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胸下腹部疼痛呼吸的时候比较明显有可能是,支气管肺炎,或者是胸前的病变以前有过肺结核治疗之后需要复查。目前应该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可以拍片,做结核菌素试验,肺结核比较顽固治疗时间很长如果免疫力比较差可能会复发的。
您好!
1、人们把钙化看作是肺结核治愈的标志,正常肺组织是由肺泡、淋巴微血管、细支气管等组成,呈粉红色。若有相当数量和毒力强的结核杆菌侵入肺组织并在里面生长繁殖,使肺组织受到破坏,出现好像变质的奶酪一样的物质,使正常的结构、生理功能消失。医学上称为干酪样坏死;
2、坏死物偏于酸性,不易液化吸收,能长期存在。在机体抵抗力强,或者化疗后,干酪样病灶中的结核杆菌代谢低落,繁殖能力被削弱,病灶失水而干燥,碳酸钙和磷酸钙没着形成钙化。在胸部X光片上要想看到病灶钙化,一般需要1—3年以上时间;
3、肺部结构病灶钙化的快慢与年龄关系甚大、儿童、少年在长身体、长骨骼时期,钙磷代谢旺盛,肺结核钙化要快些,彻底些,一般一年到一年半。成人肺结核钙化过程缓慢,往往要数年时间,而且钙化往往不充分;
4、病灶钙化是肺结核痊愈的形式之一,病变轻微、发现较早、治疗及时的可以完全吸收,或只残留一小疤痕病灶。多数成年人肺结核是以纤维组织增生所取代。你已经康复了,不要有任何担心。
祝你快乐安康!
问题一:肺结核拍片子能查出来吗 20分 拍片子是可以查出来的,不过也要分早期还是晚期.早期结核肯定拍胸片看不出来啊,因为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它还没在你肺部吃出空洞,你怎么能凭借胸片看出呢?况且如果结核菌没有在你肺部定植,而是生长在别处,那么你怎么拍胸片都无法看出的。结核菌是在全身除了毛发和指甲之外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发病的一种细菌。你可以去化验血沉、做个PPD试验,另外,你去做肺部CT,不要做胸片,因为胸片看不清楚,分辨率不高。有条件的话去做个痰检,或者痰液结核菌ELISA。
结核病发现越早越容易完全治好,而且还会省去完全发病后对免疫系统等其他的伤害,所以最好是尽量赶紧确诊,赶紧对症治疗。结核病是慢性病,但是还是越早治疗越好。因为它的恢复过程也是很慢的,起码要服药1年。
楼上说的钙化点一般是肺结核治好后所留下的,以后的检查中还是看出曾经患过肺结核.
问题二:有胸片能确实是肺结核吗你的手臂是结核菌素(PPD)实验吧。应该是阳性,但仅凭胸片及PPD实验是不能马上确诊患有肺结核。最好抽血查一下血沉,有痰的话可以查痰涂片查结核杆菌(如果是查到抗酸杆菌就可确诊)。另外,还要结合你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判断。总之,需要医生综合分析。
问题三:肺结核胸片怎么看你好,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症状主要有消瘦、乏力、低热、盗汗、咳嗽、胸痛、痰血等等。
问题四:CT片肺结核病情分析:
根据病情分析:上叶后段,是结核的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只要在这个部位出现病灶,结核的诊断必须排除,才能诊断其他的疾病。
指导意见:
指导:目前的怀疑很大,但是,没有进一步检查,不能诊断,需要检查PPD实验,痰查结核杆菌,必要时纤支镜肺泡灌洗查找结核菌,或者穿刺检查。
问题五:有看的懂肺结核CT片子的吗?不知道之前治疗的一个月是抗痨治疗还是普通的抗感染治疗了,如果是抗痨治疗的话,考虑结核的可能性更大些。
建议:这个症状,还真不好说具体的病原是什么了。目前支原体、真菌、普通细菌感染造成的肺炎及肺结核甚至肿瘤都不能除外的。应该查个PPD及结核菌抗体,具体看下是不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造成的这个异常。
问题六:我的肺结核片子麻烦大家给看下严重不?由于图片放大了看就模糊了,不放大又看不清,建议你把文字版的影像学检查报告传上来看看即可。
1.病史和症状体征
(1)症状体征情况:肺结核患者的症状一般没有特异性,但明确症状的发展过程对结核病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体征对肺结核的诊断意义有限。
(2)诊断治疗过程:确定患者是新发现还是已发现病例。不少肺结核患者首次就诊多在综合医院,且接受治疗,应记录首次诊断情况特别是痰排菌情况、用药品种、用药量和时间、坚持规律用药情况等,这对将来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如果是复发患者,治疗史对判断耐药情况有参考意义。
(3)肺结核接触史:主要是家庭内部接触史,对邻居、同事、宿舍等有无肺结核患者也应了解。记录接触患者的病情、排菌情况、治疗方案和用药规律情况、接触时间、接触密切程度等。
2.影像学诊断
胸部X 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方法,可以发现早期轻微的结核病变,确定病变范围、部位、形态、密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病变阴影的伴随影像;判断病变性质、有无活动性、有无空洞、空洞大小和洞壁特点等。肺结核病影像特点是病变多发生在上叶的尖后段和下叶的背段,密度不均匀、边缘较清楚和变化较慢,易形成空洞和播散病灶。诊断最常用的摄影方法是正、侧位胸片,常能将心影、肺门、血管、纵隔等遮掩的病变以及中叶和舌叶的病变显示清晰。
CT 能提供横断面的图像,减少重叠影像,易发现隐蔽的病变而减少微小病变的漏诊;比普通胸片更早期显示微小的粟粒结节;能清晰显示各型肺结核病变特点和性质,与支气管关系,有无空洞,以及进展恶化和吸收好转的变化;能准确显示纵隔淋巴结有无肿大。
常用于对肺结核的诊断以及与其他胸部疾病的鉴别诊断,也可用于引导穿刺、引流和介入性治疗等。
3.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
确诊肺结核病的主要方法,也是制订化疗方案和考核治疗效果的主要依据。每一个有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肺部有异常阴影的患者都必须查痰。
