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就算是手术之后把淤血都清除等好起来了也不一定的是可以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的,是比较的严重的问题了
指导建议:
主要现在还是要消炎为主,这个肺炎如果是不及时的控制好,到时候是会诱发肺部感染,对于身体恢复就有问题了
中老年人是脑血栓的高发人群,那么老人患了脑血栓应该怎么办呢?如何预防与护理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老人脑血栓的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人脑血栓的前兆1、哈欠不断
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80%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
2、血压异常
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形成脑血栓的前兆。
3、高血压病人的鼻出血
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危险信号。数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这种人可能在半年之内会发生脑血栓。
4、步态异常
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是偏瘫的先兆症状之一。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则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信号。
5、突然发生眩晕
眩晕是脑血栓的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6、突然发生剧烈头痛
任何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伴有抽搐发作;近期有头部外伤史;伴有昏迷、嗜睡;头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发生了突然的变化;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头痛;疼痛剧烈,可在夜间痛醒。
7、睡觉流口水
一些老年人会出现夜间不自觉地流口水的情况,这是脑血栓的前兆之一。一般表现为口水总朝一侧流,即睡觉时头侧向哪一边就往哪一边流,而是总朝一侧流。有的人还出现过言语不清晰、一过性的单侧肢体不适、反应迟缓等。严重的甚至伴有周围性面瘫。一些流口水的患者还伴有周围性面瘫,如口角歪斜等,这都是轻度脑血栓所致。
老人脑血栓怎么办1、患了脑血栓要注意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主要是为了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但是要注意降压时不能太快,同时若是出现血压过低,要适当的提高血压。对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患者吸痰,翻身拍背,帮助其活动肢体,做好肺炎与褥疮的预防措施。
2、脑血栓患者要进行适当地活动,这样能够改善脑循环,但是对于出现神志不清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并加强护理。要注意改善患者的脑部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以便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使梗塞面积缩小。
3、对一些脑血栓患者可以采取高压氧治疗,此方法治疗脑血栓有很好的效果,能够大大降低脑血栓的病残率。一般适用于早期治疗,此疗法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有条件限制。
4、患有高血压疾病的老年人日常要注意保暖,温度的变化也是引起脑血栓的原因之一。大部分的老年人抵抗力都比较弱,在气温突变的情况下,很容易感冒或者腹泻,这些症状会直接影响血液的流动速度和浓度,而引起脑血栓。老年人在温度比较低的时候,要注意自身保暖防护,避免脑血栓的形成。平时若患小病,需及时治疗,以免酿成大病。
5、脑血栓是由于血液中的水分不足,血液粘稠引起的血栓和脑血管堵塞。预防脑血栓最有效的方法是睡前、起床后喝一杯水。早晨起床后、出汗后等,血液浓度升高,对易患脑血栓的人来说非常危险。正确地喝水能有效预防脑血栓。专家建议:老年人喝水最佳时间为每天起床后、上午、晚上睡前各一次,下午两次,共五次。每次至少喝一杯。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饮料等清凉饮料和茶类不包含在内。
6、脑血栓是一种慢性疾病。和性格,血脂,血粘度等密切相关。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慢性疾病。一般来说,脾气急躁,血脂血压高的人群得这种疾病的概率比较高。因此,老年人要保持心情开朗和情绪稳定,多和大家聊天沟通、说说笑笑,情绪不要过于波动,不要经常生闷气。用积极快乐的态度面对人生有益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7、老人脑血栓要限制脂肪的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减少动物脂肪,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每日应在300毫克以内。还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得了脑血栓还能活多久有人说得了脑血管病就活不长了,至少不可能长寿。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因为迄今为止脑血管病的死亡率高,而且发病后存活者几乎一半的人在3?10年内死亡,但也不绝对认为患了脑血管病一定活不长了。因为脑血管病发生以后再活上20年者也不乏其人,活到70岁或80岁以上者也经常能看到。据国内有人观察结果,脑血管病后活5年者占62%,活6??10年者占20%,活11??15年占15%,活15年甚至20年以上者占3%。值得注意的是,脑血管病以后能活上10年以上者占20%左右。该组脑血管病人的平均寿命为66岁,有40%的脑血管病人寿命为70岁以上,5%为80岁以上,有一例活到88岁。
