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的常见症状 风湿病学是一门年轻的临床医学学科,由于起步较晚,人们对风湿病的认识尚浅,易引起漏诊、误诊。风湿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其常见的症状有: 1.发热是风湿病的常见症状,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无效,同时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帝尔病、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2.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风湿病的疼痛中,起源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然而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也可见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病变。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手指关节、腕关节尤为明显;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时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红眼;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肢带肌的疼痛及肌无力。 3.皮肤黏膜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干燥综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4.雷诺氏征: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可见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系统损害:有些风湿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有多个器官的损害,如表现为心脏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容血等)、呼吸系统(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消化系统(肝功能损害、黄疸)等。 7.常有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风湿病能否根治 在现代医学概念中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简称,泛指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一大组疾病。风湿性疾病包含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炎性肌病、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白塞病等)、系统性血管炎、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瑞特综合症等)、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上百种以上的以累及骨、关节等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总称。 国际上把风湿性疾病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研究已有百年历史,1927年世界五大洲成立了国际抗风湿联盟。在我国内科学中,风湿病学是最年轻的一门临床学科,1985年成立了中华风湿病学会,在此前后国内几十家大医院先后成立了风湿免疫科。经过几代风湿病大夫的努力,我国的风湿病诊治水平,已正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然而,风湿病的知识在我们国家尚未得到广泛普及,误诊误治仍然非常普遍,所谓的“祖传秘方”、江湖游医、假药乘虚而入,不恰当夸大西药的副作用,使相当比例的风湿病患者深受其害,而风湿病的诊治一定要到建有风湿科或风湿免疫科的大医院才有可能保证。 各种风湿性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往往有全身多系统和多器官损害,具有繁复的症状,常因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成为疑难杂症。风湿病的病程有些慢性、迁延不愈,有些爆发起病,诊断和治疗是相当烦琐和复杂的,如果不正规使用药物,常使诊断和治疗更加困难。 患者的诊断不仅需要详细的病史和查体,而且需要进行各种抗体等检查,确诊后的治疗更是一个长期过程。多数风湿病是难以根治的,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尽管多数风湿病难以根治,但仍是可以治疗的,通过正规、系统的用药,绝大多数的患者可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预防残疾、提高生活质量和挽救生命。如果患有风湿病,不进行治疗或治疗不系统,常会延误病情,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随着风湿病发病机理研究的深入,风湿病的根治方法,如干细胞移植等,正在临床试验中,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风湿病是一定可以根治的。 如何就诊 很多风湿性疾病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因此,患风湿病后就得经常与医生进行交往,所以选择医生对患者至关重要。那么,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呢?对大部分风湿病人来说,最好是到内科就诊。因为内科医生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是经过特殊的训练的,有一定的风湿病知识,他们能处理涵盖面很广的风湿性疾病。有风湿科或风湿免疫科的医院,患者就比较方便,直接到风湿科就诊。风湿病专科医师都经过风湿病学方面的特殊训练,对于风湿病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对专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也较娴熟,复杂、难治的风湿性疾病,那就更应看风湿病专科医生。目前,不少医院已经设有风湿病专科。所以,如果您的风湿病病情复杂,不能及时作出诊断,或经一般普通内科医生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尚未好转,或者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强直性脊柱炎等,应及早看风湿病专科医生,对患者是有益的。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患者花了不少时间,他们看过一个又一个的广告,找了一个医生又找一个医生,吃过一种又一种的药物,往往病没有治好。这是因为不少风湿病治疗疗需要较长的时间,医生在治疗方面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计划以及需要疗效观察,根据病情变化,还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因此最好固定在一个医院的风湿病专科,有些风湿病专科还患者建有专门的随访病历,有利于长期系统的治疗,以免贻误治疗。 