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行间穴
【类属】属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肝经五输穴的荥穴,五行属火。
【出处】《灵枢.本输》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法】坐位,在足背部第1、第2两趾之间连接处的缝纹头处。
【作用】调理肝肾,清热熄风。
【运用】头目、肝肾、前阴、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雀目内障,目赤红肿,迎风流泪,疝气,茎中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癓瘕积聚,遗精白浊,遗尿,癃闭,厥证,善惊,癫疾,中风,急慢惊风,厥心痛,咳逆,呕吐,胸胁痛,少腹肿,手足拘急,四肢厥冷,脚气红肿,消渴,便秘,身热,喉痹,口眼斜,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胁痛,小便不利,崩漏,癫痫,痛经,带下,头顶痛,眩晕,面瘫,口苦,黄疸,急躁易怒,尿痛,经闭,月经过多,足背肿痛,足趾麻木,现代又用行间穴治疗神经性头痛,高血压,视神经萎缩,青光眼,肋间神经痛,睾丸炎,肠疝痛,消化不良,糖尿病,雀目,失眠,遗精,干湿脚气,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阴茎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精神经分裂症,脑血管后遗症,淋疾,胃脘胀痛,呃逆腹胀,急慢性腰腿痛,膝部扭伤及慢性劳损,咳嗽气喘,齿痛喉痹,疔疮痈肿,腹膜炎,牙痛,失眠,足跟痛等。
【保健】直刺0.5~0.8寸。另有记载:常规消毒后,取毫针略向上斜刺该穴0.5-1寸深,使局部酸胀向足背放射,留针20-30分钟。一边用中指指腹强压行间穴,一边吐气,有轻微疼痛感,重复按压2~3分钟,可缓解头痛、耳呜耳聋、失眠。
【艾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刺灸】直刺0.5~0.8寸。另有记载:常规消毒后,取毫针略向上斜刺该穴0.5-1寸深,使局部酸胀向足背放射,留针20-30分钟。
【配伍】
配神庭穴治流泪。
配睛明穴治青光眼、降眼压。
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
配中脘穴、肝俞穴、胃俞穴治肝气犯胃之胃痛。
配中府穴、孔最穴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配睛明穴、太阳穴治疗目赤肿痛。
配环跳穴、风市穴治疗腰膝脚痛。
配百会穴、风池穴、合谷穴、曲池穴、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头痛、高血压。
配百会穴、风池穴、率谷穴治疗偏头痛。
配三阴交穴、地机穴、气海穴治疗痛经。
【文献】
《黄帝内经灵枢·厥病》: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行间、太冲。
《针灸甲乙经》:溺难痛,白浊,卒疝,少腹肿,咳逆,呕吐,卒阴跳,腰痛不可以俯仰,面黑热,腹中膜满,身热厥痛,行间主之。善惊,悲不乐,厥,胫足下热,面尽热。一渴,行间主之。腹痛,上抢心,心下满,癃,茎中痛,怒瞋不欲视,泣出,长太息,行间主之。癫疾,短气,呕血,胸背痛,行间主之。喉痹,气厥,口呙,喉咽如扼状,行间主之。月事不利,见血而身反败阴寒,行间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心痛,色苍苍然,如死灰状,然终日不得太息。
《针灸大成》:主呕逆,洞泄,遗溺癃闭,消渴嗜饮,善怒,四肢满,转筋,胸胁痛,小腹肿,咳逆呕血,茎中痛,腰痛不可以俯仰,腹中胀,小肠气,肝心痛,色苍苍如死灰状,终日不得太息,口呙,癫疾,短气,四肢逆冷,嗌干烦渴,瞑不欲视,目中泪出,太息,便溺难,七疝寒疝,中风,肝积肥气,发痃疟,妇人小腹肿,面尘脱色,经血过多不止,崩中,小儿急惊风。
《医宗金鉴》:治小儿急慢惊风,及妇人血蛊癥瘕,浑身肿,单腹胀等证。
《胜玉歌》:行间可治膝肿病。
《百症赋》: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竭。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
中医认为“血为女子之本。”俗话说“守得一份血,就留住一份青春”,补血活血养血是女人一生必做的事情。
行间穴为肝经荥穴。荥主身热, 故有清泻肝胆实火、利头目之功 ,主治头痛、目赤痛、眩晕、失眠等症状。行,行走、流动、离开;间,二者当中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
血海穴看似普通,但按摩血海穴有化血为气之效,常言道,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的地方,拍打或按摩血海穴, 能够化血为气、运化脾血。
取穴位置
行间穴
位于足背侧,在拇趾和第二趾之间取穴。
血海穴
