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之后是有很多的后遗症的,建议就是要及时的做做康复治疗,那么就是可以有效的控制好这个脑出血之后的后遗症的
指导建议:
在平时的时候是可以吃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能有效的控制好这个脑梗之后会有手脚麻木还有就是头晕那些的症状
这是一种年老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引起的营养不良。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
脑出血的原因有两个:
1,缺乏维生素C引起血管失去柔软性,发脆。
2,缺乏多种营养素引起的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所造成的破坏。
因此只需补充营养就能防止将来脑出血。
此外,高血压用营养疗法能在一个月内降低9毫米汞柱。
详细叙述如下:
1,动脉的柔软和弹性:
动脉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但这种柔软和弹性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失去。失去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使皮肤和血管柔软的物质,是细胞之间的“黏合剂”。维生素C是胶原蛋白必需的物质。如果缺乏维生素C,就会缺乏胶原蛋白,血管就会变脆,容易破裂出血,稍微碰撞就会形成皮下青瘀。特别严重时,就连正常的内脏蠕动,都会使内脏血管破裂,造成内脏出血,这就是坏血病。如果此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因为缺乏叶酸、维生素B6、B2、B12和锌),那么脆弱的血管就会被破坏,以致于碰都不碰它,就会破裂(例如大脑就是不动的器官,这种大脑出血,叫做脑溢血)。老人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一般很高,以至于缺乏维生素C还没到坏血病的程度时就发生血管破裂。这种破裂往往发生在不动的器官上。如果破裂发生在皮肤,那么就叫做老人斑,如果发生在大脑,就叫做脑溢血。
2,动脉壁增厚:
几千万年前,灵长类(猿、猴、人、狒狒等)生活在热带雨林,食物中有丰富的维生素C,造成灵长类大多数失去了在体内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
后来人类离开热带雨林,广泛分布于全球,开始也没多大问题。但是后来地球进入了漫长的冰河时期,冬天普遍缺乏维生素C。人类没有自身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陷于灭顶之灾。幸而人类产生了一个变异:在血管壁上堆积脂蛋白A、胆固醇。这种堆积,叫做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它加厚了血管壁,保护了血管壁,但是却使血管内的通道变窄。
这种在血管上堆积脂蛋白A和胆固醇的做法,是一种临时措施,仅在缺乏维生素C时发生。冬天来了,北方人缺少新鲜蔬菜水果了,它就堆积;春天到了,人有新鲜蔬菜水果了,维生素C就在赖氨酸的协同下开始清除这些堆积物。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壁变厚只是冬天的临时现象,到春天维生素C和赖氨酸就开始清除这些堆积物(烟酰胺能协助这种清除,而氧化产生的自由基会妨碍这种清除)。
但是,不幸的是,现代人打破了这一规律。现代人大量使用化肥,使得植物中的维生素C含量减少。而且,水果还没完全成熟,也就是维生素C还很少时,就过早摘下,运到远方去用化学方法催熟。这样做可以减少水果在运输途中腐烂的损失,但维生素C含量进一步大大降低。这还不算,为了反季节卖个好价钱,在催熟前还要在仓库里存放一段时间,维生素C还要打个对折。因此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水果,已经没有多少维生素了。水果如此,蔬菜更惨:还要经过烹饪,维生素C荡然无存矣!
因此,现代人的缺乏维生素C,不是仅仅一个冬季的问题。春夏秋三季,血管壁还没有充分变薄,下一个冬季又来临了。于是血管的增厚日甚一日,年复一年,血管通道越来越窄。
血管通道变窄,需要心脏以更大的压力推动血液流动,这是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3,动脉肌肉的压力
动脉,如果不算沉积物的话,是由一层肌肉构成的。如果这层肌肉富有弹性,那么当心脏收缩时,血管直径会被心脏的压力撑大,多送一些血液。但是,如果动脉肌肉紧绷绷的不肯放松,那么血管流通的有效直径就小。肌肉的紧绷程度,就是肌肉压力。这种压力越大,则心脏就必须以越大的压力挤压血液通过。这是高血压的原因之二。
钠元素的过剩,或者钙、镁、钾中的任何一种缺乏,都会增加肌肉的压力。如果补充钙、镁、钾,同时减少(最好不吃)盐(氯化钠),就可以在一个月内有效地降低血压。
镁严重缺乏时,不仅动脉肌肉会紧绷,手脚肌肉也会紧绷,表现为抽筋、颤抖。此时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筋挛,从而引发心脏病,即使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阻塞,这样的情况也会发生。
4,血液的黏稠化
其原因目前没有搞清楚。可能跟氧化造成的自由基有关。
血液的黏稠,使得血液流通不畅,心脏需要更大的压力才能达到同样的推动效果。这是血压升高的第3个原因。
过去稀释血液的药物是阿斯匹林,现在发现维生素E(一种抗氧化剂)的效果是它的4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讲道:8.72万名护士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每天坚持服用100毫克维生素E,她们患心脏病的机率降低了40%!
