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高危后3个月做下抗体是阴性的话就可以100%排除艾滋病可能。你的情况不像是艾滋病的。
新生儿拉稀可以吃益生菌吗
你知道关于新生儿拉稀可以吃益生菌吗?其实很多人对于益生菌都是知道的,这个可以保护我们的肠胃,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帮助的,那么对于新生儿呢?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关于新生儿拉稀可以吃益生菌吗的知识。
新生儿拉稀可以吃益生菌吗11、正常来说,孩子腹泻可以吃益生菌。益生菌中含有一种双歧杆菌对腹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孩子有轻微的腹泻,益生菌可以有效缓解,让孩子的肠道恢复正常。
除此以外,家长们也可以给孩子吃煮熟的苹果泥和胡萝卜汤来代替益生菌。这些食物也可以缓解腹泻。
2、如果孩子有严重的腹泻,需要及时送孩子去医院检查,并将孩子的大便拿去化验。严重的腹泻,孩子的大便会出现水便分离,甚至会有血丝,这时候就需要通过药物来治疗孩子腹泻,有时还需要吃止泻药来止泻。
3、孩子腹泻治疗时,为了防止孩子出现脱水的情况,需要注意维持孩子体内的平衡。饮食上注意清淡为主,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也需要均衡的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提高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哺乳女性也需要饮食清淡。
新生儿拉稀可以吃益生菌吗2新生儿拉肚子原因
1、生理性稀便
由于正常新生儿的肠道功能尚未健全,不同喂养方式的宝宝大便性状也存在明显区别,如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母乳容易被宝宝吸收,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排便次数会较多,会出现假腹泻现象。每天大便可多达7-8次,甚至10-12次,大便通常较稀薄,如果宝宝精神好,吃奶好,体重增长正常,就不必担心。
2、病理性因素
(1)非感染因素
喂养不当:爸妈给新生宝宝喂食的`奶粉过浓、奶粉不适合、奶粉中加糖、奶液过凉或过早添加米糊等淀粉类食物,都会容易导致宝宝积食,从而引起腹泻。
对奶粉过敏:100名宝宝中有2-7名会对奶粉蛋白质过敏,有遗传性过敏体质的新生宝宝更容易产生对奶粉蛋白质的过敏症状。
(2)病毒或细菌感染
患感冒:宝宝在患感冒时,会经常伴有腹泻症状,因此只要从根本上把感冒治好,腹泻也就自然而然地痊愈了。
病毒或细菌感染:新生儿免疫功能差尤其是肠道的免疫能力就更低,当肠道感染时,没有能力去减弱和中和细菌的毒力。可分为肠道内感染、肠道外感染。肠道内感染主要发生在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新生儿,由于奶具不洁而导致病从口入。
最严重的要算新生儿流行性腹泻了。肠道外感染主要是由于病原体毒素的影响或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致使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而引起腹泻。在新生儿患肺炎和败血症时,细菌有时也可从肠道外或血液中透过肠壁,渗入到肠道内,引起肠炎。
腹泻有时也跟发烧一样,是宝宝本身的一种自我保护。腹泻的时候虽然会流失大量的营养和体液,但同时细菌也会随之排出体外。至于要不要吃止泻药,这要看宝宝的腹泻属于哪一种。
一般腹泻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如果是非感染性的腹泻尤其是食物引起的,只要立即停止食用该食物,腹泻症状一般会很快改善。另一类是感染性腹泻,常见的如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其中病毒性腹泻一般都是可自愈的,不用吃抗生素类的药物。比如常见的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一周左右该病毒就会自然死亡,宝宝不用吃药也会痊愈。而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腹泻则没那么容易自愈,通常需要借助药物。安全起见还是建议给宝宝做个便检,确认是由于哪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再采取对应的治疗才是正确的方式。
相对于止泻,其实更重要的是 防止脱水, 脱水程度的判断:
轻中度脱水口服补液 (ORS 液),每次稀便后补充,直到腹泻停止。注:用量 (ml) = (50 75)ml x 体重 (kg),4 h 内服完;但由于补液盐的味道不怎么美妙,所以宝宝多数会不太喜欢,建议妈妈可以通过少量多次的方法帮宝宝补充水份。
关于“新生儿生理性腹泻”大多数新生儿,大便为黄色稀便,类似于大孩子的腹泻状况,有学者把这种情况称为“新生儿生理性腹泻”。尤其时母乳喂养的宝宝,有人报道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婴儿“生理性腹泻”占44.6%,4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婴儿中“生理性腹泻”发生率占26.8%”,然而在 健康 门诊就诊的宝宝,其"生理性腹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这个数据。
