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经络穴位

肓俞穴(肓俞怎么读?)

时间: 2023-02-11 22:09:27

肓俞穴

【穴位】肓俞穴

【类属】属足少阴肾经,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

【出处】《针灸甲乙经》

【定位】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取法】仰卧,肚脐旁开半横指处。

【作用】理气止痛,润肠通便

【主治】理气止痛:腹痛绕脐,疝气,腰脊痛。调理肠胃:呕吐,腹胀,痢疾,泄泻,便秘。现用于疝气,胃痉挛,肠炎,肠麻痹,膀胱炎等。

【保健】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肓俞穴,每次3~5分钟,可治腹痛、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疝气等疾病。

【艾灸】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刺灸】直刺0.5~1.0寸,局部有酸胀感,并向下传导。宜缓慢进针,以免伤及小肠。

【配伍】

配大敦穴、归来穴治疝气痛,腹痛。

配合谷穴、天枢穴治便秘,泄泻,痢疾。

配天枢穴、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治腹胀、腹痛。

配大敦穴、隐白穴、三阴交穴治疝气

【文献】

《针灸甲乙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大肠寒中,大便干,腹中切痛。

《备急千金要方》:大腹寒疝。《针灸聚英》:腹满响响然不便,心下有寒,目赤痛从内眦始。

《百症赋》:肓俞、横骨,泻五淋之久积。

《针灸大成》:主腹切痛,寒疝,大便燥,腹满响响然不便,心下有寒,目赤痛从内眦始。

《循经考穴编》:腹膨满,奔响寒疝。

肓俞怎么读?

拼音:huāng shù。

英文参考:

HuāngshūKI16[中国针灸学词典]。

huāngshù[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16[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I16[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名称释义

(1)肓俞。肓,心下隔膜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膏脂之类。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膏脂之物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输体表,故而得名。

(2)盲俞。盲,昏暗之意,指本穴内外输的气血物质为膏脂,浑浊不清,有别于肾经经水应有的清也。俞,输也。盲俞穴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胞宫外传的膏脂之物。理同肓俞穴名解。子户名意与盲俞穴同。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肓输简介,有什么功效?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肓俞穴的别名 4 出处 5 穴名解 6 特异性 7 所属部位 8 肓输穴的定位 9 肓输穴的取法 10 肓输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肓输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肓输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肓输穴的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肓输 1 拼音 huāng shū

2 概述 肓输为经穴别名,即肓俞[1]。见《针灸穴名解》。

穴位 肓俞 汉语拼音 Huangshu 罗马拼音 Huangshu 美国英译名 Mang Locus 各


号 中国 KI16 日本 16 法
国 莫兰特氏 R16 富耶氏 R16 德国 N16 英国 K16 美国 Ki16

肓俞为经穴名[2](Huāngshù[3]KI16)。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2]。肓俞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2]。肓即肓膜,俞即输注,肾经之气由此输注肓膜,故名肓俞[2]。肓俞穴主治胃肠,二阴等疾患:如腹部胀满,肠鸣切痛,黄疸,泄泻,大便干燥,疝气,五淋,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疝痛,小便淋沥,月经不调,腰脊痛,现代又多用肓俞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习惯性便秘,肠炎,痢疾,胃痉挛,肠麻痹,尿道炎,膀胱炎,角膜炎等。

3 肓俞穴的别名 肓输[1]、肓腧[1]。

4 出处 《针灸甲乙经》:大肠寒中,大便干,腹中切痛,肓俞主之。

5 穴名解 肓即肓膜,俞即输注,肾经之气由此输注肓膜,故名肓俞[2]。

肓,指肓膜。俞,同腧,意指腧穴。《医经精义》说:“肓俞,肓膜之要会在此也,入于肾,上络心,循喉咙,挟舌本。”本穴平脐,与足太阳之肓门前后相应。内循三焦油膜,互为传导。其所治症,多与足太阳之膏肓、胞肓等穴意同。盖本穴通于诸肓之膜,而为之俞也,因名肓俞。[1]