猜你感兴趣:
1.脑血栓的十个前兆
2.老人中风有什么原因及表现
3.高龄老人临终前症状
4.脑血栓怎么治疗
5.老年人脑梗塞吃什么好
6.老年人吃什么食物预防脑梗塞
7.脑梗塞是如何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脑血栓疾病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可是有许多人并不知道这种疾病会带来哪些具体的危害,大家要注意能够意识到这种疾病的严重危害性,做好详细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脑血栓疾病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1·人体脑血液中存在着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以保证血液在血管中的正常流动,也不会形成血栓,在特殊情况下,如血管有硬化,狭窄等损伤天气寒冷,出汗过多、血压过低、缺乏饮水等情况下,会使血流缓慢、血液浓缩粘稠、致凝血功能亢进或抗凝功能削弱时,则会打破这种平衡,使人处于“易栓状态”。
2·血栓病可以发生在血管的任何地方,血栓随着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如果在脑动脉血管中停留,阻碍了脑动脉正常血液的流通就是脑血栓,从而引发缺血性中风发作,若堵塞了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则会诱发心肌梗塞,此外,还有下肢动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
3·血栓形成,大多数一发病就会出现严重症状,如脑梗塞的偏瘫失语;心肌梗塞的剧烈心前区绞痛肺梗塞引起的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如下肢形成血栓则会引发两腿疼痛,或出现冰凉感和间歇性跛行等。极严重的心、脑梗塞和肺梗塞还可引发猝死。
1.西医药治疗
〈1〉急性期
一般处理:卧床,保持呼吸道通畅。静脉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的摄入,不能自行进食者应鼻饲。严密观察心肺肾功能,防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道感染和吸入性肺炎等。尽量避免葡萄糖液的输注,以免高血糖加重脑梗塞的损害。注意防止褥疮,保持大、小便通畅。应尽早开始被动活动(尤其是瘫痪肢体),以及呼吸活动的锻炼。
调整血压:脑血栓病人急性期的血压应维持在病前平时测得的或患者年龄应有的稍高水平。如血压过低,应给予多巴胺或其他升压药或补液以升高血压。
防治脑水肿:用于梗塞面积大病情严重时,常用20%甘露醇125~250ml静滴,每日2~4次,连用7~10天。应严密监测血糖和体温,防止并发症。
溶栓治疗:适用发病6小时以内患者及进展型中风。但要经CT证实无出血灶,病人无出血倾向,并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如尿激酶,可用1~2万单位溶于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7~10日为一个疗程。溶栓治疗可引起出血,而且溶栓后还存在再血栓的问题,应予留意。
抗凝治疗:适用于进展型中风,颈内动脉系统的大片脑梗塞者不宜使用。通常以每小时800~1200单位肝素的速度静脉滴定,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1~15倍。可改华法令口服维持。
血液稀释疗法:适用于血粘度高的病人以及因血流动力学因素引起的脑梗塞,不适用大动脉硬化性脑梗塞。
尼莫地平:可在起病最早期试用,30mg,每6小时1次。可先静滴,3天后转为口服。应及时发现有否血压降低并及时加以调整。
脑代谢活化剂:如三磷酸腺苷、胞二磷胆碱、细胞色素C、辅酶A等可常规应用。
〈2〉恢复期治疗:在中风后存在相当长时间的脑功能缺损,所以要尽早开始肢体被动活动,逐步增加主动活动和各种功能活动,有针对性地对缺损脑功能(言语、认知等)进行康复训练。根据病情进行按摩、针灸、理疗、职业治疗、心理治疗等,应强调受损肢体的运用与达到进食、穿衣等基本生活自理的目标。亦可服用促神经代谢药物(如脑复康等)、抗血小板聚集剂等以防复发。
脑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枝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脑栓塞常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相对少见。脑栓塞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5%-20%。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和心脏功能;注意营养状况,保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加强护理,防止肺炎、泌尿系感染和褥疮等的发生。脑栓塞本身的治疗原则是要改善脑循环、防止再栓塞、消除脑水肿、保护脑功能。针对栓子来源的不同进行对症治疗:(1)抗凝及溶栓治疗,对于心源性栓塞者,推荐早期、长期抗凝治疗,房颤患者危险分层可参考CHADS2评分,抗凝治疗禁忌及非心源性栓塞者不推荐抗凝治疗,建议抗血小板治疗;溶栓类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亦可能仅在早期发挥作用。药物治疗的话还需要根据病情依照医嘱。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