目前很多研究认为,出现“新生儿生理性腹泻”的可能原因有:
1. 与母亲的饮食有着密切关系,认为可能时新生儿肠道对于母亲饮食成分的不耐受甚至过敏,有人主张母亲哺乳期前3个月内减少鸡蛋、牛奶的摄入,可相应减少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传递,限制肠道不耐受或者过敏疾病的发生率和程度。
2. 还有研究提示,母乳前列腺素水平和脂肪水平增加与母乳喂养儿腹泻有关,母乳中过量的前列腺素E:可促进小肠平滑肌蠕动,增加水与电解质的分泌,从而增加了大便次数。
如何判断新生儿大便是否异常,哪些情况我们考虑为真正的新生儿腹泻:一般来说,如果新生儿大便中存在脓血便,或者大量黏液便,以及排便模式与之前有明显的改变,比如大便水分明显增多并且次数也明显增多。这些情况我们认为存在新生儿腹泻。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一定大大便检查,比如大便常规,大便轮状病毒检查。来进一步分析原因,包括细菌性肠炎,肠道病毒性肠炎,以及肠道过敏性肠炎等。
新生儿腹泻如何治疗1. 生理性腹泻:无需任何治疗。一般3-6个月随着肠道的逐渐发育会自行好转。
2. 如果排便模式发生明显变化,水分明显增多,完全水样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常规检查正常者,可以考虑肠道病毒感染,最常见为轮状病毒(可以检查大便轮状病毒抗原),主要治疗即母乳,同时可以给与一些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因为病毒感染肠道,需要通过腹泻的方式排除肠道的病毒和炎症因子,所以不建议用任何止泻治疗。只要保证足够母乳即可,如果母乳喂养有所减少,可以添加口服补液盐补充液体。
3. 如果大便为脓血便,大便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红细胞都有增高,需要考虑为细菌性肠炎可能,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新生儿细菌性肠炎病菌,另外常见的如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等。细菌性肠炎对于小婴幼儿来说需要抗生素治疗。同时口服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同样的道理,因为细菌毒素需要通过腹泻的方式排除肠道的细菌及毒素和炎症因子,所以不建议用任何止泻治疗。
4. 如果孩子反复出现的血丝便,大便常规检查往往提示红细胞增多,而且宝宝饮食正常,精神反应正常,没有感染中毒症状。可以考虑过敏性肠炎,过敏性肠炎主要与妈妈的饮食有直接关系,妈妈饮食当中的食物成分造成宝宝肠道过敏。所以妈妈需要回避饮食,最常见引起孩子肠道过敏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鱼虾海鲜,坚果豆类,麦麸等食物。所以回避饮食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奶粉喂养的孩子则需要换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者氨基酸奶粉。这种也不需要用止泻药。
小宝宝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很多家长看到宝宝腹泻都很着急,希望宝宝能够马上止泻。其实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腹泻其实是人体对外界有害物质的一种本能的保护反应。腹泻是一种症状,关键是要查明腹泻的原因。
面对宝宝腹泻,主要是要防止宝宝发生电解质紊乱、出现脱水的问题,这些问题才是严重危害宝宝 健康 的。宝宝腹泻,不能马上用止泻药,也不能给宝宝禁食禁水。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继续喂养,并同时给宝宝补充水和电解质,防止宝宝脱水现象的发生。
宝宝脱水,一般会出现精神状态欠佳、皮肤弹性下降、嘴唇干、尿量减少等;严重的脱水还会导致宝宝精神萎靡不振、眼窝深陷、四肢冰冷、心跳加快、甚至昏迷等;此时一定要及时将宝宝送医治疗,进行静脉补液。
在宝宝急性腹泻阶段,现在的医疗理念是鼓励继续给宝宝进食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宝宝补充因腹泻损失的营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宝宝的康复速度。但在饮食上也要有所调整:如继续母乳喂养;如果是配方奶粉喂养的,要选择低乳糖或者无乳糖的奶粉;年龄较大的孩子,要限制高浓度单糖饮食,如碳酸饮料、果冻、水果罐头、各类甜食等;其他正常饮食中的谷物、肉食、酸奶制品、蔬菜、水果都可以正常吃。家长还可以给腹泻的孩子增加锌元素的补充。
宝宝发生腹泻,关键是查出导致腹泻的原因。除了上述护理建议之外,及时带宝宝就医查明腹泻原因,是每个家长必须要做的事情。
腹泻,是新生儿常见的问题。首先要确定是否真的是腹泻,判断腹泻的方法就是宝宝大便的次数的增多和形状的异常,一般情况下,宝宝的大便次数比平常增多两倍就可以考虑腹泻,大一点的宝宝,如果平时排软便1-2,突然增加三次以上且是稀便的也可能是腹泻。如果大便中出现血丝或粘液,那就需要及时就医。
