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你好我在颈部淋巴结肿大,现吃了十天中药,药里有穿山甲,别的不

时间: 阅读:7496
你好我在颈部淋巴结肿大,现吃了十天中药,药里有穿山甲,别的不认识!可现在比吃药前更大了,还能吃该医生的药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樱子

金樱子

2025-02-23 14:08:41

如果吃药没有效果的话,需要引起注意了,可以直接做个手术切除活检,明确诊断的。不能掉以轻心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泠青沼
    回复
    2023-08-04 20:20:13

    【概述】颈部淋巴结结核是结核杆菌经口腔、龋齿或扁桃体侵入,经淋巴管累及颈淋巴结引起病变,少数继发于肺或支气管的结核病变,但只在人的抗病能力低下时发病。结核杆菌侵及淋巴结皮层窦内形成若干结核结节,继之结节相互融合增大,并逐渐向淋巴中央蔓延,可波及整个淋巴结,受累淋巴结明显增大。炎症常累及淋巴包膜,出现淋巴结周围炎,易与相邻的淋巴结及其他软组织发生粘连。肿大的淋巴结可因结缔组织增生而成纤维化,但多数发生干酪样变性、坏死及液化而形成寒性脓肿。脓肿或穿通,彼此融合,或向外溃破,形成瘘管和溃疡。
    中医学将本病称为“瘰疬”,是发生于颈项部腋间淋巴结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因其结块成串,累累如串珠之状,故谓之瘰病,俗称“老鼠疮”、“疬子颈”。一般认为小者为瘰,大者为疬;推之活动者为瘰为气,推之不动者为疬为血,所以又有气瘰、血疬。
    中医认为,本病常因忧思忿怒,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滞痰凝,阻于经脉,结于颈项而成。痰湿日久化热,或肝郁化火,下烁肾阴,热盛肉腐而成脓,破溃成疮,脓水淋漓,耗伤气血阴津,渐成虚症。亦可因肺肾阴亏,以致阴虚火旺,肺津不能输布,灼津为痰,痰火凝结,结于颈项所致。
    【治疗】1.初起(结节型)
    1.1外感风毒证【症状】本证发作较急,属瘰疬中表证、实证。表现为颈项两侧结核,一二枚或更多,初起肿势宣浮,皮色不变,继而转红,灼热,压之疼痛。伴恶寒发热,舌质红,苔白腻,脉浮数或浮滑。【方一】防风羌活汤【来源】《医宗金鉴》【组成】防风3克,羌活3克,升麻3克,川芎3克,牛蒡子3克,黄芩3克,薄荷3克,昆布3克,海藻3克,夏枯草6克,酒僵蚕6克,甘草3克,连翘6克。
    【功效】清热疏风,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防风、羌活、薄荷、升麻、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通窍;黄芩、夏枯草、连翘清热解毒散结;僵蚕解毒化痰散结;川芎行气活血;海藻、昆布化痰软坚散结;甘草解毒而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疏风,行气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之功。
    【按语】本方治疗气滞血瘀之证。临证可酌加赤芍、姜黄、郁金、桃仁、红花、香附等增强行气祛瘀之力。【方二】牛蒡解肌汤【来源】《疡科心得集》【组成】薄荷6克,荆芥6克,连翘10克,山栀10克,丹皮10克,玄参10克,牛蒡子10克,夏枯草12克,石斛12克。
    【功效】疏风清热,化痰消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牛蒡子、荆芥、薄荷疏散风热,解毒散结;连翘、夏枯草、山栀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丹皮、玄参、石斛滋阴清热,凉血散瘀;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化痰消肿之功。
    【按语】热甚者,加黄芩、生石膏;便秘,加瓜蒌仁、莱菔子;成脓后,加穿山甲、皂刺。对痈肿无肝火偏旺、阴津内伤之证者,夏枯草、玄参、石斛皆宜慎用。
    1.2外感热毒证【症状】伴发热烦燥,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方一】柴胡葛根汤【来源】《外科正宗》【组成】柴胡3克,天花粉3克,葛根3克,黄芩3克,桔梗3克,连翘3克,牛蒡子3克,石膏3克,升麻1克,甘草1.5克。
    【功效】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柴胡、葛根疏风清热;石膏、黄芩、升麻、连翘清热解毒;牛蒡子、桔梗、甘草清热利咽;天花粉清热生津,解毒消肿。
    【按语】本方常用来治疗痄腮属温毒在表者,以微发热恶寒,腮部肿胀、疼痛、边缘不清,触之痛甚,咀嚼不便,舌红,苔薄白薄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纳差食少者,加山楂、神曲。
