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根据你的描述,患者是肝癌晚期指导意见很高兴为你解答,建议让医生给做个腹腔引流可以缓解肚子涨的问题
有关您奶奶的病情,建议采用生物治疗,泰安凤凰灵芝有限公司经销的宝来利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富锗富硒灵芝宝尔效果不错,只是价格高点,一个周期要2000-3000元(50天),一般一个月可以见效。
以下是有关直肠癌的治疗、病理、预防等相关知识:
(一)手术治疗 分根治性和姑息性两种。
1.根治性手术 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复发转移几率非常高。手术方式根据癌肿在直肠的位置而定。直肠壁内有粘膜下淋巴丛和肌间淋巴丛两个系统,癌细胞在肠壁内淋巴系统的转移不多见。一旦癌细胞穿透肠壁,就向肠壁外淋巴系统扩散。一般首先累及癌肿同一水平或稍高处的肠旁淋巴结,然后向上逐渐累及与痔上动脉伴行的中间淋巴结群,终至肠系膜下动脉旁淋巴结群。上述向上方的淋巴转移是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如癌肿位于直肠下段,癌细胞也可以横向沿肛提肌和盆壁筋膜面的淋巴管侵及闭孔淋巴结,或沿痔中动脉流至髂内淋巴结。有时癌细胞也可以向下穿过肛提肌,沿痔下动脉引流至坐骨直肠窝内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由于直肠上段癌的淋巴转移方向几乎均向上,手术切除癌肿邻近和在此平面以上的淋巴组织,即可达到根治目的,手术有保留肛括约肌的可能。直肠下段癌的淋巴转移虽主要也是向上,但同时尚有横向转移至髂内淋巴结和闭孔淋巴结的可能,根治性手术需包括直肠肛管周围组织和肛提肌,故无法保留肛括约肌。
(1)经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手术):适用于距肛缘不足7cm的直肠下段癌,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及其系膜、直肠、肛管、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组织和肛门周围皮肤、血管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或结肠左动脉分出处下方结扎切断,清扫相应的动脉旁淋巴结。腹部作永久性结肠造口(人工肛门),会阴部伤口一期缝合或用纱布填塞。此手术切除彻底,治愈率高
(2)经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一期吻合术,也称直肠癌前侧切除术(dixon手术),适用距肛缘12cm以上的直肠上段癌,在腹腔内切除乙状结肠和直肠大部,游离腹膜反折部下方的直肠,在腹膜外吻合乙状结肠和直肠切端。此手术的损伤性小,且能保留原有肛门,较为理想。若癌肿体积较大,并已浸润周围组织,则不宜采用。
(3)保留肛括约肌的直肠癌切除术:适用于距肛缘7~11cm的早期直肠癌。如癌肿较大,分化程度差,或向上的主要淋巴管已被癌细胞梗塞而有横向淋巴管转移时,这一手术方式切除不彻底,仍以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为好。现用的保留肛括约肌直肠癌切除术有借吻合器进行吻合,经腹低位切除-经肛门外翻吻合,经腹游离-经肛门拖出切除吻合,以及经腹经骶切除等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2.姑息性手术 如癌肿局部浸润严重或转移广泛而无法根治时,为了解除梗阻和减少病人痛苦,可行姑息性切除,将有癌肿的肠段作有限的切除,缝闭直肠远切端,并取乙状结肠作造口(hartmann手术)。如不可能,则仅作乙状结肠造口术,尤在已伴有肠梗阻的患者。
(二)化学治疗
直肠癌约半数患者在术后出现转移和复发,除部分早期患者外,晚期和手术切除后的患者均需接受化疗。化疗在直肠癌综合治疗中是除外科治疗后又一重要治疗措施。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系统,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这时候有必要服用中药真情散来配合,这样才可以弥补化疗的不足,降低化疗对造血系统的伤害
(三)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地位已日益受到重视,有与手术、中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和单纯放射治疗两种。