腹泻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喂养不当,病毒性胃肠炎,细菌性肠炎,过敏(乳糖不耐受),抗生素引起等。
喂养不当的话,妈妈就需要从饮食上入手,清淡为主,戒油腻食物,少吃多餐。
病毒性,细菌性就需要去医院做检查来判断。
过敏(乳糖不耐受),尤其是喝奶的宝宝,那就需要换成去乳糖奶粉,如果考虑牛奶蛋白过敏,建议换用水解氨基酸粉。
新生儿宝宝不建议用止泻药物,如果要用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腹泻会引发脱水,妈妈要及时给宝宝口服补液,防止脱水,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新生儿由于刚脱离母体,刚开始适应新环境,难免适应能力差,消化功能有待适应、健全,很容易出现腹泻的症状,那么到底可以要吃止泻药吗?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决定。
1、原则上新生儿不宜吃药。因为新生儿刚脱离母体,肠胃消化功能尚未健全,哺乳量多少也不好掌握,一哭就是饿了,一哭母亲就喂奶。另外,还要排出体内的胎毒,大便稀塘很常见,只要能吃能拉,精神好就没问题。我们这里叫不“聚肚”,一般过几个月,小儿的大便就正常了。
2、如果母亲吃了不洁食物,或消化不良,引起新生儿腹泻的,暂停哺乳,或让母亲服用些思密达、乳酸菌素片,“过过奶”新生儿哺乳后就会缓解腹泻症状。
3、如果新生儿,腹泻严重,有烦躁、粘膜干燥、皮肤弹性减退,尿少等脱水现象,就要去医院就医,一般不要私自给新生儿哺乳。
4、哺乳期的母亲要忌口,不要吃生冷瓜果,油腻及不洁食物,以免引起小儿腹泻。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谢谢大家!
新生儿腹泻?首先要确认是不是真的腹泻。因为宝宝吃母乳的话,大便如果不成形,都是正常的。只要是土黄色的,颜色没有异常就行。我家宝贝现在九个多月,纯母乳,大便都还是不成形的。刚开始一两个月都是水状,颜色土黄。如果自己不太确定,还是建议看医生。毕竟孩子还太小,能不吃药尽量不吃。
腹泻的时候建议用止泻药?了解腹泻的作用之后,你就会幡然大悟腹泻 是一种常见的感染疾病,主要是指排便量、水分、频率增加。与此同时,腹泻往往还会伴有胀气、绞痛、排便紧迫感、恶心、呕吐等情况。
腹泻很严重吗?是的,很严重!
腹泻 会带来人体大量的水分,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如镁钾钠之类的微量元素也随之流失,身体机能无法正常运作,引起血压下降、虚弱等。
为什么会出现腹泻?
腹泻出现的原因主要跟病原体和一些慢性疾病有关系。
如急性腹泻,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导致的,最常见的便是大肠杆菌、志贺氏菌、诺如病毒。
而慢性腹泻则是因为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药物副作用吸收不良。
腹泻的治疗
对于腹泻的治疗,应该对症下药,如是因为病原体感染而导致的应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因慢性疾病、药物原因的,应该以先针对根源治疗和停药。
一般来说,急性腹泻往往会在24~48小时内得到缓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腹泻时往往会令身体流失大量的水分,对人体危害极大。
因此,在这时候需要及时做好补水工作,使用口服补液盐是不错的方法,如使用(博叶)口服补液盐III来预防和治疗腹泻引起的轻、中度脱水,通过调节肠道水、电解质代谢平衡,来达到快速补液、安全止泻的效果。
脱水的人需要含有平衡水、糖和盐的额外液体。只要患者没有过度呕吐,就可以口服这些液体(见脱水:治疗)。重病患者和有明显电解质异常的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有时需要住院治疗。
腹泻的时候可以用止泻药吗?不建议盲目使用
在腹泻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止泻药。但其实腹泻时一开始并不建议使用止泻药,反而会让病原体残留在体内无法排出。
当然,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止泻药来帮助缓解不适。然而,胃肠炎的某些细菌性病因,特别是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艰难梭菌,可因止泻药而恶化。医生通常只向出现水样腹泻且没有
腹泻是指排出异常稀薄的大便,或含有未消化食物,甚或脓血,并且排便次数频密,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周围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极少是严重疾病的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由于腹泻会丢失大量的肠液,多次腹泻后可造成血液中的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钾离子丢失过多,造成全身不适。如果腹泻持续不止或伴有脓血便、剧烈呕吐或高热,应到立即医院就诊。
一、腹泻的自我诊断要点
伴随的症状
可能的诊断
急性腹泻,水样便,可伴有(或不伴有)发热,脐周疼痛 胃肠炎,多为食貌唤唷⒈渲驶蚴褂霉?舻氖澄镆??
