端,当儒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 点处。
功效: 疏风止痛,舒筋利节。
主治:肩臂疼痛麻痹、呼吸困难 等。
(14)肩外俞穴
位置: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 下,旁开3寸。
功效:祛风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 颈项强痛、肩背酸痛、肘臂 冷痛、低血压、胸膜炎、肺炎等。
(15)肩中俞穴
位置: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 下,旁开2寸。
功效: 疏经活络, 宣肺解表。
主治: 支气管扩张、肩臂酸痛、感 冒、咳嗽、哮喘、吐血等。
(16)天窗穴
位置: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 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功效: 利咽聪耳,清热散风。
主治:咽喉肿痛、颈项强痛、咽喉 炎、聋哑、耳鸣等。
(17)天容穴
位置: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 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功效: 消肿降逆,清热化痰。
主治: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 鸣、颊肿等。
(18)颧醪穴
位置: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 颧骨下缘凹陷处。
功效: 疏经止痛,清热散风。
主治:三叉神经痛、眼睑痉挛、 口 眼蜗斜、目痛、牙痛、面肿等,
(19)听宫穴
位置: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 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功效: 清脑聪耳。
主治:下颌关节炎、 外耳道炎、失 声、 耳聋、耳鸣、 眩晕 头痛、耳 痛、 牙痛等。

急求人体三百六十五穴位名称!(另外头上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越详细越好)谢谢!身家财富都悬赏了!

头部穴位
(正面):
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
(背面):
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
(侧面):
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
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
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
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
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
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02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