    1.3外感气毒证【症状】外感四时杀厉不正之气,聚成肿块,宣发暴肿,色红皮热,身寒热,头痛项强,四肢不舒,脉弦数。【方一】连翘败毒散【来源】《伤寒全生集》【组成】连翘9克,山栀9克,黄芩9克,玄参12克,薄荷5克,防风5克,桔梗5克,升麻5克,川芎6克,柴胡6克,牛蒡子6克,当归、羌活各8克,芍药10克,红花各6克。
    【功效】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防风、桔梗、薄荷、升麻、牛蒡子、柴胡、羌活疏散风热,宣肺通窍;连翘、黄芩、山栀、玄参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当归、芍药、川芎、红花养血活血,消肿止痛。
    【按语】本方适用于伤寒汗下不彻,邪结耳下硬肿。【方二】舒肝溃坚汤【来源】《医宗金鉴》【组成】夏枯草6克,僵蚕6克,香附5克,石决明5克,当归3克,白芍3克,陈皮3克,柴胡3克,川芎3克,穿山甲3克,灯心草3克,红花2克,姜黄2克,生甘草2克。
    【功效】疏肝解郁,化痰溃坚。
    【用法】水煎服,饭前温服。
    【方解】本方香附、陈皮、柴胡疏肝理气,调理肝脾;当归、白芍、川芎、红花养血活血,消肿止痛;夏枯草、石决明、僵蚕、灯心清肝化痰,散结消肿;穿山甲、姜黄破血通经,溃煎止痛;生甘草解毒调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化痰溃坚之功。
    【按语】本方治疗瘰疬、乳痨、乳癖属肝郁血瘀,痰火凝结者。临床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
    1.4肝郁痰凝证【症状】本证主因内伤所致,表现为颈项两侧肿块,结核大小不定,皮色如常不痛,质中偏硬,推之可动,伴胸闷胁胀,口苦,纳食不香,舌苔薄白,脉弦或弦滑。【方一】①逍遥散合②二陈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炙甘草15克,当归30克,茯苓30克,芍药30克,白术30克,柴胡30克,半夏15克,橘红15克。
    【功效】舒肝解郁,化痰散结。
    【用法】为末,每次6克,加烧生姜1块、薄荷少许,水煎去渣热服,不拘时。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并可以作为肝经引经药;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养血和血;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薄荷、生姜辛散达郁;方中半夏、橘红理气燥湿祛痰。
    【按语】肝郁气滞甚者,加香附、陈皮;血虚甚者,加熟地。【方二】消瘰丸【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组成】煅牡蛎300克,生黄芪120克,三棱60克,莪术60克,朱血竭30克,生明乳香30克,生明没药30克,龙胆草60克,玄参90克,浙贝母60克。
    【功效】化痰软坚,健脾清肝,通气活血。
    【用法】上药10味为蜜丸,每次9克,每日服2次。
    【方解】方中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乳香、没药、三棱、莪术、血竭活血祛瘀,通络止痛;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浙贝母理气化痰散结。
    【按语】服药期间,禁恼怒,禁食煎炸之物;脾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2.中期(肿疡型)
    2.1寒痰证【症状】肿块按之波动,少有疼痛,皮色不变,面色苍白,畏寒,脘闷纳呆,舌质淡,苔白,脉弦细。【方一】阳和汤【来源】《外科证治全生集》【组成】熟地30克,肉桂3克,麻黄2克,鹿角胶9克,白芥子6克,姜炭2克,生甘草3克。
    【功效】散寒通滞,行气回阳。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温肾助阳,强壮筋骨,共为君药。肉桂、姜炭温通血脉,为臣药。麻黄宣发阳气,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而散寒结,为佐药。生甘草为使药,解毒而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
    【按语】阳证痈疡见患处红肿热痛不宜使用,兼气虚不足,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者,加党参、黄芪;疼痛明显,动则加剧者,加附子。【方二】小金丹【来源】《外科证治全生集》【组成】白胶香150克,制草乌150克,五灵脂150克,地龙150克,木鳖(去壳,去油)150克,乳香75克,没药75克,归身75克,麝香30克,墨炭12克。
    【功效】化痰除湿,祛瘀通络,消肿止痛。
    【用法】十味药,除麝香外,其余九味药研细末,将麝香研细,与上药粉末配研,过筛。每100克,粉末加淀粉25克,混匀。另用淀粉5克,制稀糊泛丸,每丸重0.6克,阴干或低温干燥即得。每次2~5丸,1日2次,小儿酌减。