急性腹泻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并发现大便中带脓血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但也不能排除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腹泻伴发热 常见于慢性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和结肠癌等
慢性腹泻还有间歇性便秘 结肠过敏、直肠或结肠息肉,还须排除结肠癌
粪便呈酱红色或血水样,含有脓血小块,量较多且有恶臭 急性阿米巴痢疾
粪便量多,恶臭异常,呈灰白色油脂状 一般为脂肪消化及吸收障碍所致的腹泻
严重腹泻,伴有剧烈呕吐、发热、严重脱水,粪便呈米泔水样,病情凶险 可能为霍乱和副霍乱
常见腹泻的病因及治疗
夏季是菌痢的高发季节,此时,沙门氏菌肠炎、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也到了发病高峰期。由于三者在临床上均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易混淆诊断。此外,菌痢与沙门氏菌肠炎在抗生素的使用上不尽相同,而轮状病毒性腹泻则不需要用抗生素。因此,对三者加以鉴别,于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
菌痢多由食用不洁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引起发病,1岁以内幼儿少见,首发症状为先泻后吐,同时有腹痛,以左下腹痛为主,腹泻的特点是便次频繁,每日大便次数超过十次,甚至更多,但大便量少,大便性状为粘液或脓血便,里急后重明显,大便镜检满视野白细胞,大使培养可查到志贺氏菌。氟哌酸为目前最佳抗痢药物。
沙门氏菌肠炎多由食用不洁食物如牛奶、蛋类、家禽、内脏等引起发病,1岁以内幼儿多见。首发症状为先吐后泻,常有呕吐,以脐周腹痛为主,每日便次在3-10次,大便量多,大便性状为水样带粘液,里急后重不明显,大便镜检白细胞总数多正常,大便培养可找到沙门氏菌,治疗药物选用复方新话明、氯霉素、氨苄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轮状病容是6岁以下幼童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以6个月~2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轮状病毒性腹泻首发症状为呕吐、咳嗽,腹泻每日3-10次,大便为稀便、水样或蛋花样。有酸臭味,无粘液及脓血,大便镜检、大便培养均阴性,血象不高,病毒检测可分离出轮状病毒。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可不用抗菌药物。
抓“肚筋”医治拉肚子
因受凉而引起的拉肚,可用抓“肚筋“的方法来治疗。让患者俯卧于床上,可在患者两肩胛骨内侧分别抓住一根较粗的筋“即肚筋”。抓住此筋提起来,再猛地松开,这样左右如是几次,便有奇效。
什么是腹泻??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系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粪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有时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物,或含有脓血。正常人一般每天排便1次,个别人每2~3天排便1次,或每天2~3次,且粪便成形,不应称为腹泻。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和手术后的病人常常会发生直肠性便秘,此时由于粪便嵌塞于直肠腔内,刺激直肠粘膜,可有排便次数增加,且伴有里急后重感,有时还会有粘液排出,也不应列为腹泻,其实际上是严重的便秘,这种便秘需灌肠或用手挖帮助排便,医学上称之为假性腹泻。
腹泻怎样分类??