风湿病常用检查方法 风湿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白塞病等)、系统性血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结节性动脉炎、韦格氏肉芽肿、显微镜下血管炎、巨细胞动脉炎/风湿性多肌痛、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等)、骨与关节(强直性脊柱炎、Reiter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的病变,病因往往与自身免疫及遗传有关,临床表现常有发热、关节疼痛及肿胀、皮疹、肌肉疼痛、雷诺氏现象等,病情往往比较复杂。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除了详细了解病史,做些常规的检查外,需要通过一些风湿病的专科检查,如临床免疫学检查、骨与关节的音像学检查、遗传基因、病理活检、关节镜等,才可明确诊断。常用的专科检查方法:1.临床免疫学检查包括抗核抗体谱、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补体、T淋巴细胞亚群等;2.骨与关节的音像学检查包括关节MRI、血管MRI、关节CT检查、血管造影、骨扫描等;3.遗传方面:主要组织相容抗原MCH(HLA)如HLAB27、HALDR4等;4.病理检查:肾活检(免疫组织化学)、皮肤狼疮带、唇腺活检、血管活检、淋巴结活检等;5.关节镜检查;6.其他:骨密度、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试验、Schirmer’s试验、唾液流量、关节液检查等。 风湿病常用治疗方法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 1.风湿病常常侵犯关节、肌肉、骨骼以及软组织,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发热这些症状比较突出,解热镇痛消炎,缓解症状是治疗这组疾病的首要目的,因此往往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扶他林、莫比可、乐松、天新利德、西乐葆、万洛等,而且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作用好、疗效高,使得副作用明显减少。 2.如果风湿性疾病得不到正确合理的治疗,关节,肌肉,骨骼等病变会导致功能障碍和畸形,留下终身残疾,影响生活和劳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经济损失。从风湿性疾病侵犯的组织看,以往称之结缔组织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多发性肌炎,坏死性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都有自身免疫的紊乱,属于自身免疫紊乱的一组疾病。痛风性关节炎已明确是嘌呤代谢紊乱而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内沉积,往往有关节腔,骨骼,韧带受累。因此风湿病的治疗除了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外,还需进行病因治疗,自身免疫紊乱性的疾病需要免疫调节,例如使用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疗法有了很大的进步,新药物不断发现,用于临床,如骁息、爱诺华、帕夫林,新疗法不断发现,如①对轻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小剂量强的松、氯喹、MTX的联合治疗,可以明显减轻副作用;②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联合治疗,一线药与二线药的联合治疗,二线药之间的联合治疗。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风湿病。 3.生物治疗及骨髓移植治疗也已试用于临床。 4.对于关节病变还可以采用关节镜治疗,大大提高疗效,改观了疾病的预后,致残率明显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参考资料:http:www.shalar.g/patiwr12.htm 类风湿手的自我锻炼与调护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是其病机。虽其为全身性疾病,但以关节肿痛为主,尤其是双手小关节早期出现僵硬、肿痛,晚期出现畸形、强直,称为类风湿手。中医认为该病系外受风寒湿邪侵袭,内因肝肾精血亏虚以致经络闭阻,气血凝滞,则为肿为痛。“肝主筋,肾主骨”,久病邪侵筋骨,加之久病必虚致肝肾更虚,不能濡养筋骨,则出现筋挛、骨枯饿,形成关节应变形。 该病除全身治疗外,还应该注意预防类风湿手的发生。具体方法如下: 一、自我推拿锻炼: 1摇法:每天晨起后坚持自我摇动腕、指掌、指间关节以达到消肿定痛的作用,维护和帮助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 2按揉捻指法:坚持每天双手交替捻动十指关节,按揉各关节和相关穴位,以达到缓解痉挛、疼痛、消肿的作用。 二、自我调护: 由于手部经常暴露于外,与外界接触最多最广,最易感手风寒湿邪。所以患者平时应注意手部的保暖、防风、防湿。还应注意保持各关节的正常功能姿势,以免发生强直畸形。 风湿性疾病患者在烹饪食物时应注意什么? 食物在给人体提供营养的同时,如果烹饪得当,又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即食疗作用。凡用于食疗的食品,一般不应采用炸、烤、熬、爆等烹调方法,以防止其有效成分过多地被破坏.或使其性质发生改变而失去食品对疾病应有的作用。食疗食品应该采用蒸、炖、煮、煲汤等方法。进行食疗应少量多餐,细水长流,不可一次食用过多,以免损伤脾胃功能。
概述
心肌炎往往是一种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在心肌的性表现,由于心肌病变和病变的大小不同,光可以无临床症状,严重的可导致猝,经过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治疗,可彻底治愈,迁延不愈,会导致形成慢性心肌炎或心肌病。
白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的细菌引起。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肝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其他如真菌,原虫等可引起心肌炎。但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
致病条件因素①过度运动,运动可以导致病毒复制加剧,增加心肌的炎症和坏心肌养殖。 ②细菌感染,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可发挥致病作用。 ③妊娠:妊娠可以增强在心肌中的传播的病毒,所谓围产期心肌病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④其他:营养不良,感冒,发烧,缺氧,过度饮酒,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青壮年症状往往首先表现为原发感染,如那些往往是病毒性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大多在感染后1-3周,发生心肌炎的症状,由于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悸,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和软弱感。涉及心包膜,胸膜,胸闷,胸痛,心绞痛可能有类似的表现。严重的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速和体温不平行的常见体征。窦性心动过缓和心律失常,心界扩大占1/3-1/2,见于重症心肌炎也可能有多种,可引起心脏扩大,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或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杂音。严重心肌损害或心力衰竭,舒张期奔马律可以听到,首例心脏的声音,合并心包炎可听到心包摩擦音。