6 特异性 肓俞为足少阴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

7 所属部位 上腹[4]

8 肓输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肓俞穴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3]。

肓俞穴位于腹部,脐中旁开0.5寸。仰卧取穴[2]。

肓俞穴位于脐中(神阙)旁开0.5寸处[5]。

另说脐中旁开1寸(《针灸大成》);脐中旁开1.5寸(《针灸资生经》)。

肓俞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

肓俞穴在上腹的位置

肓俞穴在上腹的位置(肌肉)

肓俞穴在上腹的位置(内脏)

肓俞穴在上腹的位置

9 肓输穴的取法 仰卧位,平神阙(任脉)旁开0.5寸处取穴。

肓俞穴位于腹部,脐中旁开0.5寸。仰卧取穴[2]。

仰卧位,当脐中旁开0.5寸处取穴[6]。

10 肓输穴穴位解剖 肓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血管分布同大赫。为第十肋间神经分布处。皮肤由第九、十、十一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脐部为腹白线形成的疏松疤痕,与表面的皮肤合,形成皮褶。脐周围的浅静脉通过胸腹壁浅静脉,附脐静脉、腹壁浅静脉和腹壁上下静脉、腰静脉、肋间静脉等的属支,沟通了上下腔静脉系和门静脉系之间的吻合。腹腔内穴位相对应的器官主要是大网膜、小肠等。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2]。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7]。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0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分布;深层有第10肋间神经肌支和腹壁上,下动脉分支分布[7]。

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并有腹壁下动、静脉的肌支通过[5]。

11 肓输穴的功效与作用 肓俞穴具有理气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

肓俞穴有调肠理气、温中利尿的作用。[2]

肓俞穴系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之会穴,有宽胸理气之功,主治腹痛,泄泻,便秘[1]。

12 肓输穴主治病证 肓俞穴主治胃肠,二阴等疾患:如腹部胀满,肠鸣切痛,黄疸,泄泻,大便干燥,疝气,五淋,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疝痛,小便淋沥,月经不调,腰脊痛,现代又多用肓俞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习惯性便秘,肠炎,痢疾,胃痉挛,肠麻痹,尿道炎,膀胱炎,角膜炎等。

肓俞穴主治胃肠、二阴等疾患。如腹部胀满、肠鸣切痛、黄疸、泄泻、大便干燥、疝气、五淋等[2]。

肓俞穴主治腹痛,腹胀,呕吐,泄泻,便秘,疝痛,小便淋沥等[5]。

肓俞穴主治呕吐,腹痛,腹胀,泄泻,便秘;月经不调;疝气;腰脊痛[6]。

肓俞穴主治腹痛、腹胀、呕吐、便秘、泄泻[7]。

现代又多用肓俞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习惯性便秘、肠炎、痢疾等[2]。

1. 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肠炎,痢疾,习惯性便秘,肠麻痹;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道炎,膀胱炎;

3. 其它:角膜炎。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2][5]。

直刺1~1.5寸[6][7],局部有酸胀感[6],并向下传导[6]。

注意:肓俞穴宜缓慢进针,以免伤及小肠[6]。

13.2 灸法

可灸[2][7][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5]。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4 肓输穴的配伍 肓俞穴配大敦、归来,有疏肝调肠,理气活络的作用,主治疝气痛,腹痛。

肓俞穴配合谷、天枢,有清阳明热,疏调肠腑作用,主治便秘,泄泻,痢疾。

肓俞配天枢、中脘、内关、足三里,治腹胀、腹痛[6]。

肓俞配大敦、隐白、三阴交,治疝气[6]。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大肠寒中,大便干,腹中切痛。

《备急千金要方》:大腹寒疝。

《针灸聚英》:腹满响响然不便,心下有寒,目赤痛从内眦始。

《百症赋》:肓俞、横骨,泻五淋之久积。

《针灸大成》:主腹切痛,寒疝,大便燥,腹满响响然不便,心下有寒,目赤痛从内眦始。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