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胃脘下俞穴
【类属】经外奇穴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
【定位】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下推1个椎体,下缘旁开2横指处。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应用】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呕吐,咽喉干燥,腹痛呕逆,肋间神经痛等。
【保健】胰腺炎患者经常按摩胃脘下俞,可收到良好的消炎、止痛效果。
【艾灸】可灸
【刺灸】针向嵴柱方向斜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或沿肋间传至前胸部。针刺时不可直刺过深。
【配伍】
配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足三里穴、太溪穴治糖尿病。
配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治呕吐。
【文献】
《备急千金要方》: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俞三穴各百壮。
艾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艾灸可以治疗我们身体的许多疾病,同时也可以预防疾病。那今天就来说一说,胃寒艾灸哪个部位最有治疗效果。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胃寒艾灸哪个部位
①脾俞、胃俞: 腹为阴,背为阳,脾俞、胃俞是脾和胃的背俞穴,是阳气进入脾胃的通道,调理胃寒首先就要灸它们。
②中脘: 中脘穴处于胃的中部,有温中健脾、行气止痛的功效,胃寒必灸,可直接取到直接温胃的作用。
③神阙: 热力承受强,常灸可补中气。
④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之下合穴,此穴和胃之间有一条直达途径,艾灸它可补充胃气,以对抗胃寒。
注:主要针对上脘、中脘、下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等穴位。
胃寒可使用艾灸盒灸整个腹部
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在上腹部全覆盖移动艾灸,灸整个腹部的原因,也是在于胃部在靠前腹部,而不是靠后背部,腹部的温暖对于胃寒的治疗也是很有效的。
胃寒艾灸的时间
背部和腹部每穴30-40分钟,腿部每穴15-20分钟,胃痛难忍时可一日多次,直到好转。
胃寒艾灸也可配合穴位按摩治疗
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推按两胁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常按摩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治疗胃寒的小偏方
①鲜姜、白糖治胃寒痛
鲜姜500克(细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坚持吃一星期,一般都能见效;如没彻底好,再继续吃,直至好为止。
②白酒烧鸡蛋治胃寒
二锅头白酒50克,倒在茶盅里,打1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熟了,早晨空胃吃。轻者吃一、二次可愈。注意鸡蛋不加任何调料。
中脘穴是任脉的一个穴道。中脘穴是胃之募穴(脏腑经气聚集于胸腹部的俞穴),是胃经的灵魂俞穴,胃病多取中脘穴。八会穴中的腑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的会穴。对调养脾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脘对应于解剖学中胃脘的正中部。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分。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如下图所示)
中医学称“用穴如用药”,且无任何副作用,直接见效果。比任何的外在介入治疗都安全。人体的经络穴位共有365个穴,中腕穴是临床常用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发挥神奇的作用。
中脘穴就像与生俱备的人体药箱,我们身上的365个穴位也被医家先辈们称之为人体自带的大药房。
胃的功能 胃喜热,最怕寒冷,指的是进食饮食物的温度和属性。如果是胃部着凉也会导致胃脘部不舒,严重的会呕吐,腹泄。平时保健可用热水袋多热敷中脘,艾灸也可以。没有条件做艾灸的朋友,可以按摩中脘穴位。
经常的刺激中脘穴,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之功效。可祛除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中医临床上辅助治疗慢性肝炎的必选穴道。因中气虚弱导致的子宫脱垂症状也有显著疗效。
中脘、足三里、梁丘、承浆穴四个穴位组合,通治一切胃病,对于急性胃炎特效。可按摩可针灸。针灸需专业的医执业人员操作。
中脘拔罐有理气和中、行气除胀、降逆止呕、缓急止痛的作用。
我们经常听讲 “胃安则卧” 这说法,中医经典《内经》中明确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指出胃肠疾病与抑郁、焦虑等睡眠障碍相关疾病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治疗失眠从调理脾胃开始。可在睡前,在中脘穴、大腿部胃经上的梁丘和伏兔穴位拔罐10分钟。有助于改善睡眠,对于中轻度特别是脾胃虚寒的失眠患者,一般拔罐1-3次即可入安睡。
梁丘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梁丘穴位于人体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外侧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如下图所示
伏兔穴同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大腿外侧、髂前上嵴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缘上6寸。取穴方法:坐位,膝盖成90度弯曲,掌根对应髌骨底上缘,手指并拢将手掌放在大腿上,中指指尖的位置取穴。
婴幼儿积食、吐奶,可搓热手掌捂中脘。吃到不对的东西或冰冷的东西呕吐搓热手掌捂胃部也适用。
养胃的食物:小黄米最养脾胃。特别适用于脾胃功能虚寒、大病术后的休养。
战争年代,食物比较匮乏,从战场上抢救回来的死伤病患,术后的调养皆是以为小米粥为主,经济实惠又易得。不失为病术后养虚的最佳食疗。
在北方产妇的坐月子食疗方:小黄米熬红糖粥。产后百脉待虚,小米温养脾胃,红糖补铁佳,两者搭挡,可快速调补气血。
熬小米粥时一定要熬出米油来,可加些红枣、南瓜一起煲,口感更好。
所有保健手法,食疗方,一般在早上7:00-90:00辰时这个时间段操作进行,效果更佳。
中医讲:辰时是胃经当令,胃经是多气多血的经络,在辰时保健中脘效果更好,食疗吸收更优。早餐要吃好,从时辰养生来讲,吃早餐正对应的就是胃经当令的辰时。所以早餐我们一定要重视,要吃好,营养均衡,建议以流食的粥、面食为主,有助于胃的吸收,再配合中脘穴的保健,只要坚持做到,人人皆可脾胃气血充盈,吃嘛嘛香,身体健康棒棒哒。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