光可完全无症状,严重心力衰竭或猝。性能差距。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六种类型:①症状:感染后心电图ST段改变1-4周,无症状。 ②心律失常:表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最常见的。 ③类型的心脏衰竭心脏衰竭的症状和体征的出现。 ④心肌坏:临床表现类似心肌梗塞。 ⑤大量增加心脏:心脏扩大,二尖瓣及三尖瓣收缩期杂音。 ⑥猝:无先兆,突然亡。
一检查,心电图:心电图异常高,一个重要的诊断依据,发病后突然从正常的心电图异常改变,感染消退和消失。主要是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
二,X线检查:由于疾病的程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是不同的,有很大的差异,在影像学检查中,约1/3-1/2心脏扩大,多为轻度到中度扩张,显著扩大比那些与心包积液,心影呈球形或烧瓶形,心脏脉搏减弱或病变较轻的局限性心肌炎,心脏边框可以完全正常。
三抽血化验:白细胞计数可正常,病毒性心肌炎,大多是高或低,血沉正常,但也稍快一些,C-反应蛋白大多正常,GOT,GPT,LDH,CPK正常或在正常范围内的升高的慢性心肌炎。
四,条件做病毒分离或抗体。
治疗应卧床休息,以减少组织损伤,病变加速恢复。伴有心律失常,应卧床休息2-4周,然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严重心肌炎伴有心脏扩大,应休息6个月到一年,直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免疫抑制剂:激素的应用仍然是有争议的,但严重的心肌炎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心脏功能减退,可以应用激素。
常用强的松,40-60mg /日,病情好转后逐渐减少,一个疗程为6个星期。如果必要的话,也可以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松动,静脉给药。心脏衰竭可能是一个强心,利尿,扩血管。与一般治疗心律失常心律失常。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率相对增加。严重性是不同的,非常不同的,更严重的疾病的婴幼儿,成年人和更多的光线,光线可能是没有明显症状,严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脏衰竭,甚至亡。急性或亚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驱症状,病人可有发热,乏力,出汗,心悸,气短,呼吸,心前区隐痛等。检查结果显示收缩,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血沉增快。心电图,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法]:补血补气,祛瘀化痰
首乌黄芪15 12 6 8五味子丹参,川芎8柴胡6延胡索6葛根12桂枝6石光圈6牡蛎20
[加减]:
(1)缺乏努力导致头晕,乏力,加酸枣仁6龙眼肉10远志4
(2)心气虚谁改变太子参人参10加熟附子6
(3)痰,加全瓜萎贝母10 15
心肌炎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到大鼠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的原因有多种。虽然有些心肌炎,由于在决赛中,将有一个过渡期充血性或限制性心肌病,这被一些学者称为继发性心肌病,心肌炎,但毕竟是可以区分的发病的疾病类型。可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很多,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免疫反应,以及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心肌炎。心肌炎的分类颇不一致,现根据其常见的类型的原因如下:
一,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很常见的是由亲原发性心肌病毒性心肌炎综合征,常累及心包,造成心包心肌炎。事实上,所谓特发性心肌炎最有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
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即,孤独的人肠道病毒),风疹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第三个月怀孕柯萨奇病毒和风疹病毒感染可引起胎儿先天性心脏缺陷,所以这两种病毒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心肌炎柯萨奇病毒B组,最常见的人类感染。一般情况下,亲心肌细胞病毒可以直接损伤,但也可通过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间接介导的,心肌细胞。作为这样的病毒衣壳糖蛋白的结构和心肌细胞的膜糖蛋白类似,所以感染,身体对双方也为心肌细胞的病毒产生的抗体(在病毒中和抗体的抗体和补体的激活)。因此,当细胞毒性T细胞致敏,病毒感染的心肌细胞可以破坏。
病变病变疾病按年龄各不相同。第三个月怀孕,胎儿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心内膜下心肌坏非反应。在怀孕后期,胎儿感染柯萨奇病毒可引起心脏炎,大多伴有心骨膜纤维弹性组织增生。可以看出,新生儿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和心肌坏粒细胞浸润。此后,代替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肉芽组织形成。在成人中,很多涉及后心房壁,室间隔心尖,有时可累及传导系统。显微镜,主要病变坏性心肌炎。晚了,可以看出明显心肌间质纤维化,伴有代偿性肥厚,心腔扩张(充血性心肌病)。
二,细菌性心肌炎
细菌性心肌炎(细菌心肌炎)直接感染的细菌或细菌产生的毒素对心肌,或由细菌引起的过敏反应引起。
1。心肌脓肿常由化脓性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细菌,细菌性败血症当转移殖民地,或由化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栓子。肉眼观表面的心脏和黄色部分显示多个小脓肿,周围充血带。显微镜,脓肿心肌坏液化,有很多脓脓肿和数量不等的细菌菌落。脓肿周围心肌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间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2。 ,白喉心肌炎可以产生白喉毒素,可以阻断心肌细胞核蛋白体的蛋白质合成,另一方面能阻断肉碱介导的长链脂肪酸运输进入线粒体,导致心肌的脂肪变性和坏。显微镜下,可见灶状心肌坏,心肌细胞,嗜酸性变,脂肪变性,肌浆凝聚力和肌浆溶解。病变可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少数。病变多见于右心室壁,更复杂精细的网格,形成一个小疤痕。某些情况下,弥漫性心肌坏,可导致心脏性猝。