腹泻是一种症状,其发病机理相当复杂,引起腹泻的疾病也很多,因此,腹泻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两种。
急性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并呈不同程度的稀便,往往伴有肠痉挛所致的腹痛,病程在两个月以内者;临床上,如腹泻持续或反复超过两个月,可称为慢性腹泻。当然,这种区分是人为的,腹泻病程超过两个月固然可称为慢性腹泻,但病史短于两个月者亦未必全为急性,其中一些病例可能是慢性腹泻的初期,或临床表现不明显的慢性病例的初次发作,在实际诊断时,必须与急性腹泻互相参照。
(2)根据病理生理的特点可分为:
a 渗出性腹泻
b 分泌性腹泻
c 渗透性腹泻
d 吸收不良性腹泻
e 胃肠蠕动加速性腹泻
(3)按解剖部位可分为:
a 胃原性腹泻
b 肠原性腹泻
c 胰原性慢性腹泻
d 内分泌失常性腹泻
e 功能性腹泻
其中,肠原性腹泻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
a 病原感染性腹泻
b 炎症非感染性腹泻
c 肿瘤性腹泻
d 消化不良和吸收障碍性腹泻
e 食物( 中毒、过敏)性腹泻
f 药物作用或化学品中毒性腹泻
g 功能性腹泻
腹泻的发病基础是什么??
腹泻主要是病毒、细菌、食物毒素或化学性毒物、药物作用、肠过敏、全身性疾病等原因造成胃肠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紊乱的结果。
我们知道,人体摄入的食物和其他物质,经胃肠道消化和分解后,有用的部分被吸收,无用的残渣由粪便排出。正常人每天摄入的饮食和从各种消化腺(如唾液腺、胰腺等)及胃肠粘膜上皮细胞分泌到消化道的消化液和水分,总量约9L,并含有大量电解质,一般24小时内,空肠吸收水分3~5L,回肠2~4L,进入结肠者只剩约1~2L,且大部分被结肠吸收,最终随粪便排出的水分不过100~150ml,还有少量的电解质。由于肠道吸收水分的潜力强大,所以正常人粪便的含水量一般是稳定的,不会因饮水的多少受影响。在小肠上段肠腔内,由于食糜质和量的差异和电解质含量的多少,其渗透压可呈高张或低张状态,水分不断由血浆渗入肠腔,或从肠腔吸收入血浆,使血浆与肠腔之间的渗透保持着动态平衡。
腹泻的发病基础是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发生障碍或紊乱,以致分泌量增加,消化不完全,吸收量减少和(或)动力加速等,最终导致粪便稀薄,可含渗液,大便次数增加而形成腹泻。
如何根据腹泻一症推测疾病?
腹泻一症,若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方面表现,可以有助于进一步推测腹泻的病因。
(1)从年龄来分析:儿童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感染、双糖酯酶缺乏症、先天性氯泻、肠系膜淋巴结核和胰腺纤维囊性变;青壮年腹泻多为功能性腹泻与溃疡性肠结核;中年或老年腹泻常为结肠癌。
(2)从性别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功能性腹泻多见于女性,而结肠憩室与结肠癌多见于男性。
(3)从籍贯和职业分析:居住于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民与渔民,频繁与疫水接触,腹泻时应考虑有血吸虫感染的可能。
(4)从起病与病程分析:起病急、病程短而腹泻次数频繁者,应考虑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如轮状病毒感染、沙门氏菌感染、细菌性痢疾、副溶血弧菌感染、葡萄球菌肠毒素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肠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药物作用和化学中毒等。若病史超过2年者,则结肠癌引起的可能性就较小;若病史达数年至数十年之久,常见于功能性腹泻、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病;若腹泻呈间歇性发作,常见于功能性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及结肠憩室炎等。
(5)从胃肠道症状分析:从病人所呈现的胃肠症状,尤其是腹泻情况,可以推测病变部位在小肠或结肠。如病人便意频繁,有里急后重感,每次排便量少,有时甚至只排出一些气体或少量粘液而无粪质,粪便色较深,稀烂,粘冻样,含或不含肉眼可见的血液,臭气不重,伴下腹或左下腹持续性疼痛,腹痛于便后可稍缓解,这种腹泻病变位于直肠和(或)乙状结肠。
若腹泻时无里急后重症状,粪便色淡、量多、水样、多泡沫或油腻状、恶臭,无肉眼可见的血和脓,但含有不消化食物残渣,伴脐周围或局限于右下腹部间歇性绞痛,肠鸣音亢进,这种腹泻病变位于小肠。
若24小时排便次数在10次以上,甚至达数十次的急性腹泻,常见于急性感染引起的分泌性腹泻,如霍乱和渗出性腹泻如细菌性痢疾。而每天排便几次的慢性腹泻可见于许多疾病,如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肠病、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与结肠癌以及肠道激惹综合征等。
若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可见于溃疡性肠结核、结肠癌、不完全性肠梗阻、结肠憩室炎、便秘而有服泻药的习惯者和肠道激惹综合征,后者在便秘时,大便如“牛粪”样,带粘液而无脓血。
若腹泻与进餐有关,禁食后可止泻,这种腹泻常见于肠内容物渗透压升高、粘膜通透性异常和肠蠕动加速。
若在清晨或餐后发生腹泻,常见于肠道激惹综合征;若夜间腹泻,使患者从睡梦中惊醒,常提示由器质性疾病引起。
(6)从全身症状分析:若腹泻伴有发热者,应首先考虑引起肠道感染的各种原因,也应除外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及晚期肠道癌肿。若患者显著消瘦或营养不良,常见于小肠性腹泻,如胰原性腹泻、胃肠道有短路形成或其他吸收缺陷病变等,而少见于结肠性腹泻,但结肠癌可出现恶病质,应属例外。若腹泻伴有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且症状常随情绪转移而可用暗示暂时缓解,这种腹泻常见于肠道激惹综合征。
