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太溪穴
【类属】《灵枢·本输》属足少阴肾经,是足太阴肾经的输穴和原穴,五行属土。
【出处】《灵枢·本输》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取法】坐位垂足,由足内踝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即是。
【作用】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主治】咽喉,胸肺,心神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咽喉肿痛,舌本出血,食噎不下,咳嗽咳血,哮喘,烦心,嗜卧,痴呆,疟疾,腰嵴强痛,小便淋沥,足跟肿痛,咽痛,气喘,咳血,足跟痛,月经不调,咳嗽,咯血,癃闭,尿频,遗尿,便秘,腰痛,现代又多用大钟穴治疗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口腔炎,食道狭窄,尿潴留,精神病,淋病等。
【保健】用拇指指腹由上往下刮太溪穴,每日早晚左右足各刮1~3分钟,可调节和缓解肾炎、膀胱炎、遗尿、遗精等病症。
【艾灸】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刺灸】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触电感向足底放散。
【配伍】
配少泽穴治咽喉炎,齿痛。
配飞扬穴治头痛目眩。
配肾俞穴、志室穴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配关元穴、中极穴、肾俞穴、膀胱俞穴治小便频数。
配大陵穴、神门穴、三阴交穴治失眠。
配肾俞穴、命门穴、志室穴、腰阳关穴、委中穴治肾虚腰痛。
配太冲穴、风池穴治头痛、眩晕。
配三阴交穴、听官穴、听会穴治耳鸣、耳聋。
【文献】
《黄帝内经灵枢·厥病》: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
《针灸甲乙经》: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少腹热、嗌中痛、腹胀内肿、涎下、厥心痛、如锥针刺,大溪主之。疟、咳逆心闷不得卧、呕甚、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寒厥足热,太溪主之。胸胁喘满、不得俯仰、溃痈、咳逆上气、咽喉喝有声,太溪主之。厥气上逆,太溪主之。
《医宗金鉴》:消渴,房劳,妇人水蛊,胸胁胀满。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太溪、昆仑、申脉,最疗足肿之逆。
1、太溪穴位置:足内侧。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2、太溪穴是人体穴位之一,是足少阴原穴。其双侧对称,也就是两个。如《九针十二原》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穴,太溪二。”
3、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
1、太溪穴位于足内侧,足内踝(高点)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即: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
2、太溪穴是人体穴位之一,是足少阴原穴。其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其双侧对称,也就是两个。如《九针十二原》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穴,太溪二。”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