3。非特异性心肌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及猩红热链球菌感染,可并发急性非风湿性心肌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它可能是由链球菌毒素引起的。病变是间质性心肌炎。显微镜,心肌间质和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变性坏。
三,寄生虫寄生虫
心肌炎心肌炎(寄生心肌炎),常见的类型有两种:
1。这种类型的弓形体心肌炎心肌炎弓形虫(弓形虫)感染引起。人类主要是由于食入未煮熟的肉类含有囊肿和感染。弓形虫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流到达单核细胞 - 巨噬细胞系统的各种组织,并在细胞内繁殖。弓形虫入侵后不久,心肌细胞大量繁殖,形成聚集体,也被称为假囊肿。不久心肌破裂病原体的到周围组织。受损的心肌细胞周围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更复杂的后疤痕形成。约一半的患者因心脏衰竭而亡。
2。这种南美锥虫性心肌炎心肌炎由原生动物克氏锥虫(克氏锥虫)感染,在拉美国家流行。病情严重,亡率高。可造成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坏,周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膨胀室的心脏,心脏壁(主要在心尖)变薄,往往形成动脉瘤,伴有心腔内附壁血栓形成。
四,免疫反应等心肌炎心肌炎
看到一些过敏性疾病,如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其中最常见的风湿性心肌炎,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内可见到典型的风湿性肉芽肿(见第六章)。 />此外,一些药物可引起过敏性心肌炎,如磺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金霉素等),抗炎药(保泰松,吲哚美辛),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森林,抗癫痫药物(苯妥英)等。病变主要累及左心室,室间隔。在显微镜下检查,通常间质性心肌炎。溶出可引起心肌坏的细胞和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惊人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五,孤立性心肌炎
孤立性心肌炎(隔离心肌炎)也被称为特发性心肌炎(特发性心肌炎),至今原因不明。因为第一者菲德勒(1899)所描述,也被称为菲德勒心肌炎。多见于20至50岁的青年,中年。急性型往往会导致心脏扩大,心脏衰竭猝。
病变的组织学改变分为两种类型:
1。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显微镜,心肌的间质和血管周围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的数量。有时也可见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小。减少心肌细胞变性,坏。
2。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内的病变特点是局灶性心肌坏及肉芽肿形成(图8-43)。中心的病变可见的红色染料无坏的结构,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混有许多多核巨细胞。巨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异物型或多核朗汉氏巨细胞(图8-44)。
图8-43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
图示左心室心肌的炎症和坏(大小不等灰色地带),男,37岁
图8 -44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心肌
最明显的单核细胞和多核巨细胞×200
,心肌炎是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的炎症性病变,病毒性心肌炎较为常见。通常在病毒感染,常因营养不良,疲劳,发烧,感冒,饮酒和其他致病条件下诱发病毒性心肌炎。其临床表现大多可在1-2周内发热,咽痛及上呼吸道感染,并出现类似症状后,胸闷,心悸,乏力,胸痛,气短,呼吸等症,可并发严重心脏衰竭。但是有一个开始发现心肌炎后遗症。
健康指南:
一。预防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感染。为了防止病毒的入侵是重要的。尤其应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感冒者平时应注意营养,避免疲劳,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必须外出时应注意防寒保暖食品卫生。流感流行期间应戴口罩,以避免拥挤的公共场所,人口活动。
二。工作和休息:避免引起身体疲劳过度突然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减少免疫抗病能力。
三。适当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一般2-4周后,急性期应休息2-3个月。重症心肌炎与心脏界扩大,应休息6-12个月,直到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心脏边界。心肌炎后遗症,可以尝试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但不是很长的时间来阅读,工作,甚至在深夜。
4个。饮食调摄:饮食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吃更多的葡萄糖,蔬菜和水果。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熏制,油炸品。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可促进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心肌供血,饮酒可引起血管功能障碍,就应该戒烟酒。饮食可采取菊花粥,人参粥,医生可能会服用人参,西洋参等,有利于心肌炎的恢复。
五,体育锻炼:在恢复期,根据自己的体力参加适当的运动,如散步,锻炼,气功等,可早日康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心肌炎后遗症只要没有严重心律失常,可参加一般的体育锻炼,如慢跑,跳舞,冲鹤气功,太极拳,持之以恒,对疾病的康复肯定是有利的。
心肌炎为什么会出现心律失常?
心肌炎大多是由感染引起的,但也可以由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不管是什么原因,总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病变心肌变性。病灶通常最终由疤痕组织取代,所以焦点变性后,总会有局部纤维化。由于心肌内小血管的心肌损伤,产生的免疫系统的炎症,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神经病变以及使心脏收缩过度状态的小分支。当心室的小动脉,如被封锁,然后导致心功能不全,失去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心脏扩大和发生故障。当传导系统的小动脉阻塞,影响心脏复极,可以发生传导障碍,心律不齐,从而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青年出现心律失常必须心肌炎吗?