1.手术、中药与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①术前放疗可控制原发病灶,控制淋巴结转移,提高切除率和减少局部复发,适用于Ⅲ期(dukes c级)直肠癌。采用盆腔前、后二野对穿照射,放射剂量可达40~45gy(4000~4500rad),放疗后3周手术;
②术后放疗适用于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癌肿已明显浸润至肠壁外,盆腔内残留无法切除的病灶。一般在术后1~2月待会阴伤口已痊愈后开始,采用盆腔前、后二野照射,有时也加用会阴野照射,放射剂量可达45~50gy(4500~5000rad)。
(四)中药治疗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临床常常可以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学、不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后出现腹水、黄疸等肝功衰竭而致死;肺癌胸水化疗后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肠癌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更加衰竭而死亡;白血球下降,患者感染而死亡等。中医中药治癌可减轻病人的症状和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直肠癌放疗的并发症
放射治疗的并发症有局部性损伤和全身性损伤。局部损伤有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肠炎、放射性骨炎等;全身损伤有消化系统反应和骨髓抑制。
1) 局部损伤:①放射性皮炎:放射初期可见皮肤发红,发痒,类似日晒性皮炎改变;放射中期皮肤色素沉着,变厚粗糙,毛孔粗黑;放射后期在皮肤皱褶、腹股沟区可出现湿性脱皮,局部皮肤浮肿,严重时出现水疱,继而破溃、糜烂,甚至溃疡;②放射性肠炎:在放射中后期,患者可感到腹部不适,进食或饮水后加重,严重时可出现肠梗阻。这是由于肠道在放射线损伤下,出现黏膜充血、水肿所致;③软组织纤维化:在放射后期出现,常表现为局部组织变硬,失去正常组织的弹性;
2) 全身不良反应:①消化道反应:放疗初期患者常出现口干、大便干燥;在放疗中、后期,患者可发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②骨髓抑制:多发生在放疗后期,表现为全身乏力,血液学检查发现白细胞(WBC)总数下降。
直肠癌放疗的适应症:
直肠癌细胞对放射线杀伤具有中等敏感度,因此在直肠癌的治疗中,放疗往往作为综合方法之一,与手术、化疗相配合,以期达到根治目的。放疗在直肠癌治疗中适用于:术前放疗、术中放疗、术后放疗、姑息放疗、治疗转移癌等几个方面。
1) 术前治疗:术前放疗可减少术中肿瘤种植,降低术后盆腔小肠粘连的发生率;可使原发肿瘤体积缩小,若肿瘤位置接近齿状线,则可使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手术由原来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可降低盆腔淋巴结分期,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并能改善患者的5年生存率,对Dukes C期的患者更是如此;
2) 术中放疗:可以减少局部皮肤放射性损伤,减少局部复发。对于某些较晚期的病例,在手术切除肿瘤病灶并进行淋巴结清扫后,在术中实施整个术野的放射治疗,剂量较大,然后缝合皮肤。这样做可以一次性杀灭残存的癌细胞,防止术后复发,延长生存期;
3) 术后放疗:可以减少局部和区域性复发,限制远处转移;
4) 单纯根治性放疗:对某些年迈体弱的早期直肠癌患者,同时又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内脏疾病而不适宜手术者,可以实施根治性放疗;
5) 姑息放疗:对某些已经丧失根治性手术机会的直肠癌患者,仍然可以实施放射治疗,以达到抑制肿瘤发展、控制病情、延长生命的目的;
6) 治疗转移癌:放射治疗是目前为止治疗骨转移疼痛的最好方法。对脑转移也可以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延缓生命的作用。
常用直肠癌手术方式有哪些?