但是,另一项实验表明,对于已经患心脏病的人,服用维生素E,并不能降低死亡率。
然而,服用深海鱼油,尽管它不是抗氧化剂,不论患者是否得了心脏病,都有很好的效果。深海鱼油跟维生素E一起服用效果更好。
5,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本身是一种营养。它是制造SAMe(是一种维护智力的营养剂)和谷胱甘肽(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的原料。
但是,制造谷胱甘肽,除了需要同型半胱氨酸之外,还需要其它原料,它们是:维生素B6、B2、锌。
制造SAMe,除了需要同型半胱氨酸之外,也还需要其它原料,它们是:维生素B12、B2、叶酸、三甲基甘氨酸。
如果这些“其他原料”不足,那么人体就会缺乏SAMe和谷胱甘肽。
SAMe的缺乏,会影响人的多项智力,感到脑筋不好使。
谷胱甘肽的缺乏,会给身体许多部分造成损害,产生许多躯体症状。
“其他原料”不足,不仅会使人体缺乏SAMe和谷胱甘肽,还会使同型半胱氨酸造成积压,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就会增高,对人体造成许多破坏。
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是许许多多疾病的罪魁祸首:心血管疾病、脑萎缩、老年痴呆、关节炎、糖尿病、癌、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等。
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体最重要的健康指标,使预测寿命的最准确的因素。它的理想指标,是6个单位以下。每增长5个单位,会使:
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50%
死于癌症的风险增加26%
死于其他疾病的风险增加104%
死于其他原因(谋杀、车祸、自杀、触电、死刑等等)的风险增加49%(天苗注:书中是这么说的。这一句的意思恐怕书中没有表达清楚。因为人死于所有原因的风险总和都是100%,不论同型高半胱氨酸多高多低都必然如此,不会有丝毫差别。我猜想书中的意思是:在某个年龄阶段如此)
5,血栓、心肌梗死、脑梗死。
此外血管变窄也容易堵塞。特别是人的血液很粘稠,产生血块时,堵塞就更容易发生。如果堵塞发生在心脏,就叫心肌梗死,如果发生在大脑,就叫脑梗死。其它地方也会堵塞,但没有这两种危险。
这就是现代人的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提前的原因。
6。中风。
有两种情况:脑溢血、脑血栓
7。莫名疼痛
当动脉阻塞发生在微细血管之中时,引起小范围度供血不足,引起局部疼痛。这个现象特别容易在脑部和心脏发生,发生头痛和心痛(范围大一些的叫心绞痛)。
8。胸闷。
当血管狭窄、血液不流畅发生在肺部时,肺部没有足够的血液运送氧气,这是的感觉就和呼吸不畅完全一样。
9。浑身无力、不想吃饭。
交通不畅、商业不发达时,消费地区缺乏商品,并且产地商品大量积压,厂家不得不减少生产。
血管不通畅时,全身缺乏营养而感到无力,肠胃消化吸收的营养很容易过剩积压,大脑只好指挥胃口下降,于是人不想吃饭。
因此你父亲需要做的有4件事:
1,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维持血管壁的柔软和弹性,并服用赖氨酸、烟酰胺和抗氧化剂等等以协助清除堆积物。
2,降低同型半胱氨酸,防止它破坏血管,方法是服用维生素B6、B9(叶酸)、B12。
3,降低血液黏度,防止血管堵塞,过去的方法是用阿司匹林,但有副作用(是药三分毒)。现在科学家发现用维生素E效果更好,而且没有副作用。辅以深海鱼油、卵磷脂,效果更佳。
4,为保证如上营养素的消化吸收,需要补充锌、多种B族维生素。
5,少吃盐(如果不流很多汗,最好不吃盐)、把盐换成低钠盐(含钾)、每天补充300毫克镁。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患者一般需要每天补充:
1,葡萄糖酸锌(含锌10毫克),如果买片剂,比口服液便宜几十倍,但需要化在水里服下,否则胃可能不舒服。
2,维生素B1,30毫克;维生素B2,30毫克;烟酰胺,500毫克(血压正常后降到100毫克);维生素B5(泛酸),50毫克;维生素B6,100毫克;维生素B9(叶酸),400微克;维生素B12,50微克;
3,三甲基甘氨酸(或盐酸甜菜碱)400毫克;
4,维生素C,4克;
5,赖氨酸,2克;
6,维生素A,5000国际单位(孕妇3000国际单位);
7,含硒的维生素E,400毫克;
8,卵磷脂,10克(药店里的卵磷脂胶囊比网上的卵磷脂颗粒贵8倍);
9,硫辛酸(抗氧化剂),50毫克;
10,深海鱼油,2颗;
11,镁300毫克、钙500毫克(用钙镁片)。
总计每天大约7元。
另外:
1,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避免所有刺激物,如咖啡、茶、香烟、糖或甜食(水果除外)、甜饮。
2,不吃煎炸烘烤食品(因为赖氨酸不耐高温)、猪油(包括肥肉)、不抽烟。
心血管疾病,重在预防,剂量比病人低。最好从年轻时开始。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自发性脑实质内出血。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其它原因有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动脉炎、血液病、应用溶栓抗凝药后、淀粉样血管病及脑肿瘤。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出血的机理