有些年轻人往往是由于工作压力,疲劳,恐惧,胸闷,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心慌等症状。检查心电图心律不齐。往往认为,患心肌炎,其实,不一定是由于心肌炎。这些症状大部分发生心律不齐功能,调节心脏神经功能紊乱。因此多见于精神刺激,大脑过度紧张的人,由于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紊乱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心血管功能,从而导致心律失常。
因此,上述情况下,首先,不要紧张,放下思想负担,听着轻松的音乐,情绪的自我调节,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和治疗,排除其他疾病与传统的中国医学,或短期应用镇静药,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除了上述原因,几个年轻人的心律失常引起的感染或先天性心脏疾病和与遗传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肌炎。
如何确定心律失常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
确定是否心律失常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有以下几点:
(1)往往首先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经常发烧,关节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少数患者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2)其次是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心肌炎。
(3)体检中发现发热性心动过速或其他各种心律失常的程度不平行,有些病人有心脏扩大,心的声音的变化,可听到第三心音或第一或第四的心声音还原心的声音驰骋。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升高或不高,如急性期的增长的血沉,血清酶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可以增加。心电图显示ST? T改变,R波降低,病理性Q波,约1/3的患者可能已经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5)病原学检查:咽拭子或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中和,血凝机制,补体结合试验)增高,IgM抗体滴度增加。如心肌活检可以分离出病毒的心肌。
因此,无论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必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 />另外,心肌炎可能是从“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也可引起风湿性心肌炎,根据血液,血沉,抗“O”和历史的困难和病毒性心肌炎相鉴别。
心肌炎,心律失常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
最近,一些更年轻的人患有心肌炎,其中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还有其他细菌(白喉等),真菌和原生动物。这些病毒和细菌直接侵犯心肌内小血管的心肌损伤,心肌损伤和心肌损伤所产生的毒素的免疫机制,导致心肌细胞,单核细胞浸润,间质水肿解散。病理活检和显微镜检查显示血管之间的肌纤维可以组织周围的结缔组织细胞,淋巴,嗜酸性粒细胞或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间质水肿,心肌纤维可能具有脂质颗粒或玻璃样变性,也可溶于或心肌坏。
如果心肌炎的病变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如起搏房室结,房室束和蒲金野纤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此外,在急性期心肌炎患者应充分休息,应防止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吃饭,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房室过度等。否则,在上述情况下,很容易加重心肌负担,更糟的是,心律失常。
生病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的人平时可能都会有一些感冒发烧或者是身体疼痛的情况,一般的人首先都会想到吃药,不同的药物禁忌不一样,其实不同的药物服用的时间也不一样,那常用药物的服药时间?正确的服药时间是什么时候?
1、常用药物的服药时间
1抗生素
宜在饭前服用,这样可使药物不被胃内食物较多地混合、稀释,可以发挥较好的疗效。除阿莫西林、司帕沙星几乎不受食物影响外,其他药物的吸收均受食物的影响,饭前服用的生物利用度高,但这类药物大多数对胃肠道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故可根据情况选择饭前半小时或饭后半小时服用;有些药物如呋喃妥因、甲硝唑、红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等,因胃肠道副作用大,病人不能耐受时,可以饭后即服。
2解热镇痛药
通常在中午服用,因为上午11—12时是人体对痛觉最敏感的时候。吗啡和杜冷丁则在晚上9时使用时镇痛效果最好。而阿司匹林,在早上7时左右(餐后)服用,可使疗效好而持久,若在下午6时和晚上10时服用,则效果较差。而抗关节炎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每天一次缓解疼痛和炎症的缓释药物,应在晚上服用为宜。而骨关节炎病人宜在早上或中午服药。饭后,胃及小肠有食物,可减轻药物的刺激,所以凡是刺激性大的药物,如APC、保泰松、呋喃妥因、铁、三溴片等片剂以及稀盐酸、氯化钾、氯化铵等水剂,宜在饭后服,这样可被食物稀释,减少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对胃有刺激或易引发恶心、食欲减退的药物,如环丙沙星、红霉素、消炎痛、阿斯匹林、磺胺类等药物,也宜在饭后0.5—1小时之间服用。鱼肝油口服剂亦应饭后服用。
3强心苷类药
心力衰竭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和毛花甙C等强心苷类药物的敏感性以凌晨4∶00时左右最高。此时用药效果比其他时间给药增强40倍。若按常规剂量使用极易中毒,所以这个时间给予强心苷类药物一定要考虑药物的剂量和毒副反应。地高辛于8:00~10:00时服用,血峰浓度稍低,但生物利用度和效应最大;14:00~16:00时服用,血峰浓度高而生物用度低,所以上午服用地高辛不但能增加疗效,而且能减低其毒性作用。