(7)从腹部体征分析:慢性腹泻病人,如腹部可触及包块,常提示肿瘤或炎症性疾病。若包块位于左下腹,应怀疑左半结肠癌、乙状结肠憩室炎或癌肿造成肠腔狭窄引起的粪块壅积。若包块位于右下腹,应怀疑右半结肠癌、阿米巴或血吸虫病性肉芽肿、肠结核、克隆病与肠放线菌病。结肠炎与结肠周围炎形成的包块较癌肿软,且压痛明显。结肠痉挛时可触及肠段时现时消,并不经常存在,可与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包块相鉴别。若腹部压痛明显,可见于克隆病、结肠憩室炎及盆腔或阑尾脓肿。若腹部膨隆并伴有肠鸣音亢进,常提示存在肠梗阻。
(8)直肠指诊分析:直肠指诊简便易行,可以发现肛周有无病变以及直肠有无狭窄、癌肿或粪石,故直肠指诊对于直肠癌引起腹泻的病人,具有直接诊断的重要价值。当手指触及坚硬而不能移动的结节状肿块,指套染有血迹,常提示为直肠癌。
腹泻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腹泻给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腹泻能引起营养不良:众所周知,胃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唯一途径,摄入的食物和其他营养物质在胃肠道消化和分解后,有用的部分被吸收,无用的残渣由粪便排出。腹泻时,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发生严重障碍,能量供给不足,使人感到头昏眼花、口干舌燥、四肢疲乏、心慌气短,甚至出现营养不良表现。
(2)腹泻可导致维生素缺乏:长期腹泻可直接影响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引起维生素的缺乏。有些人腹泻日久后出现皮肤头发干燥,头发失去正常光泽和滋润,间有散在性脱落,产生早秃现象,此为缺乏维生素A所致;又如,有些人出现舌炎、口角炎、多发性神经炎,这是缺乏维生素B的结果。
(3)腹泻可引起贫血:由于消化吸收的障碍,蛋白质及其他造血原料的吸收减少,可引起贫血,出现指甲、手掌、皮肤以及口唇、和睑结膜等处颜色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贫血症状,甚至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4)腹泻可降低身体的抵抗力:腹泻引起的营养不良、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等,可使人体对传染病及各种感染的抗病能力减弱,炎症容易扩散,也可使组织再生及外伤愈合能力减弱,受伤后伤口不易愈合。
(5)腹泻可引起水、电解质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小肠粘膜病变可直接影响人体对水分的吸收,肠腔内高渗透压会使血中部分水分向肠腔转移,最后由大便排出,使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当水分丢失不超过体重的5%时,机体还能代偿。一旦超过5%便无法代偿,从而出现一系列水、电解质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现象。
腹泻时,机体不但丢失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还会丧失大量对机体功能活动有重要意义的电解质,如钠、钾、钙及镁等。如果丢失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出现相应的机体功能紊乱。如缺钾时,可出现心律失常、全身软弱无力、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呼吸肌麻痹及肠麻痹等一系列缺钾症状。
平时,身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其余的废物需要经过水的运送,通过肾脏由尿排出体外。脱水时尿量因机体内水分损失而减少,甚至无尿,这就会使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减少,而在体内蓄积,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称为“酸中毒”。其临床表现除呼吸改变外,还可见疲乏无力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都会对机体产生严重损害,如不及时抢救,就会发生生命危险。
腹泻对老年人损害尤为严重。老年人因抵抗力弱,较青壮年容易出现腹泻,如果认为腹泻是小病,不及时就医,就易酿成大病,严重危害健康,甚至猝死。这是因为,老年人急性腹泻易出现低血糖、心脏和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腹泻时少食是常规,摄入不足则需要分解体内贮藏的肝糖原,以维持血糖稳定,而老年人没有足够的肝糖原贮藏物转化为糖。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4.4~6.7mmol/L,当血糖低于3mmol/L时,就会出现疲软、出汗、心悸、面色苍白及晕厥等一系列低血糖症状。血糖过低还可引起深度昏迷和猝死。
腹泻时大量水分丧失,会使人体处于脱水状态,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并堵塞血管。钠、钾、钙、镁,可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神经传导功能和心跳节律,腹泻时这些阳离子缺乏,可引起严重的心律紊乱,这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为不利。
所以,老年人一旦出现腹泻,切莫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
腹泻时为什么不能随便应用抗生素治疗?
