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神阙穴
【类属】属任脉
【出处】《针灸甲乙经》
【定位】腹中部,脐中央。
【取法】脐区,肚脐中央。
【主治】温阳救逆、利水固脱
【运用】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腹痛,泄泻,水肿,虚脱,久泻,痢疾,绕脐腹痛,便秘,肠癖下血,昏厥,痫证,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癃闭,小便不禁,五淋,疝气,中暑,角弓反张,泄痢,尸厥,风痫,水肿鼓胀,肠炎,产后尿潴留等。
【保健】经常揉脐(神阙穴),可防治小儿腹泻、疳积等:突然大汗淋漓、唇舌苍白、手脚冰冷之虚脱症,马上温灸神阙可起到急救作用。
【艾灸】艾条或艾炷隔盐灸。
【刺灸】禁刺。
【配伍】
配灸天枢穴、大肠俞穴治慢性肠炎。
配灸足三里穴治痢疾、肠鸣腹痛。
配灸百会穴、关元穴治虚脱。
配关元穴治久泄不止,肠鸣腹痛。
配百会穴治脱肛。
配石门穴治大腹水肿,小便不利。
配石门穴、天枢穴、气海穴治少腹疝气。
配关元穴重灸治中风脱证。
配水分穴、气海穴治绕脐痛。
配灸三阴交穴治五淋。
【文献】
《针灸甲乙经》: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恶疡遗矢者,死不治。
《针灸甲乙经》:水肿大平脐,灸脐中,无理不治。肠中常鸣,时上冲心,灸脐中。绝子,灸脐中,令有子。
《针灸大成》:主中风不省人事,腹中虚冷,伤败脏腑,泄利不止,水肿,鼓胀,肠鸣,状如流水声,腹痛绕脐,小儿奶利不绝,脱肛,风痫,角弓反张。
《类经图翼》:故神阙之灸,须填细盐,然后灸之以多为良,若灸之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若灸少,则时或暂愈,后恐复发,必难救矣。但夏月人神在脐,乃不宜灸。
《万病回春》:治阴证冷极,热药救不回者,手足冰冷,肾囊缩入,牙关紧急,死在须臾,用大艾炷灸脐中,预将蒜捣汁擦脐上,后放艾多灸之。
《神灸经纶》:凡卒中风者,此穴最佳。罗天益云:中风服药,只可扶持,要收全功,灸火为良。盖不惟追散风邪,宣通血脉,其于回阳益气之功,真有莫能尽述者。
《医宗金鉴》:主治百病,及老人虚人泄泻,又治产后腹胀,小便不通,小儿脱肛等证。
取穴方法:仰卧,神阙在腹中部,于脐窝中点取穴。
神阙穴位于脐区,脐中央。仰卧取穴。
解剖位置: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神阙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层次解剖: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
神阙穴意义: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标记。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冷缩后由天部归降地部,小部分循任脉上行。
功效作用:收降浊气,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神阙穴有回阳固脱、健运脾胃等作用。
肚脐眼下1寸、1.5寸、2寸、3寸分别是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取本人拇指末节的横纹宽度为一寸,以测量穴位的位置。
肚脐眼是神阙穴。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属先天真息状态。婴儿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有神阙,生命将不复存在。
肚脐通常可以是一个小凹陷或是一个小突出,下面的腹部肌肉形成一个凹陷。肚脐会带来一定的组织弱化并使它易受脐疝气的影响。肚脐是柔弱的部分,日常要注意保护,不可受冷或手抠等。
扩展资料:
夏日汗流量大,身体上的污垢很容易随汗进入脐眼而沉积。每天用温热的清水加中性沐浴液擦洗脐周及脐眼,以清除污垢,防止病菌滋生。但不宜用力搓揉,以免弄伤皮肤发生感染。
脐周是肠胃部位,容易受凉,所以要防止脐部着凉。早、晚天气较凉爽时或者阴雨天气温较低时最好不要穿露脐装;电扇、空调的凉风不要对着脐部猛吹;穿露脐装骑摩托车或自行车时车速不宜太快;睡眠时应在腹部盖上薄物或使用护脐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阙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