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经络穴位

建里穴

时间: 2023-02-11 21:56:48

建里穴

【穴位】建里穴

【类属】任脉,是足太阴脾经、任脉的交会穴。

【出处】《针灸甲乙经》

【定位】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取法】上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上4横指处

【主治】健脾理气、和胃消积

【运用】脾胃疾患等:如胃脘痛,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消化不良,腹胀身肿,腹痛肠鸣,腹膜炎,腹直肌痉挛,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水肿,胃脘疼痛,腹中切痛,肠鸣,真心痛,胸闷,支满,腹痛,泄泻[方剂,不嗜食,身肿,胃扩张,胃溃疡,腹肌痉挛等。

【保健】按压揉摩建里穴,常用来治疗胃痛、食欲不振、腹痛等病。

【艾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刺灸】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孕妇慎用。

【配伍】

配内关穴、公孙穴治胃痛。

配上脘穴、足三里穴、天枢穴治腹胀、消化不良。

配水分穴、太溪穴、照海穴治水肿。

配水分穴治肚腹肿胀,呕哕。

配内关穴治胸中苦闷,呃逆。

配中脘穴治霍乱肠鸣,腹痛胀满,弦急上气。

配水分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治腹胀水肿。

【文献】

《针灸甲乙经》:心痛上抢心,不欲食,支痛引膈,建里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心下痛,不欲食,呕逆上气,腹胀身肿,针入五分,留十唿,可灸五壮止。

《针灸大成》:主腹胀,身肿,心痛,上气,肠中疼,呕逆,不嗜食。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兼水分治肚腹肿胀。

《百症赋》: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

《普济方》:治肠中疼痛,针入一寸二分,灸亦良。

《类经图翼》:一云宜针不宜灸,孕妇尤忌之。

大人积食害处也很多,严重者可致脱水,可别不放心上

美食 ,是多么美好的一个词,沉浸在 美食 里就可以忘却所有的烦恼,专心吃吃吃,长期吃的多,或者突然暴饮暴食,都很容易造成积食。
提到积食,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小儿的病,因为小儿消化系统不够完善,而且不会表达,很容易就会主动吃多或者被动吃多,然后消化不了造成小儿积食。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成年人也会积食,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者消化功能弱,脾胃不好,都很容易导致积食。
积食是一种会让人很不舒服的病,可能会出现腹部胀满,腹痛,食欲不振,口臭,呃逆,睡眠不佳等症状,还有可能引发便秘或者腹泻,长时间的积食状况得不到改善的话,就会出现精神萎靡,皮肤暗沉粗糙发黄等。积食后,如果受凉出现发烧症状,很有可能会引发上吐下泻,严重者或可致脱水,这种情况就必须要去医院就诊输液补水。
积食的原因有很多。平素吃的多,消化不及时,下一顿就又开始了,就会造成积食;一顿吃的多,短时间内消化不了造成积食;突然开始暴饮暴食,进食量超过平时消化功能上限,必然会引起积食;饮食不定,比如前一天只吃一顿,第二天连吃多顿,这种情况也是很容易积食的。
在出现积食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来尽快减轻积食症状呢?少进食,先让肚子里的积食消化掉;适当地做一些轻缓运动,积食的情况下身体不舒服,不适合做跑步这样的剧烈运动,散步,慢走比较合适;按摩穴位。

在中医上有句话叫做“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在腹部,也有一些治疗积食的穴位。

任脉上有5个穴位。上脘穴:前正中线,脐中上5寸;中脘穴:前正中线,脐中上4寸;建里穴:前正中线,脐中上3寸;下脘穴:前正中线,脐中上2寸;水分穴:前正中线,脐中上1寸。这几个穴位均位于前正中线上,肚脐上面的位置。而且都能治疗胃痛,腹胀,积食,呕吐,肠鸣,泄泻。

还有经外奇穴也可以治疗积食。脐中四边穴:脐中以及脐中上下两旁各一寸的5个穴位,脐中神阙穴,上水分,下阴交,左右旁开一寸取穴。主治腹部疼痛,胃扩大,积食,肠鸣,胃痉挛,慢性肠炎等。四缝穴:第2、3、4、5手指掌面,第一个指关节和第二个指关节的横纹中间,左右手掌共8个。主治胃痛,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四缝穴还对小儿惊风和小儿疳积有奇效。
按摩这几个穴位都可以起到消食化积,导滞和胃的功效。除此之外,任脉上的几个穴位,还能够调节阴经经气。但是需谨记,孕妇不可按摩这几个穴位。四缝穴位置不宜按摩,可以用拇指掐揉。

笔记:足太阴脾经穴位讲解(二)

4.商丘穴

位置:脚后跟到踝裸处与胫骨交接的缝里面。

针法:直针进。

脾经的经穴,属性是金(阴经井荣俞经合对应木火土金水),土生金,故是子穴。

子穴治实证,泻之。有助孕的效果。

5.三阴交穴(大穴)

位置:踝裸上三寸处骨头的后面。

是三条阴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处。

用于诊断。不管是淤血、肿瘤,三阴交都会有压痛点。

治症:痛经,灸三阴交(远取穴)。腹部的问题,男女都可用。几乎所有的妇科病都可用。水肿、脚积水、小便不利,可用三阴交消导。

是妇科大穴,妇女平常可多灸。

6.漏谷穴

位置:从三阴交穴再上三寸(内踝裸上六寸)。

禁灸。

脾经的络穴,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连的地方。

治水要深针,大概一寸半。针的深浅视病人需要(即病的深浅)而定。

7.血海

位置:用手按住犊鼻,手掌正好把膝盖骨盖住,盖住后,大拇指指尖到处就是血海穴。

治疗痛经、滴漏不止或月经不来。

8. 奇穴:百虫窝

位置:血海穴往下从侧面看一寸处即是。

可用于诊断,如果按到会痛,就是虫(疣虫、蛔虫)在里面。

用于治疗,按压痛就针此穴,痛立止,虫病好。

9.箕门穴与冲门穴

(1)箕门穴

位置:从血海直上五寸处。

少用,按近取穴定义,对阴部的病有帮助。

(2)冲门穴

位置:从曲骨外开四寸处。

扎此穴不便,可用脾经的子穴或母穴,或者采用对称治疗,用云门穴。

女人生完小孩胎盘下不来,也可用此穴。

10.府舍穴至腹哀穴(都很少用)

(1)府舍穴

位置:从曲骨上一寸在外开四寸即是。

(知道穴道经络走向即可。任脉在中间外开四寸是脾经,外开二寸是胃经。)

(2)腹结穴

位置:肚脐下二寸(石门),再外开四寸即是。

(3)大横穴

位置:神阙(肚脐)外开四寸处。

大部分是治疗肠胃方面,如泻利、拉肚子,都可以在这附近取穴。

(4)腹哀穴

位置:建里穴外开四寸。

治症也是腹部肠胃问题,大便不顺、胃不消化。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