(1)痰标本的收集:肺结核患者的排菌具有间断性和不均匀性的特点,传染性患者查一次痰也许查不出,所以要多次查痰。菌阳患者1 个痰标本涂片检查约80% 阳性,2 个痰标本涂片检查约90%阳性,3 个痰标本涂片检查约95% 阳性。通常初诊患者要送三份痰标本,包括清晨痰、夜间痰和即时痰,如无夜间痰,宜在留清晨痰后2 ~ 3 小时再留一份痰标本。复诊患者每次送两份痰标本。无痰患者可采用痰诱导技术获取痰标本。
(2)痰涂片检查:简单、快速、易行和可靠的方法,但欠敏感。
每毫升痰中至少含5000 ~ 10000 个细菌时可呈阳性结果。常采用的是齐-尼氏染色法。痰涂片检查阳性只能说明痰中含有抗酸杆菌,不能区分是结核分枝杆菌还是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由于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少,故痰中检出抗酸杆菌有极重要的意义。
(3)培养法: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为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常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同时也为药物敏感性测定和菌种鉴定提供菌株。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费时较长,一般为2 ~ 6周,阳性结果随时报告,培养至8 周仍未生长者报告阴性。常用的培养方法为改良罗氏法和小川法。近期采用测定细菌代谢产物的BACTEC TB460 或BACTEC MGIT 960 法,约2 周左右可获得结果。
(4)药物敏感性测定:主要为临床耐药病例的诊断、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以及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依据。
(5)其他检测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探针检测特异性DNA 片段、色谱技术检测结核硬脂酸和分枝菌酸等菌体特异成分以及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特异性抗原和抗体等,使结核病快速诊断取得一些进展,但这些方法仍在研究阶段,尚需改进和完善。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应用于支气管结核和淋巴结支气管炎的诊断,支气管结核表现为黏膜充血、溃疡、糜烂、组织增生、形成瘢痕和支气管狭窄,可以在病灶部位钳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对于肺内结核病灶,可以采集分泌物或冲洗液标本做病原体检查,也可以经支气管肺活检获取标本检查。
5.结核菌素试验
广泛应用于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而非检出结核病。结核菌素试验对儿童、少年和青年的结核病诊断有参考意义。由于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推行卡介苗接种,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不能区分是结核分枝杆菌的自然感染还是卡介苗接种的免疫反应。因此,在卡介苗普遍接种的地区,结核菌素试验对检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受到很大限制。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推荐使用的结核菌素为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PPDRT23,以便于国际结核感染率的比较。
结核菌素试验选择左侧前臂曲侧中上部l/3 处,0.lml(5IU)皮内注射,试验后48 ~ 72 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手指轻摸硬结边缘,测量硬结的横径和纵径,得出平均直径=(横径+纵径)/2,而不是测量红晕直径,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应,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
硬结直径≤ 4mm 为阴性,5 ~ 9mm 为弱阳性,10 ~ 19mm 为阳性,≥ 20 或虽< 20mm 但局部出现水泡和淋巴管炎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试验反应愈强,对结核病的诊断,特别是对婴幼儿的结核病诊断愈重要。凡是阴性反应结果的儿童,一般来说,表明没有受过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可以排除结核病。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完全排除结核病,因为结核菌素试验可受许多因素影响,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需4 ~ 8 周才建立充分变态反应,在此之前,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阴性;营养不良、HIV 感染、麻疹、水痘、癌症、严重的细菌感染包括重症结核病如粟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等,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则多为阴性和弱阳性。
肺结核进展期的患者经过规则治疗后有部分患者进入肺结核稳定期,继续抗痨治疗肺部病灶并不会继续改善,而抗痨药物的副作用不可避免,因此停止治疗,而定期观察胸片变化。
肺结核稳定期的胸片如果没有既往的胸片对比,不了解肺部病灶的是否存在变化,就不能决定肺结核分期,所谓的肺结核未定期;CT扫瞄比胸片有更高的清晰度,可以更好地了解肺结核病灶的形态,但没有动态的观察,有时仍难以确定肺结核的活动性。
3个月复查胸片很可能也不能确定为陈旧性肺结核。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