4他汀类药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而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同时还可增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使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所以晚上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如: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等,采用晚间顿服比每日3次服药效果更好。
5抗高血压药
人的血压在1天24小时中,9:00~11:00时、16:00~18:00时最高,从18:00时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00~3:00时最低。所以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白天,而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夜间。轻度高血压患者切忌在晚上入睡前服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也只能服白天量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夜间为生理性低血压服药使血压降低,从而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脑血栓。1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包括控缓释制剂)多在7:00时给药。1天服用2次的降压药,以上午7:00时和下午14:00时两次服药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因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常在睡前给药。血压服药使血压降低,从而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脑血栓。1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包括控缓释制剂)多在7:00时给药。1天服用2次的降压药,以上午7:00时和下午14:00时两次服药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因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常在睡前给药。
6降血糖药
糖尿病人在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这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效果好。甲糖宁(D860)上午8时口服,作用强而且持久,下午服用需要大剂量才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7降胆固醇药
由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其他血脂的产生在晚上增加,因此,病人宜在吃晚饭时服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8抗哮喘药
哮喘患者的通气功能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气道阻力最小,凌晨0:00~2:00时最大,故哮喘患者常在夜间或凌晨发病或病情恶化。而凌晨哮喘患者对乙酰胆碱和组胺最为敏感。抗哮喘药氨茶碱缓释片、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班布特罗、丙卡特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等每晚睡前0.5小时服药一次的平喘效果显著优于每天2次给药方案。
9抗过敏药
如赛庚啶于早上7时左右服用,能使药效维持15-17个小时,而晚上7时服用,只能维持6-8小时。扑尔敏、苯海拉明宜在睡前半小时服用,可减少嗜睡等副作用对生活带来的影响。治疗皮肤过敏药,如息斯敏、特非那丁、扑尔敏等,可在临睡前半小时服用,因其具有部分催眠作用。
10抗心绞痛药
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00~12:00时,而治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也存在昼夜节律性。钙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在上午使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下午服用的作用强度不如前者。所以心绞痛患者最好早晨醒来时马上服用抗心绞痛药。由于氨氯地平、赖诺普利起效平缓,其血药达峰时间分别需6-12h和7h,若在临睡前给药,可使血药峰值出现在清晨。
11抗肿瘤药
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钟,肿瘤细胞在10:00时生长最旺盛,第2个生长高峰在22:00~23:00时,而正常细胞在16:00时生长最快。所以,在上午10:00时/午夜22:00~23:00时进行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最高,对正常细胞受损率最低。所以有人提出了“零点化疗”的给药方案,即在午夜给予化疗药。
12糖皮质激素类药
人体激素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变化,分泌的峰值在早晨7:00~8:00时,2~3小时后就迅速下降约1/2,然后逐渐减少直至午夜的分泌量最少。将1天的剂量于7:00~8:00时给药,或隔日早晨7:00~8:00时1次给药,可减轻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抑制,减轻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甚至皮质萎缩的严重后果,且消化系统溃疡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并发感染的机会也减少。
13消化系统药
抗酸药如铝碳酸镁(达喜)、碳酸氢钠片、大黄苏打片等。饭后一小时服,可有效中和饭后分泌的胃酸。H2受体阻断剂如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如一日两次可早饭后半小时及睡前服,如一日一次则睡前服用。这样可以有效抑制夜间及餐后的胃酸分泌。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宜早餐前15-30分钟服用,因此时胃酸浓度高,而奥美拉唑为无活性前体,只有在酸性环境才能转化为活性形式。早餐前服用可发挥最大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如一日两次,则睡前加服。胃粘膜保护药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宜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或睡前服用,这样有利于保护胃粘膜。睡前如与抗酸药同服,则最少隔开半小时,抗酸药后服。胃肠推动药如西沙比利、多潘立酮等宜饭前半小时服用。助消化药如多酶片、康彼身等。宜饭时服,因胰酶易被胃酸破坏。
14解痉类药
如阿托品、颠茄、匹维溴铵等。宜饭前或饭时服。
15导泻类药