常用的直肠癌手术方式可以分为保留肛门和不保留肛门手术两大类。首先介绍一下临床上常用的保留肛门手术方式。这类手术方式比较多,是希望在直肠肿瘤切除后作结、直肠的吻合,特别对于低位直肠癌这显得尤为重要。(1)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切除范围:该手术需要切除足够长的乙状结肠和直肠,并清扫相应的系膜及周围组织及相应的淋巴结。切除后行结、直肠端端吻合。若吻合平面较低时可借助吻合器进行。该手术可保留肛门,若切除彻底时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2)腹会阴联合切除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Bacon术)与Miles术不同之处是会阴部在齿状线处切断直肠,保留了肛门括约肌及周围组织,将切除肿瘤后的结肠断端由会阴拖出缝合于皮肤切缘上,该手术保留了括约肌,但排便反射差,且会阴部切除不彻底,故适用于中段直肠癌。如腹膜外套叠式吻合术,肛门外翻出吻合术,以及经腹游离骶前吻合术等。近年由于吻合器的应用,低位结、直肠吻合已较方便,除某些特殊情况,上述手术已少采用;(3)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术):该手术的切除范围包括部分乙状结肠、全部直肠、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提肛肌,坐骨直肠窝组织,肛门周围直径5cm的皮肤及肛管,、括约肌。切除后结肠断端在腹部作永久性人工肛门,会阴伤口缝闭。手术时经腹游离,腹会阴部同时手术。该手术的优点是切除彻底,缺点的创面大,永久性人工肛门给生活带来不便。所以近年来有人设计了股薄肌代替括约肌,结肠肌管代替内括约肌,结肠套叠,骶前结肠成角等手术方法,试图在去除肛门及括约肌的情况下,将人工肛门设置于会阴切口处,虽有一定效果,但控制排便能力仍有一定差异。
2.辨证施治。
1) 湿热蕴结型;白头翁汤加减。
白头翁30g秦皮15g黄连3g黄柏9g红藤15g败酱草15g苦参15g马齿苋15g白槿花12g藤梨根30g
2) 瘀毒内阻型:膈下逐瘀汤加减。
桃仁9g红花9g赤芍9g当归9g川芎6g五灵脂9g香附9g元胡15g莪术15g甲珠9g土茯苓30g
3)脾虚气滞型: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木香6g砂仁3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陈皮6g八月札12g枳壳9g乌药9g绿萼梅9g沉香曲9g
4)脾肾阳虚型:理中汤加减。
党参15g炒白术12g炮姜炭3g肉豆蔻9g补骨脂12g五味子6g吴茱萸3g附子6g肉桂3g
(五)肿瘤局部冷冻、激光和烧灼治疗 晚期直肠癌病人伴有不全肠梗阻征象,可试用肿瘤局部冷冻或烧灼(包括电烙烧灼和化学烧灼)治疗,使肿瘤组织缩小或脱落,暂时缓解梗阻症状。近年来开展激光治疗,应用nd-yag激光,功率65w,分点照射局部肿瘤组织,遇有出血、改用功率40w在出血点四周聚集照射止血,每隔2~3周重复照射,个别病例的肿瘤可见缩小,暂时缓解症状,可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方法。
(六)转移和复发病人的治疗
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复发转移几率非常高。
1.局部复发的治疗 如果局部复发病灶范围局限,且无其他部位的复发、转移时,可予手术探查,争取切除。如复发灶局限于会阴切口中央,两侧尚未延及坐骨结节者,有广泛切除的可能。如会阴部结节或肿块系盆腔复发灶伸向会阴部的下极,不宜手术,因无法完全切除病灶,反而切开肿瘤组织,遗留久不愈合的创口。
盆腔内复发病灶采用放射治疗,每疗程20gy(2000rd),可暂缓解疼痛症状。
2.癌转移的治疗 近年来不少研究证实直肠癌转移灶的手术切除效果不是原来想象的那样悲观。若能在切除原发病灶的同时切除肝转移灶,则可提高生存率。凡属单个转移灶,可行肝段或楔形切除。如为多个肝转移灶而不能手术切除者,先用去动脉化措施,即结扎肝动脉,使肝瘤坏死,再通过结扎肝动脉的远端插入导管,从中注入氟尿嘧啶和丝裂霉素;也可采用肝动脉栓塞术,使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但上述治疗禁用于伴有明显黄疸、严重肝功能异常、门静脉梗塞以及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放射治疗可改善部分病人的症状。
(七) 放疗可有效地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
术前、术后均可行放射治疗。术前放疗,可提高手术疗效,减低病人术后复发率;术后放疗,可杀灭残留微小病灶。同时适用于晚期病人或术后复发者。
(八)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尚无定论
(九)基因治疗(Genetherapy)直肠癌仍较遥远
可有效地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
[编辑本段]如何预防直肠癌
由于直肠癌的病因还不完全明确,所以至今还没有特殊的预防办法。下面列举的预防措施,主要是为了减少癌变机会和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
⑴、积极防治直肠息肉、肛瘘、肛裂、溃疡性结肠炎及慢性肠道炎症的刺激;对多发性息肉、乳头状息肉,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切除,以减少癌变机会。
⑵、饮食宜多样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经常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可能对预防癌症有重要作用。