高血压如超过脑小动脉平滑肌的最大收缩能力,血管就被动扩张,平滑肌和内膜受损害,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入导致小动脉纤维素性坏死,小动脉平滑肌可透明性变,小动脉壁变薄膨出成微小动脉瘤;小动脉壁和微小动脉瘤在血压突然升高时破裂是引起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脑出血的脑部损伤机制
脑内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使其缺血、缺氧、水肿、颅内压升高,阻碍静脉回流,又更加重脑缺血,与脑水肿、颅内高压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脑疝和继发脑干出血而危及生命。
脑出血多为单独的出血灶。血肿挤压周围的脑组织,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组织移位,导致天幕疝、小脑扁桃体疝,前者压迫脑干,使脑干继发出血、坏死,是脑出血常见的致死原因。出血数月后血肿即有自溶现象,末期可成为囊腔,称为中风囊,腔内可见黄色液体。
以下是脑出血致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脑出血继发脑干出血:在分析剖检的52例大脑出血中,39例(75%)有继发脑干出血,其中中脑出血血12例(30.8%),桥脑出血9例(23.1%),中脑桥脑均有出血18例(46.1%)。
继发脑干出血的机制:①血液由大脑出血灶沿传导束下行注入脑干7例(18%),呈索条状,多沿锥体束流入中脑基底部。②人脑出血灶破坏丘脑,直接延及中脑者2例(5.2%)。③大脑出血灶破入脑室,导水管扩张积血,血液进入导水管周围灰质,共8例(20.5%)。 ④脑干小血管出血,共25例(64.1%),多呈点片状出血,有的孤立存在,有的融合成片。镜下可见出血灶中有管壁破坏的动脉,故基本上为小动脉出血。此外还可见某些血管充血、水肿区界限相当明显,与旁正中动脉或长、短旋动脉分布区一致,甚至在某一血管分布区,既可见明显的充血水肿,又可见动脉出血,这更证实为动脉出血。另外,在导水管与第四脑室周围,有时可见静脉淤血,偶见静脉周围有少许出血。
继发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出现昏昏迷早且重,39例中38例(97%)在发病24小时内昏迷:血压相对较高,39例 中31例(79.5%)的最高收缩压达 200mmHg以上,而无脑干出血组仅 46.1%(6/13),P<0.05;眼位改变多,占53.85%,表现为分离科视、歪扭斜视、眼球浮动、中央固定等,无脑干出血组仅有10%;存活期短.本组39例中 29例(74.4%)在48小时内死亡,无脑干出血组仅30.8%(4/13),说明脑干出血是促进脑出血死亡的原因之一。
(2)脑出血继发丘脑下部损伤:① 丘脑下部的解剖特点:丘脑下部包括丘脑下沟以下的第三脑室壁及室底上的一些结构,其中含有15对以上的神经核团,数以万计的神经分泌细胞,如位于第三脑室壁上的室旁核、空周围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等,丘脑下部长约 1cm,重约4g,约为全脑重量的3‰.但机制复杂,与植物神经、内脏活动.内分泌、代谢、情绪、睡眠和觉醒均有关。该区还有以下特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较脑的其他部分多一倍以上,且该处血脑屏障不够健全,有较高的通透性,故在缺氧、中毒,颅压增高、感染等损伤时易出现水肿和出出血等改变;漏斗柄是丘脑下部与垂体间的神经纤维联系,当其受压、肿胀、出血时,该联系即遭到破坏。②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症状:脑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占位效应,致使丘脑下部受压,垂体柄水肿、移位、扭曲等,加以继发脑室出血损伤第三脑室壁均累及丘脑下部,出现症状,常表现为出血性胃糜烂或溃疡,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急性肺水肿,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中枢性高热,大汗淋漓等。
(3)脑出血继发脑疝;脑出血可以并发天幕疝,中心疝、枕骨大孔疝、蝶骨嵴疝、扣带回疝及小脑上疝。后三者一般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剖检时发现;前三者临床症状明显,多为症状加重或致死的原因。天幕沿时出现同侧瞳孔散大。中心疝时双侧瞳孔均小呼吸不规则。其病理标志为:①赤质、红核向下移位,②第三脑室向下移位,(3)丘脑下部及上部脑干向下移位。出现中心疝时,则很可能发生枕大孔疝,呼吸心跳解离,至死亡。
脑出血临床表现和病理过程取决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多少。多数病人动态下突然发病, 起病急骤, 常伴头痛、呕吐, 这是因颅内压骤然升高所致。病情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 存在生命危险。因此, 内科治疗的关键在于减轻颅内压、脑水肿及控制血压,同时正确处理窒息、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以及心脏症状等并发症。本文讨论了脑出血的急性期治疗,着重于并发症的处理措施。
