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经络穴位

阴谷穴

时间: 2023-02-11 22:10:21

阴谷穴

【穴位】阴谷穴

【类属】属足少阴肾经,是足少阴肾经的合穴,五行属水。

【出处】《灵枢·本输》

【定位】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取法】微屈膝,在腘窝横纹内侧可触及两条筋,两筋之间凹陷处。

【作用】益肾调经,理气止痛

【主治】调理肾气:阳痿,月经不调,崩漏,疝痛,阴中痛,小便难;癫狂,精神分裂。通经活络:膝股内侧痛。现用于尿路感染,阴道炎,阴部瘙痒等。

【保健】用食指指腹揉按阴谷穴,力度适中,每次揉按1~3分钟,可治疗阳痿、早泄、遗精、前列腺炎等男性功能障碍疾病。

【艾灸】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不宜瘢痕灸。

【刺灸】直刺0.5~1.0寸,局部有麻胀感,可扩散至腘窝部,有时亦可向足跟扩散。

【配伍】。

配肾俞穴、关元穴治阳痿,小便难。

配曲池穴、血海穴、曲骨穴治阴痛,阴痒。

配关元穴、气海穴、肾俞穴治淋证。

配关元穴、交信穴、三阴交穴治崩漏。

配肾俞穴、命门穴、关元穴、三阴交穴、阴陵泉穴治小便淋沥不尽。

【文献】

《针灸甲乙经》:男子如蛊,女子如阻,寒热,少腹偏肿,阴谷主之。狂癫,阴谷主之。妇人漏血,腹胀满,不得息,小便黄,阴谷主之。舌纵羡下,烦闷,阴谷主之。

《针灸大成》:主膝痛如锥,不得屈伸。《循经考穴编》:阴囊湿痒,带漏不止。

《百症赋》: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程。《针灸聚英》:妇人漏下不止。

《医宗金鉴》:舌纵涎下,腹胀烦满,溺难,小腹疝急引阴,阴股内廉痛为痿痹,及女人漏下不止。

《通玄歌》:连脐腹痛,泻足少阴之水。

笔记:足少阴肾经(三)

4.大钟、水泉与照海穴

(1)大钟穴

位置:脚后跟骨头与大筋交接点的地方即是。

足少阴肾经的络穴,别走太阳经。

治症:络穴和原穴一样,虚实都可以治疗。实症如小便排不出来,虚症如腰酸痛。

络穴,做补泻时按照它的虚实来做补泻。

(2)水泉穴

位置:太溪穴下来到骨边处。

治症:后跟痛。左脚后跟痛扎右脚,右脚后跟痛扎左脚。也可治月经停经不来。

(3)照海穴

位置:内踝裸下五分的地方。

照海穴管阴跷脉。

治症:癫痫病,痫病夜发灸照海穴。

女人治疗月经上,出现 逆经 (每月固定流鼻血),就 用照海穴 。(据说目前西医是没办法治疗的)

5.复溜、交信与筑宾穴

(1)复溜穴
位置:太溪穴正直上二寸处。
复溜是肾经的母穴,也是经穴,属金,金生水,故是肾经母穴。
治症:肾家的虚症,可以在复溜上治疗。水肿、小便不出、肚子肿胀腹鼓。
灸复溜可以让脚热起来。
下针要在下五分处。
(2)交信穴
位置:复溜穴往前一寸到骨头边,就是交信穴。
阴跷脉的郄穴。
治症:女子月事不止或滴漏不止。阴挺,子宫颈下垂。
下针直下。
(3)筑宾穴
位置:太溪穴直上五寸,再往后开一寸。
阴维脉的郄穴。
筑宾穴跟曲池穴这两个穴道是呼应的。
治症:筑宾穴是肚脐以下的消炎、解毒穴,也可镇痛(肚脐以上是曲池)。
皮肤痒治疗

若病人全身皮肤痒,下针合谷,因为合谷是气脉。再下针曲池,上半身就不痒了。下半身是筑宾,三阴交是三条阴经的交会,血海有清血作用。

所以全身皮肤痒可以扎合谷、曲池、筑宾、血海、三阴交五个穴道。针下去痒就去掉了。

如果起很多皮肤癣、干癣,在委中放血。这是针灸治疗皮肤病很好的穴道。

6.阴谷穴与横骨穴
(1)阴谷穴
位置:腿内侧两个筋的中间(见图),即在委阳穴挨着的大筋内侧,与委中、委阳在一条直线上。
阴谷穴是合穴,属水,肾经是水经,故阴谷穴是肾经本穴。
治症:本穴虚、实症都治疗。水生木,当遇到肝、胆虚症时,可补肝胆,也可泻金家大肠经和肺经的实症。也是妇科大穴,可治白带。
针时无所谓补泻,引到气,水的性就出来了。

(2)横骨穴

位置:曲骨外开一寸的距离。

横骨穴是冲脉、少阴交会的地方。

治症:近取穴,男人失精梦遗。

腿部的穴位有几个?在哪里?