⑶、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⑷、高度重视定期的防癌普查工作,随时注意自我检查,提高警惕性,发现“警戒信号”后,及时进行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直肠癌的生存率。
直肠癌的用药原则:
手术前行肠道准备时以口服庆大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及灭滴灵大量饮水辅以肠内营养药
术中术后除继续输液及应用抗生素外尚需视具体情况输血人体白蛋白等
术后如发生并发症除调整应用敏感抗生素外加强支持及对症治疗实属必要
[编辑本段]直肠癌护理措施和术后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需作永久性人工肛门时,会给病人带来生活上不便和精神上的负担,应关心病人,讲明手术的必要性,使其能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少渣饮食,以增加对手术的耐受力。
(3)充分的肠道准备,以增加手术的成功率与安全性。
(4)术前3日给肠道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预防术后感染。
(5)术前3日给流质,术前1日禁食,以减少粪便和容易清洗肠道。
(6)术前1日根据病情行全肠道灌洗,同时应观察灌洗效果。
2、术后护理
(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2)术后禁食、胃肠减压至肠蠕动恢复后可进食。饮食应循序渐进。
(3)保持引流通畅,并遵医嘱定时冲洗引流管。
(4)长期置尿管者,应每日清洗尿道口,预防尿路感染。
(5)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可涂用氧化锌软膏或紫草油。
(6)作好人工肛门的护理。
[健康教育]
1、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肠蠕动恢复后方可进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太稀或粗纤维太多的食物。多食豆制品、蛋、鱼类等,使大便干燥,便于清洁处理。
2、教会病人适当掌握活动强度,避免过度活动增加腹压而引起人工肛门粘膜脱出。
3、让病人掌握人工肛门袋的应用方法。用肛袋前应先以清水将周围皮肤洗净,肛袋松紧适宜,随时清洗,避免感染和减少臭气。
4、指导病人掌握人工肛门的护理,定时指扩,若发现狭窄或排便困难,及时到医院复查。
[编辑本段]直肠癌的危险人群
大肠癌指的是发生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的癌瘤,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各种恶性肿瘤中排行第三。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仅上海在20年间发病率就增加了2~3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患大肠癌的比例在增加。虽然医生们都相信大肠癌的增加与饮食中脂肪含量的增加有关,然而其确切原因仍不清楚。目前,医学界已知的是某些疾病与大肠癌关系密切,患这些疾病的人被称为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所以,从预防和早期诊断的角度来了解这些疾病和易患人群,是很有好处的。
大肠息肉:息肉是从肠黏膜上长出来的一种赘生物,大小、形状、数目、部位各异。患者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较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息肉也在增多,依靠结肠镜即可确诊此病。息肉究其来源主要分为腺瘤性和增生(炎症)性两大类。已知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多发性的和直径大于1厘米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危险性较大,被称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必须摘除干净;即便已经根治了腺瘤性息肉的患者,也要定期复查,以观察是否复发。
溃疡性结肠炎:不是一般说的结肠炎,而是以反复发作的脓血便为主要症状,结肠镜检可见“口疮”样溃疡的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癌变的几率比正常人高5~10倍,特别是未成年时就发病,而且病变一直在活动、病变范围广泛、病程在5年以上的人,癌变危险性更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明显增多,由此引发的癌症患者也在增多。
日本血吸虫病:该病流行于我国南方长江以南地区。血吸虫的虫卵长期存在于大肠黏膜中刺激肠黏膜而导致癌变。血吸虫病重灾区与无此病地区相比,大肠癌的检出率要高12.3倍。
盆腔接受过放射治疗者:子宫、卵巢癌患者常要接受放疗,其直肠癌的发生率比常人高出4倍,尤其是放疗10年后、放疗剂量较大的患者。
以前患过大肠癌者:约2%~11%的大肠癌患者在治疗了第一个癌灶后又发生第二个原发大肠癌灶(不是复发),这被称为异时多发。所以说,患者不要因已经治疗过就高枕无忧,而要定期复查。以往接受过卵巢癌、乳腺癌手术,或施行过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的人也是大肠癌的高发人群。