脑出血急性期指发病的3~4周。抢救脑出血的三大原则是管理血压、管理脑压、处理合并症。患者绝对卧床,避免情绪紧张,保持安静,注意头部抬高15~20度。昏迷患者取半侧卧位,头部偏向一侧,给予间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并预防发生呕吐后误吸等,严格按昏迷患者处理常规进行处置。
1 管理血压
脑出血的病变部位多在脑实质内的穿支小动脉(豆纹、豆丘)。由于长期的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扩张,形成微动脉瘤或小动脉管壁的纤维样坏死,所以当血压急骤升高时易引起小动脉破裂而出血。长期高血压致小动脉内膜受损、脂质沉积、平滑肌层变性坏死,在压力和血流急骤变化时,一处小动脉出血可引起严重的血管反应出现周围多处出血融合,形成血肿或出血的散在分布。应将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不应太低,否则会造成供血不足后脑损伤等不可挽回的后果。
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内囊, 患者表现昏迷、嗜睡或清醒,除血压明显升高外,出现典型的三偏症状(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出血量大并破入脑室者昏迷加深,出现脑水肿、脑疝,病情危重,预后极差。
2 管理脑压
脑水肿是脑出血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致命因素之一。脱水治疗一般不少于15天。对于出血量大于50~70ml、年龄70岁以下的患者,手术清除血肿或局部钻孔抽吸治疗也是积极可行的措施。立体定向引流一般在3天后注射尿激酶。
3 处理并发症
脑出血后由于植物神经中枢受损,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可导致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多种临床并发症,加之患者多数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从而极易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脑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如下:
3.1发热
脑出血患者可出现发热,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感染性发热:主要由肺部感染引起。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言语障碍以及异常咳嗽的患者,呕吐或口腔分泌物堵塞气管可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坠积性肺炎。此外,肺部感染还可源于机械辅助呼吸措施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感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的二重感染以及长时间住院引发的交叉感染等。
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措施如下:①患者白天尽可能抬高床头30度,进食时则为90度。鼓励患者经常咳嗽与深呼吸,饮水不要用吸管。有明显意识障碍者应取侧卧位并将口角放低,或取仰卧位,以利咽部分泌物的排出。对昏迷呕吐患者,呕吐后应将口腔内异物用床边吸引器吸干净,以防吸入气管。②为防止鼻饲饮食返流,鼻饲速度不应过快,并须注意温度适宜,鼻饲前先充分吸痰,鼻饲后将床头抬高30度持续2小时,短时间内尽量不吸痰,以防引起呕吐。在出现胃液返流时,可适当减少每日鼻饲量,严重者暂勿进食。拔管时要注入少量气体,以免管头食物在抽出时落入气管。③加强呼吸道护理,意识障碍不能进食者必须加强口腔护理,每2~3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更应重视吸痰问题,并发肺炎患者痰多如果不能彻底吸出,即使使用大量抗生素,亦不能使肺炎得到满意控制。④严重的肺部感染造成体温高、痰黏稠不易咳出,并且意识障碍在短时间内不能恢复,经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窒息者,可考虑气管切开,以利排痰、气管内给药和减少经咽部吸痰所造成的黏膜损伤。⑤积极治疗脑出血,控制脑水肿,争取早期恢复意识,以利肺部感染早期控制。⑥如已有肺部感染,则必须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脑出血并发呼吸道感染多为医院内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最多见(50%~60%),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等,葡萄球菌约占10%,肺炎球菌较少见(5%)。