盐类泻药(如硫酸镁、蓖麻油等),宜早晨空腹服。因盐类泻药通过局部作用引起肠蠕动增强而加速排便,且作用发生快。植物类泻药(如大黄、番泻叶等)和果导片等,常于临睡前服用,约经8-12小时发挥作用,恰好于次日排便。
16利胆类药
宜饭前服,
需要在胃肠道局部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
17补钙药
人体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故临睡前服用补钙药可使钙得到充分吸收。
18铁剂
贫血者每晚7时服药比早晨7时服药吸收率要高1倍,故贫血病人补充铁剂宜在晚上7时左右服用。
19维生素类
一般宜在两餐之间服用。用维生素K止血时,则应及时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因排泄较快,为了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应每隔6小时服药1次。维生素A、D、E宜饭后即服,因它们是脂溶性,油类食物有助于吸收。维生素B1、B2宜饭时或饭后即服,它们虽然是水溶性,但因小肠对其有特殊的吸收功能,饭后服能提高吸收率,而维生素C虽然也是在小肠吸收,但它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B12,饭后一小时服可有效避免。
2、月经期可以吃药吗
专家表示,在月经期间有很多禁忌,有些药物在月经期间最好不要用或者谨慎使用,以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治疗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外用药、激素类药物、甲状腺制剂、减肥药、抗凝血药、止血药、泻药等药物不可服用。感冒的话,如有必要,可遵照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服用。
1、治疗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局部用药
治疗女性私处滴虫或霉菌感染的洗液、女性私处片剂、丸剂、栓剂、胶囊等应暂停使用。因为月经期子宫黏膜充血,宫口开放,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2、激素类药物
人体激素的合成及代谢平衡与女性的月经周期有关,因此,不可在经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失去平衡。如雄激素能导致月经紊乱,抑制排卵;黄体酮能导致乳房胀痛或女性私处流血不规则;口服避孕药能导致乳房触痛;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导致闭经或腹胀。
3、甲状腺制剂
可能造成月经紊乱,出现怕热、出汗、心律失常、体重减轻等症状。
4、减肥药
减肥药中含有抑制食欲的成分,如在月经期应用,可能导致月经紊乱、欲望改变,多尿或排尿困难,或出现焦虑、心悸、精神紧张等。
5、泻药
泻药中的容积性泻药,如硫酸镁可刺激肠壁引起盆腔充血,故月经期应禁用。其它如肠胃动力药,亦应慎用或忌用。
6、抗凝血药
为防止增加子宫出血量,月经期应避免使用抗凝血药,如香豆素及某些中药溶血栓制剂。
7、止血药
这类药因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使毛细血管收缩,可能引起经血不畅。此外,还应慎用具有较强止血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
所以,女性经期吃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时需要改变药方或酌情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糖皮质激素只能作为对症治疗,只有在某些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才能作为替代药品。
甲泼尼龙片可用于以下情况:
非内分泌失调症
1.风湿性疾病:作为辅助疗法短期使用(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或危重期),用于:银屑病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包括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些患者可能需要低剂量维持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或亚急性滑囊炎、急性非特异性踺鞘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创伤后骨关节炎、骨关节炎引发的滑膜炎上踝炎
2.胶原疾病:用于疾病危重期或作为下列疾病的维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全身性皮肌炎(多肌炎) 、风湿性多肌痛、巨细胞关节炎、急性风湿性心肌炎。
3.皮肤疾病:天疱疮、大疱疱疹性皮炎、严重的各类红斑病(Steven-Johnson 综合症)、剥脱性皮炎、覃样真菌病、严重的银屑病、严重的脂溢性皮炎;
4.过敏状态:用于控制如下以常规疗法难以处理的严重或损伤机能的过敏性疾病:季节性或全年性过敏性鼻炎、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
5.眼部疾病:眼部及其附件严重的急慢性过敏和炎症反应,例如:过敏性角膜边缘溃疡眼部带状疱疹、前视网膜炎扩散性后房色素层炎和脉络膜炎交感性眼炎、过敏性结膜炎、角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神经炎、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 ;
6.呼吸道疾病:有症状的肺部肉牙肿其它方法不能控制的吕弗勒氏综合征(Loeffler’s Syndrome)、 铍中毒与适当的抗结核化疗法合用于暴发性或扩散性肺结核吸入性肺炎、血液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获得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成红细胞减少症(RBC贫血)、先天性(红细胞)低增生性贫血;
7.肿瘤用于下列疾病的缓解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儿童急性白血病
8.水肿状态用于无尿毒症的自发性或狼疮性性肾病综合征的利尿及缓解蛋白尿
9.胃肠道疾病帮助患者度过以下疾病的危重期: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回肠炎
10.神经系统:各类硬化症的急性恶化脑部肿瘤引起的水肿
11.其它与适当的抗结核化疗法合用,用于伴有蛛网膜下腔阻塞或趋于阻塞的结核性脑膜炎累及神经或心肌的旋毛虫病