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有大肠癌家族史者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家族史者高3倍,除遗传因素外,可能与相同的饮食习惯有关。
其他: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小肠吻合术后的病人,石棉加工业与纺织业的工人也是高危人群。
直肠癌患者的膳食原则
肠癌患者的饮食要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常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及防癌食品。如西红柿、深绿色和十字花科蔬菜(芹菜、莞荽、甘蓝、芥菜、萝卜等)、大豆制品、柑橘类水果、麦芽及麦片、葱、蒜、姜、酸奶等。
直肠癌患者的膳食原则
(1)结肠、直肠癌病人多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腹泻,消化能力弱,故应予以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2)结直肠癌病人多有便中带血,晚期病人常大量便血,故应少服或不服刺激性和辛辣的食物。
(3)病人久泻或晚期病人长期发热、出汗、损伤津液,故宜多饮水或汤液,主食可以粥、面条等半流滇饮食为主。
(4)病人多有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故宜摄取清淡饮食,切忌油腻。
(5)结直肠癌晚期病人久泻、便血、发热,大量营养物质和水分丢失,身体消瘦,体重减轻,气血两亏,宜服富有营养的滋补流汁药膳。
[编辑本段]直肠癌饮食提示:
直肠癌少吃烟熏食品,油炸食品,过于辛辣,刺激性太强,不好消化的食品。
(1)从饮食中摄入的动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的危险性就越大。
(2)高脂肪饮食可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后者对肠道粘膜有潜在的刺激和损害。如果长期处在这种刺激和损害中,可能诱发肿瘤细胞的产生,导致大肠癌。
饮食建议一
(1)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猪油、牛油、鸡油、羊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鱿鱼、墨鱼、鸡蛋黄以及棕榈油和椰子油等。
(2)植物油【花生油、豆油、芝麻油、菜籽油等】限制于每人每日20~30克左右【约合2~3汤匙】。
(3)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
(4)适量食用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金枪鱼等。
(5)在烹调过程中,避免将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油过度加热。
(6)摄入膳食纤维素。预防大肠癌的生力军增加膳食纤维素的摄入,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其原因,可能是膳食纤维素有较强的吸水性,可增加粪便的体积,使粪便成形,利于排便,降低肠道中致癌物质的浓度,从而减少发生大肠癌的危险。
饮食建议二
(1)每日补充膳食纤维素30克以上。
(2)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如: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藻类等。
(3)在维持主食量不变的前提下,用部分粗粮替代细粮。
(4)摄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作用不可小视,科学研究表明,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等在预防恶性肿瘤方面都有潜在的作用。
饮食建议三
(1)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2)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产品等,以补充维生素E。
(3)注意摄取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4)如果因各种原因,难以保证上述食物的摄入,可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合剂。
[编辑本段]直肠癌常见并发症
1、肠梗阻 肿瘤增大可致肠腔狭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导致机械性肠梗阻。
2、肠穿孔 临床有典型的急腹症表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X线平片见隔下新月状游离气体等,可作出初步的诊断。
3、出血 急性大出血是大肠癌较少见的并发症。
放疗常见的并发症
放射治疗的并发症有局部性损伤和全身性损伤。局部损伤有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肠炎、放射性骨炎等;全身损伤有消化系统反应和骨髓抑制。
1) 局部损伤:①放射性皮炎:放射初期可见皮肤发红,发痒,类似日晒性皮炎改变;放射中期皮肤色素沉着,变厚粗糙,毛孔粗黑;放射后期在皮肤皱褶、腹股沟区可出现湿性脱皮,局部皮肤浮肿,严重时出现水疱,继而破溃、糜烂,甚至溃疡;②放射性肠炎:在放射中后期,患者可感到腹部不适,进食或饮水后加重,严重时可出现肠梗阻。这是由于肠道在放射线损伤下,出现黏膜充血、水肿所致;③软组织纤维化:在放射后期出现,常表现为局部组织变硬,失去正常组织的弹性;
