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贫血,贫血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血小板稍微偏高,小孩子没有很大的临床意义,过一段时间查可能就又正常了,所以宝宝的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
一、血常规主要几项指标所代表的意义 1.宝宝出生时,中性粒细胞比重较高,占60-65%,淋巴细胞约占30—35%。宝宝4-6个月时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约相等,曲线第一次交叉,以后在整个婴儿期均是淋巴细胞占优势,约占60%,中性粒细胞约占30%,学龄前其中性粒细胞逐渐增加,4-6岁时两者又约相等,形成第二次交叉。6岁后中性粒细胞继续增多,淋巴细胞减少,逐渐达成人值,粒细胞约占65%左右。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婴幼儿均较低,各年龄期差别不大,嗜酸性粒细胞约占2%-3%,嗜碱性粒细胞0.5%,单核细胞在婴儿与儿童期占5%左右。 2.细菌性感染通常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明显升高。但是在复杂性慢性、反复性发作的疾病(例如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肠病等)、重症感染时,上述数值的判断又必须慎重,因为这些数值的变化既受到感染性因素的影响,又受到非感染性因素的影响。例如严重的细菌感染,也可能出现白细胞总数明显降低。 3.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或者明显减低,细胞分类淋巴细胞比例增加,但是某些特殊病毒感染时,例如:EB病毒,白细胞总数也可能明显升高。 4.儿科血常规检验的认识误区:在没有专科儿科医生的地方可能会以成人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正常值来判断小儿的化验值。 5.血小板:新生儿期血小板波动较大,生后48小时内数量较低,约150×10^9/L,两周后可达300×10^9/L。生后血小板数减少可能与产伤有关。生后6个月血小板计数即与成人相同,约(150—350)×10^9/L。 二、小儿时期贫血的主要指标: 1.?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这是主要判断小儿时期贫血的主要指标。贫血可根据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数量分为轻(90—110g/L)、中(60—90g/L)、重(30—60g/L)和极重( 2.但要注意的是,由于宝宝在生后2—3个月有“生理性贫血期”(这是因为红细胞增生减低以及胎儿红细胞生存期短,生后逐渐破坏,生后3个月内体重增长最快等因素所导致)。应注意和“病理性贫血”相鉴别,“生理性贫血”是在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无需治疗,但应注意在饮食中必须有富含造血需要的物质,对于早产儿尤需及时添加含维生素E和叶酸等食物。若血红蛋白下降贫血无效。出生体重极低的早产儿,若生理性贫血很难恢复可能由于红细胞生成素严重缺乏所致,目前可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三系化验报告
正常值范围
语言描述
白细胞WBC
计数
4--10
4千----1万
血红蛋白HGB
110--160
10克---16克
血小板PLT计数
100---300
10万----30万
一切正常身体好的
一个人一天的不同时间
血常规数值都可能有不同,
同一时间不同的医院不在同一设备检验也有差异,
主要看三系
其他微低高没什么意义.过一段可以在查一下.
每次检查报告单留存好,作为自己的身体检查档案,好作对比.
白细胞WBC
6.9
血红蛋白HGB
125
血小板计数PLT
229
正常没事一针安痛定不会有什么影响,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多喝水以食均衡,少吃药.38.5以下不要吃退烧药,自己抗一抗长点抵抗力.
应该正常的,但是为了以后不会有一些并发症,你最好去医院咨询医生,红细胞、血红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其他正常,详细如下:
,红细胞:5.65
参考值:3.5-5.5
,血红蛋白:167
参考值:110-160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6.2
参考值:0.5-5
,总胆红素:44.74
参考值:3.42-20.5
,直接胆红素:15.74
参考值:0-6.84
【参考值】: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5%;其绝对值为0.05-0.50×10^9/L。
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当血液中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细胞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的胞质内含有较大的、椭圆形的嗜酸性颗粒。这类白细胞也具有吞噬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eosinopenia):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其临床意义甚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