对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经验用药为:氨基糖苷类+半合成青霉素(广谱)或头孢菌素类;依克沙+羧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脑出血后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感染细菌多为寄居于皮肤黏膜的革兰阴性杆菌。长期留置导尿(1周以上)者应注意防止泌尿道感染,尤其是女性患者。为减少泌尿道感染应尽量避免导尿,如确需导尿时应严格消毒,并采用消毒封闭引流系统。无症状的菌尿症一般不必治疗,以免引起耐药菌寄殖。有症状者可依据分离的病原菌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多数菌尿症在导尿管拔除或加用抗生素后消除。一般泌尿道感染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氨苄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类菌素+氨苄青霉素。
(2)中枢热: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常见于严重的脑出血破入脑室、原发性脑室出血、脑干出血或重型脑干梗塞。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多在39℃以上,患者无汗,躯干皮温高而肢端发凉,不伴寒战,没有与体温改变相应的心率改变,用解热药无效。退热的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包括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冰垫冰帽降温和冰水灌肠等。体质虚弱的老年患者,使用解热药需慎重,防止虚脱。条件许可又有适应证时,可选用亚低温疗法。有报道,中枢性高热与脑内多巴胺受体功能失调有关,故使用该受体的激动剂溴隐亭可能有效。
(3)脱水热:系由于脱水过度,水分补充不足,导致血液浓缩,颅内体温调节中枢受累而引起的发热。此外,脱水过度还可导致患者因体液不足致排痰困难,也增加了脱水热的发生。对于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肤干燥、尿量减少而红细胞压积增大,应考虑到脱水热的可能。处理方法首先应调整脱水剂量,其次也可进行物理降温。
(4)吸收热:主要见于出血性脑卒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系血液吸收过程中,红细胞溶解释放出各种产热因子而引起的发热,常见于发病后的第1~2周内,以低至中度热居多,不伴有感染中毒征象和下丘脑受损症状,处理可采用物理降温。
3.2呼吸系统并发症
脑出血后呼吸系统并发症除呼吸道感染外,还有神经源性肺水肿(NPE)。NPE是由于下丘脑受损而引起大量的交感神经物质释放,周围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血液从高阻力的周围循环转移到阻力低下的肺循环,结果使肺动脉内液体静压升高而损害毛细血管,液体渗出到肺泡内。近年的研究表明,NPE主要是由于血氧过低引起。NPE发生率与脑出血的病情密切相关,出血量大、病情重者NPE发生率高。NPE多呈暴发性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多数在24小时内死亡,应及早给予高浓度吸氧。近年推荐应用的硝苯地平10~20mg舌下含化,可迅速降低周围和肺动脉压力,对NPE有良好效果。多巴酚丁胺治疗可提高心肌收缩力,同时也能加快心脏的血流,往往是NPE治疗的首选药物。
3.3 消化系统并发症
主要是上消化道出血,它是脑出血严重并发症之一,特别多见于脑干出血,常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相关,即病情越严重,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越高。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预后较差,病死率可达半数以上。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病变包括溃疡、黏膜出血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慢性溃疡急性发作等。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时间以脑出血后第1~2周居多。
上消化道出血防治的重点是保护胃黏膜,降低和中和胃酸,使胃pH控制在4以上和积极治疗脑出血。具体措施如下:
(1) 纠正供氧不足:改善机体的氧供,首先要保证呼吸道的通畅与肺的交换功能。在危重的脑出血患者应注意氧的供给。
(2)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上消化道出血虽是胃局部的表现,但它是全身反应中的一部分,内稳态对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应维持合适、有效的血容量,但水过多将引起心、肺的损害。动脉的pH值也将引起胃黏膜pH值的改变,酸血症能增加胃黏膜的酸度。因此,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措施之一。