    【方解】方中草乌、木鳖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消肿散结;乳香、没药、归身、地龙、五灵脂、麝香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白胶香、墨炭活血止血,解毒生肌。
    【按语】本方用于一切阴疽疮疡。可与阳和汤并用,或交替使用。
    2.2热痰证【症状】肿块按之波动,皮色暗红微热,伴有疼痛。常兼见两颧潮红,低热盗汗,腰腿酸软,苔少舌红,脉沉弦而数。【方一】托里透脓汤【来源】《医宗金鉴》【组成】人参3克,白术3克,炒穿山甲3克,白芷3克;升麻2克,甘草2克,青皮2克,当归6克,生黄芪9克,皂角刺5克。
    【功效】益气补血,托里透脓。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酒对服。
    【方解】方中生黄芪、当归、人参、白术补益气血,托毒生肌;穿山甲、皂角刺、白芷溃坚排脓;升麻升阳举陷而祛邪,青皮理气化滞;甘草益气补中,又调和诸药;酒取其辛散之性,以助药效。
    【按语】恶寒发热显著者,加金银花、野菊花;气血虚弱,脓液稀少者,加重方中黄芪、人参、当归的用量;疮口久不收敛者,配合生肌散外敷;疮口有胬肉高突者,配合平胬丹外敷。
    3.后期(溃疡型)
    3.1气血两虚证【症状】病程日久,肿块溃破,脓液清稀,每多夹有败絮状物,疮口腐肉呈灰白色,久不收口,伴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头晕眼花,舌淡苔白,脉沉或细缓。【方一】八珍汤【来源】《正体类药》【组成】人参9克,白术9克,白茯苓9克,当归9克,川芎9克,白芍药9克,熟地9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5枚。
    【功效】益气补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不拘时温服。
    【方解】方中人参、熟地益气养血,为君药;白术、茯苓助人参益气;当归、白芍助熟地养血,共为臣药;川芎活血行气,使全方补而不滞,为佐药;炙甘草益中并调和诸药,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血之功。
    【按语】肝阳上亢所致头面眩晕禁用本方。失眠者,加酸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食少者,加陈皮、砂仁醒脾和胃;气虚甚者,加黄芪以增补脾益气之力。【方二】十全大补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人参6克,肉桂3克,川芎6克,地黄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甘草3克,黄芪12克,川当归9克,白芍药9克,生姜三片,大枣两枚。
    【功效】温补气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不拘时温服。
    【方解】方中人参与地黄配伍,益气养血,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川芎活血行气,肉桂少许温补肾阳,黄芪益气固表,生姜、大枣增强补益之效。
    【按语】此期治疗旨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长缓解期与减少复发。若伴有关节、皮肤、肾脏、肠道、神经系统损伤者,或出现器官功能严重受累者,则当根据情况详细辩证,制定相应的制剂或方药。
    3.2阴虚火旺证【症状】疮口经久不愈,皮色紫黯,脓稀量少,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身体羸瘦,口干颧红,舌尖质红少津,脉细数。【方一】①六味地黄汤合②青蒿鳖甲汤【来源】①《小儿药证直诀》②《温病条辨》【组成】熟地12克,山萸肉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丹皮9克,茯苓9克,青蒿6克,鳖甲15克,细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
    【功效】滋阴补肾,泻火退热。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用熟地滋阴补肾,益精填髓,为君药。山萸肉补肝肾;山药益脾阴,二者皆能固精,同为臣药。泽泻利湿泄浊;丹皮清泻相火;茯苓淡渗利湿,均为佐药。六药合用,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三补三泄,以补为主,共奏滋阴补肾之功;鳖甲滋阴退热,入络搜邪;青蒿清热透络,引邪外出;生地滋阴凉血;知母滋阴降火,丹皮泻阴中之伏火。
    【按语】遗精盗汗明显者,加龙骨、牡蛎涩精敛汗;兼脾虚气滞腹满者,加焦白术、砂仁、陈皮以妨碍气滞脾。脾虚泄泻者慎用本方。