1.膝眼穴
〖标准定位〗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取穴〗患者屈膝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髌韧带与髌内侧支持带之间、膝关节囊。分布有隐神经的髌下支。
〖功用〗活血通络,疏利关节。
〖主治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病,髌骨软化症等。
〖刺灸法〗屈膝,从前外向后内或从前内向后外斜刺0.5-1寸,可灸。
2.梁丘穴 Liáng Qīu(ST34)
〖取穴方法〗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疾病〗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尿血。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 1~1.2寸。
〖附注〗 足阳明经郄穴。
梁丘穴足阳明郄穴。
〖别名〗鹤顶穴,跨骨穴。
〖穴义〗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3.复溜穴Fù liū(KI7)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解剖〗在比目鱼肌下端移行于跟腱处之内侧;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主治疾病〗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脉微细时无,身热无汗,腰脊强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后溪穴、阴郄穴治盗汗不止;配中极穴、阴谷穴治癃闭。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附注〗肾经经穴。
〖别名〗伏白穴,昌阳穴。
〖穴义〗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再次吸热蒸发上行。4.阴谷穴Yīn gǔ(KI10)
〖取穴方法〗位于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解剖〗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间;有膝上内侧动、静脉;布有股内侧皮神经。
〖主治疾病〗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照海穴、中极穴治癃闭;配大赫穴、曲骨穴、命门穴治寒疝、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直刺0.8~1.2寸;
〖附注〗肾经合穴。
阴谷穴合穴,属水。
〖穴义〗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汇合并形成大范围的水湿云气常5.血海穴 Xuè hǎi(SP10)
〖取穴方法〗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解剖〗 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主治疾病〗 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配曲池穴治瘾疹。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别名〗百虫窝穴,血郄穴。
〖穴义〗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6.承山穴 Chéng shān(BL57)
〖取穴方法〗 人体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解剖〗 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股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疾病〗 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肠俞穴治痔疾。
〖刺灸法〗 直刺1~2寸。
〖别名〗鱼腹穴,肉柱穴,伤山穴,鱼肠穴,肠山穴,鱼腹山穴,玉柱穴,鱼腰穴。
〖穴义〗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7.解溪穴 Jiě Xī(ST41)
〖取穴方法〗 位于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解剖〗 在拇长伸肌膜与趾长伸肌胫之间;有胫前动、静脉;浅部当腓浅神经,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人体穴位配伍〗 配阳陵泉穴、悬钟穴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行为“经”。
解溪穴经穴,属火。
〖别名〗草鞋带穴,鞋带穴。
〖穴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流四方。8.委中穴 Wěi zhōng(BL40)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解剖〗 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
〖主治疾病〗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肠俞穴治腰痛。
〖刺灸法〗 直刺 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附注〗 足太阳经所入为“合”。
委中穴合穴,属土。
〖别名〗腘中穴,郄中穴,血郄穴。
〖穴义〗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9.足三里穴 Zú sān lǐ(ST36)
〖取穴方法〗 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 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疾病〗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中脘穴、梁丘穴治胃痛;配内关穴治呕吐;配气海穴治腹胀;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痛;配阳陵泉穴、悬钟穴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养志保健。
〖刺灸法〗 直刺1~2寸。
〖附注〗 (l)足阳明经所人为“合”。 (2)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3)参考资料:a.据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 b.据报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c.据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该穴,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 d.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别名〗三里穴,下陵穴,胃管穴,鬼邪穴,下三里穴。
〖穴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较大的气血常
10.阳陵泉穴 Yáng líng quán(GB34)
〖取穴方法〗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主治疾病〗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人体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可灸。
阳陵泉穴合穴,属土,筋会。
〖别名〗筋会穴,阳陵穴。
〖穴义〗胆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11.阴陵泉穴 Yīn líng quán(SP9)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疾病〗 腹胀,腹痛,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肝俞穴、至阳穴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穴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 1~2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别名〗阴陵穴。
〖穴义〗脾经气血在此会合。
12.三阴交穴 Sān yīn jiāo(SP6)
〖取穴方法〗 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疾病〗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治肠鸣泄泻;配中极穴治月经不调;配子宫穴治疗阴挺;配大敦穴治疝气;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附注〗 (1)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2)孕妇禁针。
三阴交穴足少阴厥阴太阴之会,足太阴络。
〖别名〗承命穴,太阴穴,下三里穴。
〖穴义〗足三阴经气血在此交会。
13.百里穴 取穴方法:
百里穴位于腿的后侧,从弯曲膝盖时的皱纹5厘米左右下中央称为“百里穴”。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可以治疗风湿疼痛,对于懒散性格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详情见于相关网页:治疗懒散、治疗风湿疼痛。
 补充内容:
内踝尖穴
【标准定位】内踝尖位于足内侧面,内踝的凸起处。
【取穴】患者正坐位或侧卧位取穴。
【功用】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牙痛,腓肠肌痉挛。
【刺灸法】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外踝尖穴
【标准定位】外踝尖位于足外侧面,外踝的凸起处。
【取穴】患者正坐位或侧卧位取穴。
【功用】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牙痛,腓肠肌痉挛。
【刺灸法】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太渊穴(手太阳之腧、肺之原穴)
定位:仰掌,腕横纹之桡侧凹陷处。
主治病症:支气管炎、百日咳、流感、哮喘、肺结核、多种原因所致的胸痛。桡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备考:八会穴之一,脉会太渊。别名太泉、大泉、鬼心。太,大也;渊,深也。位于寸口为诸脉之汇,通达诸经。《针灸甲乙经》:“咳逆烦闷不得卧,胸中满,喘不得息,背痛,太渊主之。”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