2) 全身不良反应:①消化道反应:放疗初期患者常出现口干、大便干燥;在放疗中、后期,患者可发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②骨髓抑制:多发生在放疗后期,表现为全身乏力,血液学检查发现白细胞(WBC)总数下降。
我们身体里面有非常多的淋巴管和淋巴组织。淋巴组织属于免疫系统,本来是可以消灭肿瘤的,但是,肿瘤细胞通过各种途径逃避了免疫细胞的打击。
甚至让免疫细胞作为癌症的帮凶,帮助他们转移。癌细胞通过淋巴管道,可以转移到附近的淋巴结,甚至远处的淋巴结。
癌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可以脱落,进入到癌症周围的血管之中,然后随着血流进入全身的各个组织和器官,所以,血供丰富的器官,容易被转移。例如肝转移,肺转移,脑转移和骨转移。
?癌细胞不断发展之后,就像蒲公英一样,可以脱落癌细胞不断发展之后,就像蒲公英一样,可以脱落,飘散到身体的其他地方。例如胃癌,癌细胞脱落之后,可以种植在腹腔的任何部位,例如大网膜,腹膜,肠系膜表面,小肠表面,种植在卵巢等等。
癌细胞不断的生长,需要不断消耗身体的营养物质,长期下去,会导致患者出现体重下降,消瘦,食欲不振,贫血等等,严重的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如果人到中年,突然出现消瘦,体重下降,一定要去医院查一查。
?恶性肿瘤之所以能够长得快,是因为瘤体中有丰富的血管为之提供营养恶性肿瘤之所以能够长得快,是因为瘤体中有丰富的血管为之提供营养。当癌细胞从瘤体脱落进入血管之后,它就能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任何一个地方,进而生根发芽,长出新的瘤体。常见的有转移性肺癌和转移性肝癌。
当内脏器官的肿瘤突破浆膜层后,瘤细胞就有可能脱落进入体腔,种植在其他组织或脏器的表面,进而长出新的瘤体。常见的有胃癌、结肠癌的腹膜转移。
很多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仅仅表现为短期内不明原因的身体消瘦、体重下降,这是因为随着癌细胞的增多,消耗的营养物质也随之增多。
?恶性肿瘤,其实质就是一团变异的细胞不断繁殖恶性肿瘤,其实质就是一团变异的细胞不断繁殖,逐渐破坏人体的正常器官功能,给机体带来各种不同的严重影响,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功能障碍,严重时导致全身营养障碍,引起身体消瘦,最终危及生命。
因此,恶性肿瘤,一旦发现,就该引起重视和早期积极治疗。恶性肿瘤,由于其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较快,其周围血管比较丰富。理论上,癌症细胞可随着血液转移到身体各处,选择合适的地方滋生,并且又会导致局部发生障碍。
?肿瘤细胞通过癌栓脱落可以转移向远处肿瘤细胞通过癌栓脱落可以转移向远处,如胃癌,有可能脱落而转移到肠道;有些肿瘤患者,不适当的取活检,剜取肿瘤等情况,均有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纍及正常的组织,引起肿瘤转移。
恶性肿瘤扩散时,根据转移的位置不同,在早期大多没有任何症状,而有些会有相应的症状。如肿瘤细胞转移至肺部,可能会有咳嗽、咳血不适,影像学上有肺部结节等。如肿瘤细胞转移到消化道,可能有腹部不适、消化障碍、便秘、便血等。
?并且这些癌细胞还具有“休眠”的能力并且这些癌细胞还具有“休眠”的能力,在具备了逃脱免疫监视的能力后开始长期休眠,甚至有的细胞在人的生命周期内一直处于休眠的状态;但是有的癌细胞攒够能量后会被激活或者因为微环境因素被激活。
被激活的癌细胞会迅速增殖,并转移,为自己的继续生存积攒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的癌症患者,经过治疗后,多年不再出现病症,再次出现后发现已经多处转移的原因。因此,对于癌症患者,即使已经治愈,一定要按时进行体检。
?常见的乳腺癌就比较容易引起骨转移常见的乳腺癌就比较容易引起骨转移,癌细胞转移到骨上后会破坏骨质,产生骨痛,严重的可以导致骨折,比较容易转移到脊柱骨。而脊柱骨骨破坏严重产生的骨折则可以引起截瘫等严重并发症。
癌转移到不同位置会出现相应症状,转移到大脑可以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当然癌症一般伴随消瘦、乏力等常规表现。对于辅助诊断和判断患者预后也有一定的帮助。
肝脏是恶性肿瘤转移最易受累的器官之一,胃肠道,胰腺,肺,乳腺,肾脏,卵巢等部位原发的恶性肿瘤都可以转移到肝脏。其中来源于消化系统脏器最为多见。这是由于消化系统的血液经门静脉入肝,因此,消化系统的肿瘤容易转移到肝脏,同时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液汇入门静脉后,其血液并未完全混合,呈流线形分流,原发肿瘤通过其在肝内的转移灶呈非随机性主要分布于肝脏右叶内,加之肝右叶体积大于左叶,故消化系统的肿瘤转移至肝右叶的机会远远多于左叶。
转移性肝肿瘤肝脏的形态学改变多不明显,大多数无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多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状占为性病灶,直径1----3mm,少数为单发结节,病灶越多,大小分布越均匀,部分病灶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巨块状,巨大的肝内转移瘤多伴有中心明显的不规则坏死,转移瘤通常不伴有门静脉癌栓,一般也无假包膜征象,增强后肿瘤实质期多表现为典型的环行强化或靶缯,有时可见到腹腔脏器的转移灶如胰腺,脾脏转移灶,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报告中心应注意加以描述。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