  • 空青
    回复
    2023-08-04 20:20:13

    你所说的表现,不是恶性淋巴瘤,应该是普通的淋巴结炎。
    淋巴结肿大了,是哪一种疾病引起的呢:
    一看淋巴结肿大有无明显的诱因:
    淋巴结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炎肿大,都是它附近的炎症(如发炎、伤口等)引起的。附近存在这个炎症的话,那这淋巴结的病症就是普通的淋巴结炎(颌下、颈部的淋巴结炎多由口腔当中、鼻、咽部的炎症引起)。
    二看淋巴结的活动性如何:
    再就是,用手指捏着推动它,它的活动性好的话,并且这个淋巴结与周围的皮肤、肌肉不相粘连的话,也是淋巴结炎。不是淋巴结核,更不是所担心的癌啊瘤啊那种大的疾病,也不必做这样那样的仪器检查。
    三看淋巴结肿大的时间长度:
    分辨普通淋巴疾病与淋巴瘤,还可以从时间长度上来分别:淋巴结炎与淋巴结核可以存在好多年,但淋巴瘤的支撑时间不会长(可敬可亲的罗京,全国顶尖的专家会诊治疗,从发病到去世才是10个月)
    四是做穿刺或切下一个来活检,这两种都能一锤定音地确诊。但一般情况下患者不愿意轻易地就去穿刺或切除活检。
    淋巴结有个这样的规律:身体的哪个部位有了炎症,邻近的淋巴结进行防御杀菌时均会肿大。这个做为病因的炎症好了之后,但淋巴结不一定随之好。做为免疫系统的淋巴结的病治起来难度大。
    淋巴结炎如果情况轻微的话,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好;或是吃一些普通意义上的消炎药,打些消炎针,就会好。这不算个什么问题。但如果肿大厉害的话,又长时间消炎治疗不愈,那就需要中药治疗了:一是避免它的进一步加重恶化,二是身体需要让它恢复功能,发挥它的免疫杀菌作用,增强体质。
    淋巴方面的疾病,看似是不大的病,但至今医院中及药厂生产的药物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中药可充分考虑。用化瘀散结、解毒消肿,针对疙瘩、肿块、炎症的中药丸来治。找得对了则会者不难。笔者因工作关系,深知中药魅力,亲眼目睹了大量淋巴结炎与淋巴结核等被中药治得很典型的病例,验证了祖国中医药的独特之处。

  • 山亭柳
    回复
    2023-08-04 20:20:13

    病情分析

    根据描述,考虑为既往感染引起的
    淋巴结肿大
    ,如
    咽喉炎

    牙龈炎

    扁桃体炎
    等,一般在炎症感染时可以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疼痛,一般对身体影响不大,不用太担心
    意见建议

    如果现在
    在感染期,出现淋巴结肿大疼痛,可以使用
    左氧氟沙星

    清开灵
    等抗感染治疗,如果已经过了感染期,但淋巴结仍然肿大,但是肿大的淋巴结不疼痛,一般不需要治疗,也难以完全恢复,不用担心,问题不大,注意多喝水,适当运动可以有效的减少感染。

  • 景天
    回复
    2023-08-04 19:19:03

    穿山甲别称鲮鲤、陵鲤、龙鲤、石鲮鱼等,是一种长期生活在深山中的一种小动物,有极高的药物价值,对人们的身体保健来说,有很好的补养功效,但不可直接入药,需要加工后食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穿山甲的药用价值吧!