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在中医看来,脸色发黄一般跟气血不足、脾胃虚弱有关 。而不管是气血还是脾胃,都与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肝主藏血,如果肝血不足的话,血液可能流不到脸部,从而引起脸色的变化。肝血不足或肝火过旺还会影响到脾胃的正常功能,使气血化生不足,同样会影响到脸。
有的时候你会发现,脸色发黄的人往往是那些工作压力大、心情郁闷的人, 而中医认为肝气郁结又是造成心情不畅的重要原因。
肝气郁结会使气血瘀滞,脸色也会发黄。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女性,遇到事情总是闷在心里,不会倾诉出来,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感到胸闷、不想吃东西、肚子胀,甚至经常打嗝、叹气,脸色也慢慢变得暗沉发黄,有的人甚至还会长出色斑。
这种斑中医叫做“肝斑”,因为长出斑的原因在于肝气郁结。
肝经不顺的人也会经常生闷气,感觉心情郁闷,当然也会有“面子”问题。肝经的路线从足至头,行经面部,肝经不通,会造成血液运行不畅,脸色也会慢慢变黄,最终变成“黄脸婆”。
而刺激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比较适合肝郁气滞或肝火旺的人。 脸色发黄的女性经常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
另外中医讲人体内有髓海、气海、血海、水谷之海。血海就是这四海之一, 它是气血汇聚的海洋,是治疗血症的一个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的作用。
由于血海穴是脾经上的穴位,而脾与血关系密切,脾经统血如果出现问题,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血不润肤而出现各种皮肤疾病。
按摩血海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运行通畅,皮肤血运充盈也可以 改善皮肤干燥的程度,减轻黄褐斑、雀斑,让肌肤细腻、红润有光泽。
操作方法
行间穴按揉时两腿盘坐,以一手食指指尖掐按行间穴。掐按的力度以能耐受为度,注意不要掐破皮肤。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 3分钟,两侧行间穴交替掐按。
血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可于上午的9-11时,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此时按摩最合适。两个大拇指重叠按揉这个穴位,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如何确认自己是否肝不好?除了长斑、冒痘、肥胖、,如果出现以下信号,那是肝脏代谢功能真的出问题了,说明肝在向你“求救”,一定不要忽视。
《黄帝内经》也说“肝开窍于目”。肝脏排出毒素是否顺畅,主要看这4点:
① 皮肤干燥,双目无神
肝代谢不佳,导致指甲竖纹、皮肤干燥、头发干枯。
② 夜晚1-3点易睡不着
肝火旺,容易虚烦、多梦,睡不好。熬夜眼睛干涩,也是因为血虚藏不住。
③ 容易心急、烦躁
尤其女生例假时,肝血不足,气浮于上,就更容易烦躁。
④ 酒醉后头痛欲裂
肝脏无法将酒精里的乙醛排清,导致头晕、口苦口干、酒精肝等问题。
肝脏不好按摩下面这些穴位,可疏肝理气、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肝俞穴: 肝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肝俞穴位于背部脊柱旁边,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采用正坐的姿势,从低头时最高隆起处那块骨头算起,第九个突起下方左右各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该穴。针刺肝俞穴的方法为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肝俞穴可疏肝理气、降火退热、益肝明目、行气止痛。
行间穴 :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太冲穴: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此穴作用非常广泛,长期按摩可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预防血管硬化等等。所以经常按摩此穴对脂肪肝的防治有很大的益处,方法每天每侧按揉30 50次,酸胀为度。
肝脏不好的人除了每天按摩以上的穴位,平时还应注意劳逸结合,多喝水,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烟喝酒。同时注意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