有人认为,腹泻必然是胃肠道细菌感染,因而一旦遇到腹泻便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如黄连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氟哌酸等。
诚然,霍乱、痢疾和一部分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肠炎,确实是细菌感染,治疗时常常需应用抗菌药物。然而,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胃肠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胰腺癌等;胆汁排出减少、双糖酶缺乏使肠腔内存在大量未经消化而不能被吸收的溶质,引起高渗性腹泻;外出旅行或迁居外地生活,有的人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而引起的厌食、呕吐、腹痛甚至腹泻不止等症状;有些婴儿因饮食不当,辅食增加过快过多,造成的腹泻等,举不胜举。诸如此类腹泻便没有细菌感染存在。还有些腹泻,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成人和大孩子夏季“流行性腹泻”和霉菌性肠炎等都不属于通常所说的细菌感染。其中,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由与各种普通细菌特性完全不同的一类霉菌引起的。既然病原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应该完全相同,所以应用抗菌药物应当慎重。
许多抗生素,尤其是口服后,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或食欲下降,甚至影响肝脏、肾脏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胃肠道副作用较为严重。其原因,除化学刺激因素外(化学刺激性与剂量有关),广谱抗生素可引起体内的菌群失调而导致二重感染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二重感染,亦称菌群失调症。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处于一个庞大的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中,人体的皮肤粘膜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肠道等处,都寄生着一定数量的细菌,这些数量繁多的细菌,与人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对人体不但无害,反而有益。其中肠道的正常菌群,在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肠道正常的菌群还对危害人体健康的致病菌有着强大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这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医学上称为生态平衡。
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往往使体内各处的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使耐药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导致二重感染。也就是说,本来用抗生素想杀灭致病菌,结果反遭致更厉害的细菌感染,其中,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由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致的二重感染,主要形式为肠炎,可见,广谱抗生素应用过程中所引起的二重感染往往会加重腹泻。
另外,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肠道内很多细菌受到抑制,这些细菌中有些具有合成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的能力,因此,菌群失调后就可能导致维生素B复合物缺乏,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腹泻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水分增加便大便稀薄,或带有脓血、脂肪等异常成分,常伴有肠鸣和腹痛。
急性腹泻指病程在2个月以内的。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肠蠕动快,水分在肠道来不及完全吸收,还有的是肠道分泌过多,消化吸收障碍引起。
急性腹泻大多是由于细菌感染所引起,如肠炎、痢疾,也有的是由于暴饮暴食,冷热不调,消化不良导致的单纯性腹泻。
(一) 急性腹泻的鉴别诊断
(1) 腹泻伴里急后重,多是直肠病变;阵发性肚脐周围痛,水样便,腹鸣音强,多为小肠病变。
(2) 腹泻伴呕吐,多见胃肠炎、食物中毒。
(3) 伴发热、腹痛,见于急性菌痢。
(4) 长期用抗生素或激素治疗,应考虑菌群失调的单纯腹泻。
(5) 伴有皮疹者,见于过敏性肠炎。
(6) 每日大便量大于1000毫升,即为分泌性腹泻。
(7) 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脓血便见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结肠癌;气味臭带有泡沫的为脂肪泻;洗肉水样便是急性出血性小肠炎;蛋花汤样便是伪膜肠炎。
(二) 急性腹泻的救护措施
(1)首先考虑腹泻与吃过的食物的关系,留下食物标本,以排除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及时留下大便标本送化验,查明病因后对症治疗。
(2)暂时禁食,注意腹部保暖。为防止脱水鼓励多饮淡盐水(加少量白糖)。已发生口渴、尿少、皮肤干燥起皱、双眼下陷的脱水症状时,除口服淡盐水外,严重呕吐不能饮水或已脱水的病人,要积极进行静脉补液。
(3) 腹泻为感染性的,要口服抗菌药,如黄连素、四环素
(4) 腹痛时可用阿托品、654?2、颠茄片治疗,并给予局部热敷。
(5) 腹泻较为剧烈的可适当给以收敛止泻药、鞣酸蛋白、淡茶水、烤焦的馒头片等。
(6) 消化不良的腹泻可服用乳酶生等药。
(7) 经上述处理不见效,病人尽快去医院治疗。
什么是腹泻,它与肛门病有无关系?