    穿山甲的药用价值

    【性味】味咸、性微寒。

    【归经】肝、胃经。

    【功效】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预防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用于经闭癓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关节痹痛、麻木拘挛等症。

    穿山甲的药用功效

    1、通经下乳:妇女闭经时,可用黄酒冲地甲珠粉6克,分3次服用,经行即停服。至于预防产后奶汁不通,则取炮甲片10克、王不留行10克、通草6克、当归10克,水煎服用。民间有谚云:“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

    2、祛瘀散结:具体地说,凡是跌打损伤、关节肿胀、胁肋疼痛、半身不遂以及各种淋巴结肿大、肿瘤包块(包括各种癌症)都可以使用穿山甲进行预防。为了增加药力,还应配合桃仁、三棱、莪术、丹参、鳖甲等同时使用。处方时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及体质的强弱,具体加减。

    3、消痈排脓:《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以此疗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在预防痈疽无头时,可取穿山甲片30克,共炙焦黄,研为细末,每次用3克,热酒调和服下。如果疮已破溃,加冬瓜藤为未敷患处。如果疮千,加水调和敷之。诸疖疮肿,皆可应用。

    4、外用止血:用于止血时,取净穿山甲片,置于烧热的植物油中,炸成黄色(勿过火),日晒或自然挥发除去油质,然后研成极细粉,分装于耐高温瓶中,高压灭菌,再置烤箱中干燥后即得穿山甲止血粉。使用时,迅速地把止血份均匀撒在出血部位,轻轻加压包扎即可。

    穿山甲的药用附方

    1、预防痈疽无头:穿山甲、猪牙皂角(去皮、弦)各一两。共炙焦黄,为末。每用一钱,热酒调下。其疮破,以冬瓜藤为末敷,疮干即水调敷之,诸疖疮皆可用。

    2、预防肿毒初起:穿山甲插入谷芒热灰中,炮焦为末二两,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半,温酒下。

    3、预防痈疽,托毒排脓,五毒附骨在脏腑里,托出毒气,止痛内消:蜂房一两,穿山甲,蛇蜕、油发(并烧带生存性)各一分。上为末。每服二钱,入乳香末半钱,暖酒调下。

    4、预防吹奶痛不可忍:穿山甲(炙黄)、木通各一两,自然铜半两(生用)。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计时候。

    5、预防乳汁不通:穿山甲炮,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6、预防便毒便痈:穿山甲半两,猪苓二钱。并以醋炙研末。酒服二钱。外用穿山甲末和麻油、轻粉涂之。

    7、预防聤耳出脓:穿山甲烧存性,入麝香少许吹之。

    8、预防瘰疬溃坏:鲮鲤甲二十一片。烧研敷之。

    9、预防蚁瘘疮多而孔小:烧鳢鲤甲。猪膏和敷。

    10、预防气痔脓血:穿山甲一两(烧存性),肉豆扣仁三个。同为末。米饮调二钱服。甚者加猬皮一两,烧入。中病即已,不必尽剂。

    11、预防喉癣:甲片五分(炙),白霜梅一个(炙),雄黄五分,枯矾一钱。上共研末。吹喉内。

    12、预防中风,手足偏废不举:川山甲、红海蛤(如棋子者)、川乌头(大者,生用)各二两。上为末。每用半两,捣烈葱白汁,和成厚饼,约径一寸半,贴在所患一边脚中心,用旧帛裹紧缚定,于无风密室中椅子上坐,椅前用汤一盆,将贴药脚于汤内浸,候汗出,即急去了药,汗欲出,身麻木,得汗周遍为妙。切宜避风,自然手足可举,如病未尽除,候半月二十日以后,再依此法用一次。

    13、预防但热不寒疟:穿山甲一两,干枣十枚。上同烧灰留性,研为细末。每服二钱,当发日,日未出时井水调下。

    14、预防痢,里急后重:穿山甲,好蛤粉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好酒空心调服。

    15、预防疝气膀胱疼痛:穿山甲(炒)三钱,茴香子二钱。为细末。每服二钱,滚水酒送下。

    16、预防妇人阴颓,硬如卵状:穿山甲五钱。以沙炒焦黄为末。每服二钱,酒下。

    17、预防痘疮变黑:穿山甲,蛤粉炒。为末。每服五分,入麝香少许,温酒服。即发红色。

大夫你好我结婚两年都未怀孕之前检查内分泌失调我想检查不孕不育

孩子今年8周岁10个月,乳房开始发育,半个月前还出现了白带,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