12.器官移植内分泌失调疾病原发或继发性肾上腺皮质不全(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为首选药物,如有需要,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可与盐皮质激素合用,在婴儿期,盐皮质激素的供给尤为重要)先天性肾上腺增生非化脓性甲状腺炎癌症引起的高钙血症。 规格:4mg 用法用量:根据不同疾病的治疗需要,甲泼尼龙片的初始剂量可每天4mg到48mg甲泼尼龙之间调整。症状较轻者,通常给予较低剂量即可;某些患者则可能需要较高的初始剂量。临床上需要用较高剂量治疗的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200mg/天)、脑水肿(200-1000mg/天)和器官移植(可达7mg/kg/天)。若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治疗后末见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应停用甲泼尼龙片而改用其它合适的治疗方法。若经过长期治疗后需停药时,建议逐量递减,而不能突然撤药。当临床症状出现好转,应在适当的时段内逐量递减初始剂量,直至能维持已有的临床效果的最低剂量,此剂量即为最佳维持剂量。医师还应注意对药物剂量作持续的监测,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能需要调整剂量:病情减轻或加重导致临床表现改变;患者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患者遇到与正在治疗的疾病无关的应激状况。
在最后一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在一段时间内加大甲泼尼龙片的剂量。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剂量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治疗的疾病和患者的反应作个体化调整。
隔日疗法(ADT)
隔日疗法是一种服用皮质类固醇的方法,即指在隔日早晨一次性给予两天的皮质类固醇总量。采用这种治疗方法旨在为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提供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同时减少某些不良反应,例如对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类柯兴氏综合症、皮质激素撤药症状和对儿童生长的抑制。不良反应:1.体液及电解质紊乱:常规和高剂量的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可产生盐皮质激素作用,除非在高剂量下,合成类衍生物很少发生类似作用。限钠、补钾的饮食可能是必要的,所有类固醇类药物都增加钙的排泄。如钠潴留、某些敏感患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体液潴留、钾离子丧失、低钾性碱中毒。
2.肌肉骨骼系统:类固醇性肌病、肌无力、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与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关的常见且不易察觉的不良反应。无菌性坏死、压迫性椎骨骨折、病理性骨折。
3.胃肠道:可能穿孔或出血的消化道溃汤、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食管炎、肠穿孔
4.皮肤病:伤口愈合延迟、瘀点和瘀斑、皮肤脆薄
5.代谢:因蛋白质分解造成的负氮平衡
6.神经系统:颅内压升高、假性脑肿瘤。
精神错乱:使用皮质类固醇可产生的精神紊乱包括:欣快感,失眠,情绪不稳,个性改变,严重抑郁甚至明显的精神病表现。
癫痫发作、眩晕
7.内分泌:月经失调、引发柯兴氏症、抑制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糖耐量降低、引发潜在的糖尿病、增加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需求、抑制儿童生长
8.过敏反应:血管水肿
9.眼: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引发后房囊下白内障、青光眼和可能损伤视神经,并增加眼部继发真菌或病毒感染的机会。为防止角膜穿孔,糖皮质激素慎用于眼部单纯疱疹患者。眼内压增高、眼球突出
10.心血管:高剂量引起心动过速。
11.免疫系统:掩盖感染、潜在感染发作、机会性感、过敏反应、可能抑制皮试反应。 禁忌:1.全身性真菌感染
2.已知对美卓乐(甲泼尼龙片)过敏者。注意事项:有益的相互作用:
1.甲泼尼龙片与其它抗结核化疗法联合,可用于治疗爆发性或扩散性肺结核及伴有蛛网膜下腔阻塞的结合性脑膜炎。
2.甲泼尼龙片经常与烷化剂、抗代谢药及长春花碱类药物联合用于肿瘤疾病如白血病和淋巴瘤。
有害的相互作用:
1.糖皮质激素与致溃疡药物(如水杨酸盐和N.S.A.I.)合用,会增加发生消化道并发症的危险。
2.糖皮质激素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会增加糖耐量异常的危险。
3.糖皮质激素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需求。
4.皮质类固醇与乙酰水杨酸联合用于凝血酶原过少的患者时应谨慎药物相互作用:有益的相互作用:
1.甲泼尼龙片与其它抗结核化疗法联合,可用于治疗爆发性或扩散性肺结核及伴有蛛网膜下腔阻塞的结合性脑膜炎。
2.甲泼尼龙片经常与烷化剂、抗代谢药及长春花碱类药物联合用于肿瘤疾病如白血病和淋巴瘤。
有害的相互作用:
1.糖皮质激素与致溃疡药物(如水杨酸盐和N.S.A.I.)合用,会增加发生消化道并发症的危险。
2.糖皮质激素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会增加糖耐量异常的危险。
3.糖皮质激素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需求。
4.皮质类固醇与乙酰水杨酸联合用于凝血酶原过少的患者时应谨慎贮藏:密闭,15℃~25℃保存。 包装:4mg:30片/盒,30片/瓶;16mg:20片/盒,50片/瓶 有效期:60个月。 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1006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一些动物试验表明,母亲服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可能引起胎儿畸形。因未作过足够的人类生殖研究,因而当皮质类固醇用于孕妇、哺乳妇女或可能怀孕的妇女时,应仔细衡量它的益处与它对母亲和胚胎或胎儿的潜在的威胁之间的关系。
糖皮质激素只有在明确需要的前提下才可用于孕妇。如果在怀孕期间必须停用已长期服用的皮质类固醇(与其它长期疗法相同),停药过程必须逐步进行(参见用法用量)然而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如肾上腺皮质不全的替代治疗)可能需要继续,甚至增加剂量。因皮质类固醇很容易透过胎盘,故对怀孕期间用过大量皮质类固醇的母亲生育的婴儿,应仔细观察和评价是否有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的迹象。
皮质类固醇对分娩的影响未知。
皮质类固醇随乳汁分泌。 儿童用药:参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禁忌】中有关内容。 老年患者用药:参见【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药物过量:未发现甲泼尼龙片急性过量引起的综合征。长期重复服药(每天一次或每周数次)可能导致柯兴氏症。甲泼尼龙片可经透析排除。至于你所说的和和来氟米特片一起服用,建议根据病情及时就医调整服药剂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