一般认为腹泻是大肠疾病中最多见的症状。其具体表现为大便次数、性状的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形状、颜色、气味等均有改变,含有脓血、粘液、未消化食物、脂肪,或变为黄色稀水,绿色稀糊,味酸臭;大便时有腹痛、下坠、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状。
腹泻与肛门病的许多疾病有关:
如慢性或长期腹泻,可导致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形成肛瘘。腹泻刺激可致肛裂疼痛加重,腹泻可形成肛门部充血,粪便刺激使痔块粘膜水肿,随大便脱出肛门外,形成嵌顿痔或致炎性外痔。长期腹泻还可导致直肠脱垂等一系列病变。
此外,腹泻日久还可导致肛门疾病的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倦怠等。
西医是如何认识腹泻的?
西医对腹泻的看法,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①感染:即由于腐烂变质食物,寄生了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原虫及蠕动类寄生虫,这样的食物,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或腹部受冷热刺激过强,使肠道内菌群失调,均可引起腹痛、腹泻。
②胃肠肿瘤和炎症:晚期胃癌、直肠癌、慢性胃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克隆氏病等,都可引起急性、慢性的渗出性腹泻。
可见粪便中附有渗出液、粘液及脓血,排便次数增多,但粪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③肠道运动异常,肠蠕动亢进:一些肠系疾病如阑尾炎、憩室炎等可使结肠蠕动亢进而腹泻;此外,类癌综合征分泌的血清素,肥大细胞增多病分泌的组织胺,胃泌素瘤分泌的胃泌素,甲状腺髓样癌分泌的前列腺素、血清素和低血钙素等,都可使肠道蠕动增加,引起腹泻。
工作学习过度紧张、精神受刺激过强,可使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腹泻。此外,结肠过敏也可导致腹泻。
一些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的药物,也可导致腹泻。
④肠对脂肪吸收不良:本类腹泻粪便呈淡黄色或灰色,油腻糊状,气味恶臭。
⑤中毒:食物中毒,以及细菌的外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毒蕈中毒,河豚中毒等,引起腹泻。
砷、汞、酒精、四环素、红霉素等化学物质中毒,也可引起腹泻。
牛奶、鱼、肉、虾、蟹过敏者,也可发生腹泻。
腹泻的西医治疗有哪些方法?
对症治疗是西医治疗腹泻的主要手段。
①抗生素:对明确诊断为细菌感染者,要及时使用抗生素。
②收敛止泻药:选用次碳酸钠、氢氧化铝凝胶或复方樟脑酊对症治疗。
③解除肠痉挛药:使用复方苯乙哌啶、阿托品、普鲁苯辛或鸦片酊进行治疗。
④理疗:选用场效应治疗仪,对腹部进行治疗。但需要明确诊断除外细菌感染。
⑤热敷:用热水袋置于腹部,有助于腹泻的治疗。
如何诊断及鉴别诊断各种腹泻?
诊断及鉴别诊断应按下列项目进行:
①病史及症状
a.病史:从疾病的发病起因,病变过程,发病的年龄及其性别,饮食情况,经常使用的药物,以及服用止泻药或导泻药的使用情况都应了解。同时了解患者伴有哪些疾病和症状,并判断其与腹泻有无关系,有何关系。
b.症状:应从粪便的性质、形状、气味、粘液及其他分泌物、排泄物等情况大致确定腹泻的性质。
②体检
望诊:现全身状况,皮疹情况,精神状况,体态、体重等情况。
触诊:以手检查腹部,了解疼痛、腹块等的性质,同时应尽量作肛门指诊,除外肛门疾病。
听诊:了解肠蠕动情况。
③实验室检查:通过直接镜检,以及粪便中的细菌培养来诊断致病菌。
④X线检查:用X线腹平片检查肠道情况,或用气钡造影摄片,诊断除外消化道功能和器质性病变。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782809.html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