(3) 及早给予营养支持: 胃黏膜需要能量以再生、分泌黏液保护黏膜。肠内营养具有促进胃肠道恢复、刺激内脏与肝循环、改善黏膜血流、预防黏膜内酸中毒与渗透障碍等作用。脑出血病人,可及早给予肠内营养,在24~48小时内应用配方饮食,从25ml/h逐渐增至100ml/h,并增加谷胱甘肽、维生素E与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饮食纤维可改善结肠黏膜的营养以预防肠源性感染,每日的需要量应在10g以上。在不能口服时,肠外营养中增加谷氨酰胺也将有利于胃黏膜的生长,并为胃黏膜提供必需的能量。
(4) 止血剂:可使用安络血、立止血等药,也可用冰水100~200ml加去甲肾上腺素4~8mg胃内灌注。
(5) 手术:上述止血措施无效时,应及早行内窥镜检查,试行镜下止血,或外科手术治疗。
此外,需严密观察病情,了解呕吐物和大便情况,注意神志变化和肢体皮温色泽;监测血压和脉搏,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球压积等;做好胃管的护理,每次注药或进食前应回抽胃液肉眼观察,必要时行潜血检查。
脑出血控制血压,抗感染,降低颅内压为主要治疗原则。
建议您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降血压药物静脉口服撒混个通道控制血压;使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进一步扩大;根据痰培养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抗感染,减少肺部感染迹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排除痰液。脑出血危险期多为20天左右,后续治疗尤为关键,请您耐下心来,祝您健康。
脑出血病人康复期的食疗方法?
脑溢血病人康复期无吞咽困难,宜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
??首先,应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肥肉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硬化;可采用植物油,如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因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及转化为胆汁酸,从而达到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动脉硬化目的。??
??其次,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一般每日饮牛奶及酸牛奶各一杯,因牛奶中含有牛奶因子和乳清酸,能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含量。饮牛奶时可将奶皮去掉。豆类含豆固醇,也有促进胆固醇排出的作用。????第三,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和因管有保护作用。????第四,可多吃上结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等,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第五,每日食盐在6克以下为宜,因食盐中含有大量钠离子,人体摄入钠离子过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并能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使血压升高,对脑溢血病人不利。??
??第六,忌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及刺激性强的调味品。此外,少吃鸡汤、肉汤,对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有益,且需忌暴食。????家有脑溢血病人,一般可选择下述辅助食疗方剂:1.黑木耳6克,用水泡发,加入菜肴或蒸食。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2.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可起到降低血胆固醇作用。3.吃鲜山楂或用山楂泡开水,加适量蜂蜜,冷却后当茶饮。若中风并发糖尿病,不宜加蜂蜜。4.生食大蒜或洋葱10-15克可降血脂,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5.脑溢血病人饭后饮食醋5-10毫升,有软化血管的作用。?
脑出血病人康复期的锻炼方法?
??开始时做深呼吸及简单的主动运动,着重偏瘫一侧手脚的伸展运动:肩外展、上肢伸展、下肢弯曲。??
??运动间隙用枕垫、木架维持肢体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足下垂等畸形。????可逐步增加坐、立、行走练习,进行正确步态行走、上下楼。注意加强保护,防止跌伤等意外。??
??上肢活动功能初步恢复后,着重做爬墙、抓放物品、盘核桃等运动,加强自理能力练习:进餐、梳洗、穿脱衣等。??
??情况进一步好转,可进行写字、编织、园艺等劳动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